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碗中的莲池鸳鸯纹
——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为例

2022-09-06 02:27陈子晗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琼海571431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莲池满池元青花

陈子晗[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 琼海 571431]

一、莲池鸳鸯纹的历史与发展

鸳鸯纹自古就是我国常见的装饰纹样,被古人视为爱情的象征。崔豹的《古今注》称:“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曰匹鸟。”汉代古诗《客从远方来》中讲道:“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可见在当时,鸳鸯纹就已作为装饰纹样绣在一些纺织品上了。

唐代出现了大量以鸳鸯纹为装饰纹样的工艺品。例如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发掘出土的鸳鸯莲瓣纹金碗、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三彩加蓝鸳鸯枕等。从唐代的诗词中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鸳鸯纹,多与莲纹及莲池小景结合出现。莲池鸳鸯纹发展到宋代,大量出现在瓷器上,比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内底模印鸳鸯莲池图,一对鸳鸯在塘边小憩。南宋吉州窑的褐彩开光鸳鸯纹瓶,一对鸳鸯一前一后游于莲塘内。此时的莲池鸳鸯纹,布局形态和元青花上常见的莲池鸳鸯纹已十分接近。

二、“满池娇”与莲池鸳鸯纹

“满池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儿”。元代柯九思的《宫诗》中写:“观莲太液汎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称天历年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也就是说元文宗的御衣上也会绣“满池娇”图案。

2003年,人们在内蒙古集宁路故城遗址的窖藏中发现了一件元代夹衫,夹衫主人应是当地最高长官达鲁花赤。这件夹衫肩部绣有莲池小景:池中莲花盛开,花草繁茂,池中立有一白鹭,昂首顾盼,另一只白鹭翔于空中与其对望,四周祥云飘绕,一派祥和。根据当时对“满池娇”的描述,此图应为“满池娇”。

由此可见,“满池娇”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装饰图案,多绣于纺织品上,且为宫廷官府所用。

那么,“满池娇”是否就是莲池鸳鸯纹呢?学界对此的解释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满池娇”就是莲池鸳鸯纹,必须有莲池和鸳鸯两种要素同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满池娇”以莲塘为主要内容,配有鸳鸯、野鸭、白鹭等水禽即可叫“满池娇”,并不是必须绘有鸳鸯。

对比两种观点,首先,元代张昱的《可闲老人集》载:“鸳鸯鸂鶒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这里的满池娇就不仅仅指莲池鸳鸯。其次,在集宁路故城遗存中发现的夹衫,其上“满池娇”图绣的是莲池鹭鸟。由此可见,第二种观点可能更加准确。在此我们仅对元代最典型的莲池鸳鸯纹进行讨论。

1.图1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大碗残件

2.图2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

3.图3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

4.图4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

5.图5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

6.图6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

三、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的构图形式

(一)整体情况

莲池鸳鸯纹通常作为主题纹饰,主要出现在碗(包括高足碗)、盘和玉壶春瓶上。其中以碗类居多,此纹饰一般绘制在碗心作为主纹饰,周围配以边饰。现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碗为例,分析元青花莲池鸳鸯文的基本构图及样式。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按大小一般分为三种,即口径为12~13 cm的小碗、口径为18~19 cm的中碗和口径在29 cm左右的大碗(图1),其中小碗和中碗多绘制上下两株莲,鸳鸯游弋于两株莲之间。也有少数只绘一株莲,鸳鸯游弋于荷莲之下或两侧。大碗面积较大,常绘制多株莲,并伴随其他水生植物及岸边树木,鸳鸯游于其中。有的莲池鸳鸯纹中既绘有鸳鸯,也绘有其他水禽。

(二)构图类型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小碗数量少且个体差异大,因此,本研究以中碗为例。按照鸳鸯的分布与朝向,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同向回首

同向回首指一对鸳鸯游向相同,通常为一前一后,雄鸳鸯位于前方翘首回盼,与雌鸳鸯对望,似在等待对方(图2)。鸳鸯游动,身下泛起涟漪,栩栩如生。一对鸳鸯的上下方各绘一株莲纹。莲荷根茎部有水波,茎高出水面,莲叶舒展,各配有形态不同的几多莲花,有的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莲荷周围长有长条状水草。画面整体满而不密,张弛有度,以一对鸳鸯为中心,两株莲花衬托。刻画细腻且随性,画面颇有野趣。

2.同向不回首

在同向而游的莲池鸳鸯纹中,也有少数前方鸳鸯不回首的情况(图3)。有趣的是,在同向回首的布局中,均是雄鸳鸯在前,而在同向不回首的莲池鸳鸯纹中,时常可见雌鸳鸯游在前方,且现发现的所有雌鸳鸯在前,雄鸳鸯在后的构图中,雌鸳鸯均不回首(图4)。

这种布局形式的莲池鸳鸯纹,除了鸳鸯的前后顺序及是否回首外,其余景致与同向回首基本相同。由此可推断,前方的鸳鸯是否回首,与鸳鸯的雌雄有一定的关系:雄鸳鸯在前的情况下,多数回首相望,少数不回首;雌鸳鸯在前的情况虽然少见,但是一旦出现,基本不会回首。

同向不回首的构图,虽然量少却也不是偶然。究竟是当时工匠的无意为之还是基于观察的约定俗成?又或是浮梁磁局所提供的图案有此样式?迄今还有待研究。

3.相对

相对指的是一对鸳鸯相向而行(图5)。一般来说,画面中上下两株莲相接而画,莲叶大而舒展,莲花盛开,两株莲中间并无足够多的空间绘制鸳鸯。一对鸳鸯绘于莲荷两侧,相向游来,隔莲而望,身体向画面中间倾斜,与水面相接处绘有水波纹。成双成对,相望而行。馆内所藏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也是采用此类构图形式。此种布局构图在莲池鸳鸯纹中最为常见,也是最能体现鸳鸯寓意的一种构图。

4.反向回首

在大量的莲池鸳鸯纹碗中,我们发现了一件鸳鸯反向回首的构图形式(图6)。虽然画面有所缺失,但依旧可以看出,碗心上下各绘有一株莲。一对鸳鸯游弋其间,尾部相对,右边的雄鸳鸯回首顾盼,左边的鸳鸯因头部缺失,无法得到更多信息。但从已确定信息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对背对背的鸳鸯。这种构图确实十分少见,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所藏元青花中仅发现一件。

5.单只鸳鸯

通常情况下,鸳鸯作为匹鸟都是成对出现,在莲池鸳鸯纹中也是如此。但在南海馆藏的莲池鸳鸯纹碗中,发现了少量只绘单只鸳鸯的构图形式(图7、图8)。

单只鸳鸯的莲池鸳鸯纹也比较少见。通常只绘一株莲,形态与常见的莲池鸳鸯纹中的莲无异。鸳鸯位于莲的下方或侧边,一般为雌鸳鸯。

为何会出现单只鸳鸯的莲池鸳鸯纹?从稀少的数量和随意的布局可看出,这种应该不是官府的固定样式。那么推测有两种可能。其一,有可能为学徒练习所绘。但细看纹饰,绘制精美,笔法顺畅熟练,并不像新手绘制。其二,绘制时未安排好布局,导致画面已绘满。第二张图尤其明显(图8),右侧的母鸳鸯与头部相对构图中的母鸳鸯极为相似,且身体向内倾斜。其左侧莲纹明显歪斜,好像挤在画面中。整张构图已显拥挤,无法再绘另一只鸳鸯,另一方面,这也符合元青花画法随性洒脱的特点。

四、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的历史意义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却在元代集中发展。元代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其青花瓷烧造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白瓷烧制技术的成熟和进口钴料的运用。随着元青花的蓬勃发展,大众的审美也发生变化。不同于宋代盛行的风格清淡的单色釉瓷,青花烧造工艺的完善成为后世彩绘瓷发展和兴盛的基石。一方面,斗彩、五彩等彩装饰手法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另一方面,青花的装饰手法使得瓷器装饰与传统绘画的结合更加紧密,影响深远。

7.图7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1

8.图8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残件2

在元青花莲池鸳鸯纹中,莲池与鸳鸯的搭配充满情趣,意境美好。不仅画面充满美感,更具有美好的寓意。莲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而鸳鸯寓意着爱情美满。莲池鸳鸯的题材,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上述两点,是莲池鸳鸯纹题材长久流行的重要原因。

元青花中的莲池鸳鸯纹,更像是范本,使得莲池与鸳鸯似乎成为一种典型的固定搭配。这种题材的纹饰在明清两代的瓷器中很常见,虽各有特色但仍可见元代莲池鸳鸯纹的影子。由此可见,元青花莲池鸳鸯纹不仅为元代典型的装饰纹样,也对后世的瓷器装饰有着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莲池满池元青花
我的书法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巴山夜雨不老情
赏荷
小昆虫们在干嘛?
绥宁大园古苗寨
题麒麟湖(二首)
元青花的两个江湖
喜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