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看我国洪涝30 年演变,揭秘哪里易受洪灾影响

2022-09-07 05:06
生命与灾害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济损失减灾降水量

张 慧

2 022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它强调了“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上可能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因此,有关气象、水文、气候的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我国为何多洪涝灾害?哪些地方容易遭受洪水威胁?洪灾能否预防?中国天气网通过大数据给你解答。

我国洪涝灾害多发频发并呈东多西少特点

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消息,在过去50 年里,全球共报告11 000 多次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的灾害,造成了200 多万人死亡和3.64 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其次是洪水。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水利部和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1—2020 年,我国年均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的人口达2020 人,总计逾60 000 人死亡,年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4 亿元,总计约4.81 万亿元。

受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洪涝灾害总体呈现夏多冬少,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等分布特点。

从全国洪涝灾害地域分布图来看,我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集中在广西东南部、广东沿海、海南、浙江沿海、浙赣皖交界处,以及辽宁、四川的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50%以上;华南大部、江南大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南部、辽宁东部等地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达30%~50%;华北黄淮、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东部一带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为10%~30%;西北大部及西藏、内蒙古等地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在10%以下。

我国易受洪水威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海口、南宁、广州、南昌、武汉、长沙、杭州、南京、北京、石家庄、长春、沈阳等地都较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我国为何洪涝灾害频发、多发

每年,我国有不少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我们常把洪水比作猛兽,可见其危害之大。为什么我国每年都有洪涝灾害发生?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从气候上说,洪涝与各地雨季出现的早晚、降水集中时段和台风活动等密切相关。

我国季风特点十分显著,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年降水量明显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西北大部地区一年的总降水量不足400 毫米,而南方地区年降水量普遍能达到800 毫米以上。这与我国洪涝灾害呈现“东多西少”特点关系密切。

从时间来看,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中东部大部分地区6 月到9 月这四个月的雨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五成到七成。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地降水量更是集中在7 月至8月,有的年份甚至一天的降水量就超过了月平均降水量,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此外,滨海及河口地区还容易受到风暴潮、海啸以及由上游汇集来的洪水双重灾害的威胁,河流上游山丘地区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泥石流的可能,中下游平原、湖泊地区容易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宣泄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多洪水灾害的原因。

除气候和地形原因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也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从而加重洪涝灾害。

近30 年全国洪涝灾情呈下降趋势,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

从古至今,人类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对策。自然灾害虽不能被彻底消除,但是防御灾害,可以尽量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根据《WMO 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图集(1970—2019)》记载,从1970 年至2019 年,灾害数量增加了五倍,经济损失增加得更多,达到了七倍。然而,由于早期预警的改进和减少灾害风险战略的强化,自1970 年以来,死亡人数几乎减少了2/3。

以我国为例,早、准、快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筑起了抗洪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暴雨与洪灾关系密切,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根据雨量大小针对性地发布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级别的预警信号。不仅如此,中央气象台还会发布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渍涝风险气象预警等,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为防洪减灾增加提前量。

此外,气象、水文等部门会联合会商和共享信息,各部门还会联合发布预警信息,提示风险。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会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提示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相关人群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在各部门合作预警下,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利部统计资料显示,2013—2020 年,全国发生编号洪水的次数从2013 年的9 次上升为2019 年的21 次,但是造成的灾情在减少,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的人口从2013 年的1 149人降至2020 年的279人。

从年际平均情况看,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20世纪90 年代,因洪灾平均每年死亡人数高达3 744 人;2001—2010 年,年均死亡或失踪人数减少为1716 人;2011—2020 年,年均数降至600 人。

由于气候变化,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洪水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我国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多种相关危害的影响,而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环境退化也会使这些危害增加。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消息,到2030 年,估计全球有50%的人口将生活在面临洪水、风暴和海啸发生风险的沿海地区。

预测天气状况,告知公众天气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对拯救生命和生计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仍然无法获得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的预警信息。因此,我们在洪涝灾害的精准防控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降雨预报到洪水预报,从预警信息发布到消除“最后一公里”盲区……早预警、早行动,至关重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做好准备并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地点采取相应行动,将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猜你喜欢
经济损失减灾降水量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