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2-09-06 05:24乔鸣忠夏益辉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船舶

乔鸣忠 夏益辉 朱 鹏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领域;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

高校教师的80%以上是专业教师,高校课程的80%以上是专业课程,因此,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势在必行,这是高校教师的责任,也是高校教师的义务。笔者在“船舶电力推进”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较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泛泛谈大道理,学生反感,“表面化”“硬融入”效果也欠佳。能否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己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是笔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从思政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案例说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分析。

一、专业课的思政内容

在专业课上融入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呢?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最容易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浮于表面的硬套

没有把思政元素融进教学内容,在讲课过程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空谈“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爱集体”,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两张皮,出现“尬聊”“尬讲”现象。

(二)思政案例雷同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准备了一些与课程相关故事或者案例,讲课过程中随时“调用”,学生在不同的专业课上听到的“案例”相似度极大,久而久之学生极易产生反感情绪。

那么,专业课的思政内容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中挖掘,将课程的知识点延伸扩展,可以从“科学思维、科学伦理、学术道德、工程伦理、大国工匠、大家风范”等角度入手,将思政元素融入于教学内容。

二、专业课程思政实施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关键,有了好的思政元素,如果实施不恰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统筹实施,效果可能更为理想。

其一,课程思政要有整体设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从该专业学生发展方向和面临工作岗位,“量身定制”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案例。

其二,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入手,挖掘各教学内容的哲学思想、科学伦理等。

其三,在制作课件和撰写教案过程中,要对知识点进行推敲,精心设计思政内容和讲解的时机。

三、课程思政示例

船舶电气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了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船舶运输、修造船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职业综合素质,具备适应航海电子电气、船舶自动化要求,满足国际海事组织STCW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规定的“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标准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能够胜任船舶电子员岗位,也适宜在修造船厂企业从事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研发、制造、维修、施工、管理、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专业课在思政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及面临的工作岗位,下面以“船舶电力推进”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一)以课程教学内容为纲统一设计思政内容

“船舶电力推进”课程中螺旋桨的机桨特性、推进电机、变频器、主推进装置、辅助推进装置等是教学的主体内容,每个教学内容在实施时都可以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的案例库,表1为笔者近几年从事该课程教学时,从课程内容上设置的教学案例及思政元素。

表1 课程内容体系设置及思政案例

续表

(二)以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专业情节

电气工程包括发电工程、输配电工程和用电工程,[3-5]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电力能源及其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保持自主地位的关键产业之一。电气工程的产业关联度高,对从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装备工业以及电子、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均具有推动和带动作用,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船舶电气工程是电气工程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为船舶以及海洋结构物(如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上所有与电气有关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与运用方法。我国是一个造船大国,航运大国,造船业与航运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从事船舶电气工程专业,为祖国的造船业和航运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何其幸也!

在“船舶电力推进”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是一个对民族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专业,同时对个人而言也是一个待遇优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专业。

(三)以技术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船舶电力推进技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末期,德国和俄国最先开展了以蓄电池为能量源的电力推进应用试验,此后第一代电力推进于1920年投入使用,结果在减少客船横渡大西洋时间上效果明显。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各国建造了大量电力推进船舶,从民用的客轮、货轮、油轮到军用舰艇,都有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二战期间战功卓著的美国海军“列克星敦”级大型航空母舰,采用的就是蒸汽轮机-发电机-电力推进系统。此时,电力推进大多采用蓄电池作动力,用直流电动机作推进电机,功率在75kW以下。

第一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船舶日益大型化。在2万吨甚至3万多吨的战舰上,如果采用机械推进装置,长达近百米的主轴和大型机械减速装置在制造上相当有难度,而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可以绕过这一难题。

40年代后期,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主要海洋大国已经可以研制生产满足大型战舰要求的超长主轴和大型齿轮减速装置,而电力推进装置由于容量小需多台串并联、能量变换环节多、控制技术弱等因素,带来了设备昂贵、传动效率低、维护保养工作量大等一系列缺点。因此,大部分水面船舶开始采用蒸汽轮机、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及各种联合动力装置直接驱动螺旋桨的机械推进,电力推进进入萧条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电机及其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逐步成熟起来,使得交流调速的静、动态特性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交流调速技术的重大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力推进作为大中型船舶的动力成为可能,过去一直只局限于特种船舶的电力推进,已扩展到几乎所有的民船领域。国外80年代以后建造的民用船舶中有1/3以上都采用了电力推进技术,其应用范围涉及破冰船、客轮、油轮、海洋勘探船、多用途船等多个领域,第二代电力推进技术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船舶推进技术的变化决定于各种推进技术的优劣,当电力推进技术优于机械推进等技术时,人们自然会选择电力推进,当电力推进技术落后时,也会被淘汰,技术如此,人也如斯,人没有长处也易被市场和社会抛弃,因此,学习要伴随我们一生,时刻让我们保持“技术”优势。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专业课在高等教育中占比较大,本文以“船舶电力推进”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期望在教学过程中能顺畅地引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悟到“德”,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船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船舶!请加速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