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金代墓葬中鹿形象砖雕研究
——以宁夏彭阳金墓梅花鹿形象砖雕为例

2022-09-06 02:27刘馨阳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代墓室砖雕

刘馨阳(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金代的墓葬文化源于宋朝,在陕甘宁地区发现的宋辽金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一砖一画”式砖雕,这些砖雕成为该区域墓葬的主要特点。宋辽金时期是中国墓葬艺术史上最后一个黄金时代,墓内装饰的绘画和石刻为死者提供了一个不受制约且具有幻想的死后家园。孝行图从汉朝时期就是墓葬装饰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孝行图进行全面细致探讨的学者最多。不少学者也对金代各个地区墓葬砖雕中的装饰图像作了详尽研究。吴少明等对甘肃清水墓葬中的孝行图在宋金时期成为墓葬装饰主体背后的根源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邓菲就对墓葬整体环境的感知,从图像内涵与空间结构等多个维度分析探究了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孝子图像,孙丹婕在对清水乡箭峡金墓的孝子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对同时期其他区域孝子图像梳理并比较了各个地区之间题材与艺术形式选择的不同。除了孝行图之外,关于金代墓中常见的花卉砖雕、动物砖雕,学者们大都通过区域性分类展开比较研究。虽然近几年来,考古学者与美术史学家们一直在深入研究金代墓葬艺术,但是宁夏地区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探讨张湾村金代墓葬的装饰图像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一、宁夏彭阳金代砖雕墓的整体构造

赵永军将金代地区分为六个区域,甘肃东南部、陕西中部北部和宁夏南部一小部分划为一区,即陇东、陕西地区。据目前考古发现,宁夏地区金墓发掘较少,共发现两座金墓,彭阳县张湾砖雕墓便是其中之一。彭阳县坐落于六盘山东麓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边缘地带,东、南、北接壤甘肃省。独特的地域风格促使金代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少数民族政权。彭阳县处于金代西部边疆,当时正值宋金夏相互对峙时期,又为三国边界地区,其墓葬风格继承了北方宋墓和辽墓的特点并不断发展。秦大树对金全境墓葬总体情况进行分期总结,认为金墓的特征是在其全盛时期,即金代的中后期,开始形成的,砖雕墓复杂而华丽,装饰题材丰富多彩。该墓葬的整体结构亦能表现这一特点。

从墓室建筑构造上看,该墓是一座仿木结构砖砌的穹隆顶单室墓,呈中轴线对称,位置东西方向,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墓道、甬道和墓室。甬道位于墓室正东,外侧两端各竖砌4块条砖,内侧两壁各横砌四层砖雕,除第二层为方砖外,其余三层都为条砖。从墓室平面来看则呈正方形,墓壁砌满砖雕,完整砖雕共119块,构筑为条砖和方砖两类,自上而下共有四层,1、3层为方砖,2、4层横砌条砖。第1、3层方砖有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其中四孝,分别为“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卖身葬父”“怀橘遗亲”。花卉方砖雕有宝瓶生花、缠枝花卉等。第2、4层的动物条砖刻有飞马、飞鸟、山羊、梅花鹿和怪兽等,皆为飞奔状态,形态栩栩如生,自然传神。鲛人条砖共有两种类型,一种可称为美人鱼,上半身为女性,下半身为鱼形;另一种则仅头部为人首。这两种形象砖雕在国内尚属首例,形象逼真。花卉图像不但有方砖也有条砖,竖条砖为宝瓶生菊花,横条砖则为折枝牡丹,线条流畅,清晰自然。所有砖雕虽为模压烧制而成,但造型生动,质感较强,对研究宋辽金西夏时期美术及西北地区墓葬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鹿形象砖雕(图1)在宋金时期的社会习俗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笔者将对宁夏彭阳墓葬中的梅花鹿形象砖雕的历史意义作一初步的探讨。

图1 彭阳金墓墓室四壁展开图 彭阳博物馆藏

二、鹿形象的起源与发展特征

(一)鹿形象的起源与发展

鹿是一种生活在草原上擅于奔跑跳跃的温和性动物,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青睐。在旧石器时期的考古遗迹中出现了各种鹿类化石,并且种类繁多,北方地区更是以梅花鹿、驯鹿以及马鹿为主。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梅花鹿骨骼化石在其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显示了梅花鹿这一种属在远古时代生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发现的尊形器上的鹿首,就已经成为人类所崇拜的对象,是被神化了的灵物。在北方地区的岩画中同样以鹿形象居多,可见在原始时期鹿之所以会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是因为在狩猎中,鹿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二是鹿作为动物崇拜的一种,逐渐神化。从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文物来看,无论是在达官贵族还是在庶民百姓的墓葬中,几乎都出现了有关鹿的形象。《说文》云:鹿,解角兽也。群萃善走者也。关于腾空跳跃式的鹿形象,从目前出土墓葬中来看,发现较早的是战国中期江陵望山沙冢楚墓出土的漆器镂空透雕座屏,四只鹿两两相向奔跑,形态生动自然。《楚辞·天问》中,有“惊女采薇,鹿何佑?”王逸注:“佑,福也。昔者有女子采薇菜,有所惊而走,因获得鹿,其家遂昌炽,乃天佑之。”楚人认为,鹿是吉祥的瑞兽,它可以庇佑人。直至秦汉,由于神仙思想逐渐增强,同时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所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绘制的鹿,一种为自然表现出的矫健迅猛的奔跑状态,另一种则开始与仙界有了联系,成为升仙的坐骑。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中的鹿形象正是继承了楚文化中鹿的形象这一特征。因此,鹿形象不但具有祈福庇佑的祥瑞功能,还有飞升成仙以及辟邪的功能。鹿在秦汉时期作为最普遍的装饰题材之一,无论是出土的艺术品数量还是艺术形式,都有了巨大的飞跃。这一艺术形象也一直被保留下来延续到宋金时期。从彭阳金代砖雕墓中的梅花鹿形象可以看到,鹿身呈腾空跳跃状,颈部略有弧度,鹿头向下微颔,前蹄弓步向前,后蹄向后伸直,体现了奔跑的运动姿态(图2)。

图2 彭阳金墓梅花鹿形象砖雕 彭阳博物馆藏

(二)文化交融对鹿形象的影响

《述异记》有云:“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化为白,又五百年化为玄。汉成帝时,山中人得玄鹿,烹而视之,视其骨皆黑色。仙者说玄鹿为脯,食之,寿两千岁。”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中,鹿角被剪掉之后还是会继续生长,这种现象似乎代表着生命的无尽循环,这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人类所追求的,是对可以无限轮回自然的崇拜。由此,鹿在民间各种文化传承中,成为长寿的代名词。秦汉时期,上至帝王为了得到祥瑞的保护,巩固自己的帝位,并且可以得道成仙,十分重视方术道教,百姓为此也追求成仙和长生不老,方术道教成为自上而下的文化思潮。鹿形象被作为吉祥美好的象征,成为一种飞升成仙的瑞兽或者是仙界的坐骑,以神化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墓室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之中,满足人们寻仙问道的愿望。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在秦汉对于鹿等祥瑞仙兽题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与佛、道等文化相结合,体现在墓室壁画中更加具有神秘色彩。鹿形象在佛教文化中又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于佛教文化劝人向善、遇难呈祥的内在指引的背景下,不但成为人们对信仰的追求,还代表了对善良、吉祥的追求。

在经历了早期中国民间信仰、道教以及佛教等宗教的不断改造之后,宋朝以后,与石窟壁画一样,鹿形象逐渐呈现出宗教世俗化的趋势。一般墓室中,最常见的是孝行图和吉祥图案。金代也有许多关于仙界题材的作品,在墓室壁画、砖雕、铜镜上都有体现。道教文化与世俗吉祥意蕴十分明确,体现了金代道教的世俗化崇拜和多元化形式。这一点在宋代道教文化的发展中又进行了改造,如道教服饰有所减弱,大部分是以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形象为原型,表现的故事情节较强,民风浓郁,体现了宋金道教关于仙界题材的世俗化。中国历史上,在民间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宗教主题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被泛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鹿形象的符号化也在历史的传播中不断被改变。直到今天,鹿形象仍是民间美术中最为普遍的形象。

三、鹿形象砖雕出现在西北地区墓葬中的意义

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福”,寓意禄位与俸禄。《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天禄”是指上天赐予福禄,仁寿安康。鹿又因是“禄”的谐音,而被当时的人们赋予了加官进禄的祈福含义。鹿自古寓意长寿与吉祥,福禄寿一般同时出现,象征吉祥如意、长寿安康等美好愿景。

鹿形象大量在西北地区出现,这与当地长期被少数民族所统治的情况有关。考古发现,在北方草原中,民族之间对于鹿的崇拜十分盛行,古代匈奴人、鲜卑人也是如此。阴山岩画中出现了大量鹿形象;内蒙古地区出土了许多从商至春秋时期的鹿石;鹿同时也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神祇象征。西北地区鹿形象最丰富的区域,应该说,该地区的鹿形象是北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这两种文化交织影响的产物,其宗教信仰和文化意蕴也在此代代流传。因此,彭阳金墓实际上寄托的是造墓者作为普通百姓最为世俗的美好愿望—平安长寿,羽化成仙。在这里,墓主人希望通过飞奔的鹿形象达到无限轮回。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墓葬中出现的有关砖雕图像,一部分是表达对死者的祈祷祝颂和对墓室的守卫保护,另一部分是表达祈求墓主人飞升成仙的美好愿景。这座华丽的砖雕墓葬的出土,成为研究宋金时期墓葬文化的重要代表。

猜你喜欢
金代墓室砖雕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