马来西亚峇迪蜡染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创新与应用

2022-09-03 07:50许倚瑄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蜡染纹样马来西亚

□许倚瑄/文

峇迪蜡染是一门超过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手工艺。马来西亚的峇迪蜡染纹样题材繁多。这些纹样象征着马来西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蕴涵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个性和情感寄托。本文从马来西亚的峇迪蜡染各种各样纹样的设计图案进行了分析。透过各种方式探索了峇迪蜡染在现代的设计与应用,分析出峇迪蜡染纹样在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创新,促进了峇迪蜡染的传承,也让更多大众接触到峇迪蜡染。

Batik一词源自“ambatik”,意思是“带有小点的布”,其中后缀“tik”表示小点。它也可能起源于爪哇语tritik,指的是用于染色的抗蚀工艺。它包括赋予织物和纺织品各种设计,在对布料进行染色或打蜡之前使用打结和缝纫方法。

峇迪传统工艺以棉布或丝绢为材,进行人工蜡染,绘制成图样缤纷多彩的峇迪布,并裁剪成各种服装及生活用品,或作为增添艺术格调的装饰品收藏。高品质的峇迪一般上是使用丝绸并以手绘图纹。每一个设计只限于一件以确保是独一无二的。随着许多厂家机械化的大量生产峇迪布,采用人造纤维原料,印制更多样化的图案花纹,导致了以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又耗时的传统峇迪,逐渐地被边缘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马来西亚的蜡染峇迪,马来西亚的许多设计师都在努力在保留蜡染峇迪的传统造型的要素前提,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理念,对纹样进行了提取,简化和重组的再设计,促进了峇迪蜡染的传承,也推动了峇迪蜡染的传播。

1 马来西亚峇迪蜡染的起源

峇迪蜡染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公元前5000年到5世纪,考古学家在法老的陵墓中发现了一个证据,其形式为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蜡靛蓝布,表明当时在纺织生产中使用了蜡。

从5世纪到8世纪,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一些地区采用并使用了抗蜡染色技术。在汉朝和隋朝统治期间,中国的工匠主要使用蜡染技术作为谋生手段。时至今日,贵州省的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仍在使用传统的蜡染技术生产面料。在日本,蜡染被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古代纺织工匠广泛使用。最古老的蜡染纺织品(属于5世纪)在苏拉威西岛的Toraja Regency被发现。

从9世纪到15世纪,许多纺织品在印度尼西亚皇室成员和来自印度、阿拉伯和古吉拉特邦的商人之间进行交易。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这段时间伊斯兰王国的兴起,蜡染在其哲学和主题方面经历了许多变化。一些与印度教或佛教相关的概念被改编为伊斯兰教。进入20世纪,印尼爪哇蜡染成为非洲和欧洲商人的必备商品。历史学家推测欧洲殖民者将蜡染技术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在此之后,蜡染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文化习俗,促进了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

1960年,马来西亚才开始了峇迪蜡染的商业生产。而直到1970年,由峇迪蜡染西式化改良的服饰被列为马来西亚的“国服”,这种传统的工艺也在马来西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和设计,而这些设计也开始跟爪哇传统的手绘蜡染有明显的不同。初期,马来亚峇迪蜡染技艺受到了印尼的强烈影响,但是在20世纪以后,与印尼相同的要素逐渐消失,并开始转变成马来西亚独特的峇迪蜡染技艺。

2 马来西亚峇迪蜡染纹样分类与特点

峇迪蜡染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制作。第一是手工绘制(canting),Batik Canting本质上是工匠的自由式手绘,使用称为canting的笔状工具,将液体热蜡涂在织物上以创建设计。这种方法在1960年流行起来,伴随这种蜡染风格的颜色通常很深。

第二种方式是蜡染版画技术,也称为Batik Cop或蜡染块。设计师使用木块或铜块,将图案印在布料上以创建设计。这种方法始于1920年的登嘉楼。

峇迪蜡染是一种基于使用蜡和染料的纺织品设计和图案制作方法。蜡是用作颜色分离器的主要材料,无论是使用canting还是使用刻有图案木块印在纺织品表面上。颜色通过浸渍法或画笔传递到纺织品上。蜡染艺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在于图案的不同特征和产生的效果,因为没有一块蜡染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人的canting绘画方式都不一样。

蜡染图案主要受到环境和自然的影响和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导致这些图样设计具有不一样的艺术形式特征和造型的特点,沉淀了国人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渐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峇迪蜡染纹样主要改编自植物、动物、人造物、几何、填充图案(Motif Isen)元素等[1]。

3 峇迪蜡染纹样的艺术特点

马来西亚峇迪蜡染设计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纹样。根据“马来蜡染和松吉的自然主题(2010)”,哈齐亚·侯辛根据1900年至1999年期间167个不一样的峇迪纹样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差不多80%以上的纹样都是利用了植物的纹样,包含了马来西亚著名的花朵、水果、本地和各种进口香料等。这些纹样中,既有抽象化又有具像化的处理,更有抽象和具象的结合纹样[2]。

3.1 重复元素的设计

峇迪蜡染版画技术制作出来的蜡染通常是由星形、十字形、玫瑰花形、菱形或多边形形式的对称图案组成。有些图案可能非常简单,由单个图案或一对图案组成,这些图案以规则的间隔分布在布料的表面上。另外,这些设计也可能是复杂模型,其中包含了许多不一样的元素合并成不同的图样。

3.2 对称的设计

对称性是指在图像或对象的两侧(或多于两侧)上彼此相等的元素的排列。对称的图像引起无可争辩的平衡和宁静的感觉。同时,他们所描绘的秩序感指的是传统和形式。当使用对称的形状或形式来创建图像时,设计中的对称就会发生。构成这些图像的主要原则是它必须完美平衡。由于这种精确性,对称设计可以平等地吸引图像的所有区域。对称线索也恰好影响我们的潜意识。对称给观赏者一种熟悉和稳定的感觉。

3.3 不对称的设计

不对称的设计往往给人一种不稳重、不统一的感觉,但是在峇迪蜡染中也是设计师常常会用到的构图方式。不对称的设计可以让纹样有足够的空间展现出自身的美感,从而让整个画面营造出自由、活泼的特征。峇迪蜡染的设计师也可以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利用纹样的空间感,让整个画面中无关联的元素又了视觉的缓冲。

4 马来西亚峇迪蜡染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4.1 服装

正式的女装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改编传统的马来服装,例如Baju Kurung和Baju Kebaya。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风格成衣出现,年轻的顾客对购买现成的服装的款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从1972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S)成立以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女空姐一直穿着峇迪蜡染的制服。在将蜡染融入MAS制服时,蜡染图案采用了源自马来西亚花卉的传统花卉图案的形状。上衣是以马来西亚另一种传统的娘惹可巴雅为蓝本,袖子和长裙下摆的几何图案则受西马来西亚州沙捞越部落图案影响[3]。

4.2 现代设计手提包

在现代的手提包上加入了峇迪蜡染的纹样。通过叠加、重复、群化、组合等来提取峇迪蜡染中的纹样,在保证原有的纹样形态,对其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实现了原纹样形态的传承和对新现代设计形式的创新。

4.3 首饰上的运用

Oh Dayang专门提供独特的蜡染配饰系列,把色彩缤纷的蜡染纹样添加在不锈钢圈形耳环和项链上,让蜡染融入了现代生活之中。根据店主的描述“我们的创作方向深受我们发现的每件蜡染作品的美学影响。蜡染是如此多样化,因此,我们没有限制我们希望在选择中拥有什么样的作品,而是让蜡染指导我们从这件艺术品中得出什么样的设计。”

4.4 峇迪蜡染纹样酒店

Hotel Batik Boutique为客人提供时尚的精品住宿。其特点是利用了峇迪蜡染纹样来当作墙上的壁画。这家酒店在保持着原有纹样的样子,对纹样的一些装饰性纹样进行了省略,将复杂的综合纹样进行简化,形成了符合现代极简的审美。

5 结语

峇迪蜡染是一门超过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手工艺,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起源说法。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马来西亚的峇迪蜡染源自于印度尼西亚(印尼)。而印尼峇迪蜡染的起源则是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它源自于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印尼峇迪蜡染源自印度。马来西亚峇迪蜡染的纹样受到大量的环境和自然的影响。这些纹样主要改编自植物、动物、人造物、几何、填充图案(Motif Isen)元素等。在峇迪蜡染的纹样设计中,有些部分的纹样进行抽象化的处理,利用了简单的点线面和几何的元素来呈现,这些纹样经常被提炼简化成几何纹样,然后经过夸张变形后具有装饰性。

伴随着快节奏的信息社会,峇迪蜡染的文化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多开拓创新。在国际化的浪潮来袭时,加固自身立足发展的根蒂,作为传统文化的蜡染也同样需要改变自身的发展形势,以更好的状态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现代的设计促进了峇迪蜡染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使得蜡染这一个面临淘汰危机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年轻的活力,也赋予了峇迪一个新的生命,让其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设计师提取了在保留蜡染峇迪的的传统造型的要素前提,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理念,对纹样进行了提取,简化和重组的再设计,促进了峇迪蜡染的传承,也推动了峇迪蜡染的传播。充分展示了峇迪文化自信而后又能推进蜡染艺术的传播,创造性地将传统蜡染元素融入了现代设计当中。透过现代服装、手提包、首饰和酒店装饰等,推动了现代设计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促进了蜡染艺术的创新发展。

马来西亚的艺术发展与国家的历史进程环环相扣。不同国家的社会环境造就出极具该国家特色的艺术设计。马来西亚并没有自身的传统艺术设计形式,它须依靠西方殖民者推动和介绍给本土社会,促使西方价值观成为马来西亚艺术领导地位的象征。后来,中国与印度的移民推动东方文化艺术价值观,将本土艺术融合东西方文化艺术相交融。直到后期南洋艺术与东南亚热带风情为特色主题出现后,才使得马来西亚产生出自身的地域文化艺术思潮。深入探索峇迪蜡染纹样,将其与现代设计融合,进而实现了峇迪蜡染的传承与守护,也推动了峇迪蜡染的传播。我们必须要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峇迪蜡染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才能让峇迪蜡染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绽放瑰丽色彩。■

引用

[1] 刘琪雯.马来半岛峇迪蜡染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

[2] Noor Azlina Yunus.Malaysian Batik:Reinventing a Traditional[M].Malaysia Yayasan Budi Penyayang Malaysia,2011.

[3] Stephen T.F.Poon.The Journey to Revival: Thriving Revolutionary Batik Design and Its Potential in Contemporary Lifestyle and Fash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ultural Studies(IJHCS),2017,03(1):48-59.

猜你喜欢
蜡染纹样马来西亚
蜡染的纹饰探讨
有你在可真好呀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马丽蜡染作品
蜡染手绢寄深情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袁飞纹样设计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