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组织关系视角下的信息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2-09-05 13:31
关键词:易用性意愿信息系统

李 硕 张 宁 刘 晓

(1.青岛大学商学院,青岛 266061;2.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 266035)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企业享受信息系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用户使用意愿较差导致信息系统实施效果往往难以保障。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意愿相关研究中,可通过引入外在变量并结合其他理论讨论信息系统如何影响用户使用意愿[2];探究信息系统整合如何发挥作用时,发现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3];通过深入探讨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匹配性,证实信息系统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4-5]。目前从员工—组织关系角度研究使用意愿作用机制较少,因此本文拟选择青岛地铁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基于已有文献提出若干研究假设,构建TAM-TTF整合模型,通过SmartPLS实证分析,探讨优化员工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意愿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以促进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建设。

1 研究假设

1.1 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表示员工使用信息系统时,受周围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6]。员工受到工作环境的氛围压力时,往往会遵从他人意见,主观规范对其使用意愿起引导作用[7]。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企业工作环境会引导员工形成与之对应的主观规范。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主观规范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1b:主观规范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

1.2 感知兼容性

感知兼容性表示新开发的信息系统与原有流程集成的程度,员工可能因其差异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信息系统通过调整完善企业当前组织结构和流程,实现信息系统与各流程的融合,使其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研究表明,感知兼容性是影响用户信息系统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8]。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感知兼容性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2b:感知兼容性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

1.3 个人技术匹配和任务技术匹配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TF)揭示了信息技术和任务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析用户的认知心理和行为,能全面解释信息技术对工作任务的支持效果[9],广泛应用于信息化领域[10]。

个人技术匹配表示员工个人技术使用与其任务需求的关联程度。员工接受信息化技术程度是个体认可度的表现,接受程度高则更可能认可信息系统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员工工作和信息系统的匹配效果越高,越容易提升技术水平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企业可通过调整改进信息系统,结合个人具体使用情况,增强员工的认可度与使用意愿[11]。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个人技术匹配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3b:个人技术匹配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

任务技术匹配表示信息技术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当信息系统能为员工工作带来便利并提高其效率时,匹配程度就较高[12]。信息系统与任务匹配程度越高,则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13]。当工作得到技术的支持,信息系统也能够很好的满足任务需求时,员工使用意愿也会提高,形成良性循环[14]。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任务技术匹配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4b:任务技术匹配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

1.4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源于理性行为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为意愿相关研究[15]。感知有用性作为影响员工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当信息系统能有助于员工完成工作,展现较强的有用性,会显著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例如,通过优化系统操作及流程,节省人工审核精力,精准完成工作任务,这些都能够增加员工对信息系统有用性的感知,从而提高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影响力亦不容忽视,员工接触并使用信息系统时,如面临使用困难等问题,会降低员工积极性,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信息系统使用意愿;如操作较为容易,能节省员工学习使用时间和精力,对员工积极性和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16]。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a:感知有用性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

H5b:感知易用性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

1.5 员工—组织关系

员工—组织关系能够分析员工及其所在组织的人群关系状态[17]。员工作为组织的成员,不同的员工—组织关系会导致员工使用意愿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18]。员工和组织之间构建亲密关系有助于员工和组织的良好沟通,进而促使员工表现出支持信息系统的使用行为[19];反之,则会出现抗拒性,因此员工—组织关系是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研究发现,个体态度、动机和行为会受到组织层面情景变量的影响,“亲疏远近”的员工对待信息系统使用态度的差异也非常明显[20]。本文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均使用同一信息系统,通过员工—组织关系中的内、外部员工构建调节变量。外部员工因其工作的临时性、流动性等特点,对信息系统认可程度较低,对信息系统是否有用感知不明显,同时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接触时间短等现状,属于低员工—组织关系。与之对应的内部员工属于高员工—组织关系。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6a: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员工—组织关系越高,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越高。

H6b: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员工—组织关系越低,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越高。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如图1所示模型。

图1 研究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与测量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8,15,21,22],设计本研究问卷,结合企业信息系统使用现状,多次修正后,形成最终问卷。除调节变量外,所有题项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变量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兼容性、个人技术匹配、任务技术匹配、使用意愿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员工—组织关系设置为虚拟变量,1代表内部员工(高员工—组织关系),0代表外部员工(低员工—组织关系)。

2.2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针对青岛地铁信息系统的参与员工,发放问卷共927份,经过筛选剔除掉无效数据,收集有效问卷563份,回收率60.73%,满足问卷调查标准。问卷基本信息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1 信度与效度

运用Smartpls软件检验数据。由表2可知,所有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8,AVE 值均大于0.5,CR值均大于0.7,表明样本可信度较高,各变量的信效度均符合假设检验要求。由表3可知,变量的AVE 平方根值都大于各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测量模型的区分效度较好。

表2 变量信度和收敛效度

表3 变量间的区分效度

3.2 研究假设检验

由表4可知,当感知有用性为结果变量,主观规范为预测变量时,主观规范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b=0.294,t=3.682,p<0.001),主观规范对使用意愿也有显著正向影响(b=0.793,t=24.009,p<0.001),验证了工作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使用意愿这一推测。感知兼容性也显著正向作用于感知有用性(b=0.432,t=5.374,p<0.001)和感知易用性(b=0.313,t=4.013,p<0.001),这主要是因为员工工作和信息系统的匹配度较高,对工作发展帮助较大,原有工作流程和信息化建设并不冲突。感知有用性(b=0.120,t=3.335,p<0.001)和感知易用性(b=0.047,t=1.701,p<0.001)是员工使用意愿研究的关键影响因素,信息系统开发者需要更关注员工的实际需求与体验。

表4 假设的路径系数和检验

关于个人技术匹配对感知有用性的假设并不显著(b=-0.024,t=-0.358,p>0.05),可能由于信息系统推广时间短且应用范围大,员工对其适应程度不够,导致积极的个人技术匹配并没有增加感知有用性。个人技术匹配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b=0.181,t=2.656,p<0.005),说明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能够提高员工的感知易用性。任务技术匹配能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b=0.184,t=1.978,p<0.05)和感知易用性(b=0.317,t=3.830,p<0.001)的关系,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任务完成具有辅助效果,能够更高效地解决工作问题。

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有正向调节作用(b=0.123,t=1.732,p<0.05),员工—组织关系越高,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越显著。由于外部员工不熟悉信息系统,同时其主要诉求是使用简单,因此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有负向调节作用(b=-0.145,t=-2.008,p<0.05),员工—组织关系越低,感知易用性反而对使用意愿的影响越显著。同样,外部员工因其临时性、不连续性的工作特点,容易忽视信息系统对工作的实际帮助,诸多因素导致其降低钻研信息系统使用的积极性,可见有用性的提高势必会增加使用难度。综上,可根据员工组织差异性,针对性开放不同模块的功能,以降低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难度,有助于提高外部员工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

3.3 调节效应

由图2可知,在员工—组织关系高的情境下,感知有用性显著提升使用意愿;但在员工—组织关系低的情境下,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并不显著。同时,在员工—组织关系高的情境下,感知易用性能显著降低使用意愿;但在员工—组织关系低的情境下,感知易用性则提高了使用意愿(图3)。

图2 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图

图3 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图

4 结论

本文引入员工—组织关系变量,基于TAM-TTF整合模型,探讨企业影响员工信息系统使用意愿的作用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受到前因变量影响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积极影响使用意愿,阐释了员工—组织关系发挥的调节效应。新建模型可明晰前因变量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之间的内在机理,丰富了模型应用场景,对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员工使用意愿具有实际意义。据此建议,青岛地铁可根据员工—组织关系差异性调整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员工使用意愿;通过“补短板”方式有针对性完善信息系统,高效发掘信息系统价值;通过不断规范员工信息系统使用行为,将信息化管理由技术层面提升至组织层面以突破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下一步将尝试探讨不同企业或行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差异,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工作适用性等)对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易用性意愿信息系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移动应用界面动效易用性研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