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区:发展“花样”产业 激活乡村经济

2022-09-14 13:01罗先凤邓全生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绣球花花样花卉

□ 罗先凤 邓全生 本刊记者 邵猷芬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罗亭镇义坪村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引进江西政通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将公司、村集体、脱贫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造“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脱贫户”产业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花卉—产品—旅游—休闲—产业”美丽富裕经济集群,带给村民“花样”的幸福生活。

一、“花样”产业点亮乡村振兴路

走在义坪村,会被村庄处处鲜花的迷人景象深深吸引,这里的花卉基地占地近1100亩。占地300亩的绣球花谷,静待观赏;占地700亩的玫瑰芳香种植园,香飘四溢;占地100亩的大型温室育花基地,一派繁忙;占地40000m的连体大棚,蔚为壮观。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2019年底引进了江西政通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当时正值决胜脱贫攻坚并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义坪村第一书记范雨锁积极谋划,多方打听,四处考察,与村“两委”干部谋划立足当地生态立区的定位,引进环保生态型企业。

义坪村有一个闲置基地,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园区内路基建设等工程。经南昌市农业农村局推荐,江西政通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实地考察,达成投资意向。公司进驻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需要流转村民土地扩大生产基地。对于土地流转,部分村民不予配合,担心永久丧失土地,有的还提出新增宅基地指标、全家解决“低保”等不符政策的要求。第一书记范雨锁同村“两委”干部,带着土地流转协议,日夜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做不通就三番五次地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算大账,土地流转后不仅租金高于自己耕作收入,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赚取工资,很划算。细致的思想工作,很快完成了50户村民的土地流转。一个星期后,村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纷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经过3个月的努力,100亩的草花生产基地大棚拔地而起,菊花、海棠花、鸡冠花,一串红、三色堇等五颜六色的小盆花一片片绽放,花卉基地胜利开局。

义坪村花卉基地建成后,罗亭镇顺势而为,确定打造“鲜花小镇”发展定位,以“百花齐放、出彩罗亭”“花花世界、花漾生活”为主题,依托政通园艺、先锋花展,沿005县道从岭口王家至罗亭集镇,规划打造长约2公里、建设范围约1200亩的罗亭鲜花小镇核心区。即:政通草花生产基地——先锋花展基地——绣球花谷农旅休闲基地(集观赏旅游、休闲民宿、亲子乐园、研学科普于一体的)——花漾生活街区——罗亭绿谷集镇——玫瑰芳香种植园(玫瑰花种植、加工、玫瑰食品生产、生态休闲),形成三产融合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将花卉产业、乡村旅游和自然生态相融合,促进强村富民,实现旅游产业新的提升。

五指山玫瑰芳香园占地面积约700余亩,种植玫瑰花品种为丰花一号,一期投入近两千万元,是罗亭镇发展鲜花产业集群丰富花样经济,打造农旅融合休闲旅游生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种植的30万余株玫瑰花苗,玫瑰花花期集中在每年的四月至七月,玫瑰花采摘后,烘干可以做玫瑰酱、玫瑰花蕾、玫瑰精油、玫瑰工艺品、玫瑰膏、玫瑰花茶、玫瑰化妆品等产品等一系列产品,具有产业经济带动效应外,盛花期的玫瑰花海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从而真正实现农旅融合发展,辐射周边产业。

花漾生活街占地面积2.8万m,街道长473米,是在原有街区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美化、亮化,改造街区功能,提升宜居环境。引入以鲜花为主题的展示、销售以及相关餐饮业态,旨在打造融合鲜花主题特色与功能美观齐全的花漾生活主题街区,将人居环境与产业融合发展有机衔接,既解决人们生活宜居问题,又解决产业发展生活创收问题。

绣球花有200多个品种,漫步花林小径,会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独特体验感受,让游客不同季节漫步花林均有景可赏、有物可看。通过每年5-7月举办南昌市最大的绣球花节,引爆效应带动旅游休闲经济。来到这里,白天可赏花,晚上可看灯光演出,通过产业串联,建管配套,业态提升,形成了农文旅大融合的发展模式。连续举办了3届南昌市郁金香花展,记忆犹新的是2019年举办的南昌市第一届郁金香花展,央视电视台一天三次报道当时的盛况。第三届郁金香花展首次开启了线上“云赏花”模式,吸引了2百多万粉丝在线赏花。

整个区域以鲜花为主题打造灯光秀露天剧场——利用开阔的绿地与梅岭北麓山脉密林为自然背景,激活整个园区的夜生活经济业态,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夜游设备,打造罗亭鲜花小镇夜景灯光秀带动游客的人流量。同时,利用林下空间开发以绣球花观赏为主的生态休闲花溪谷,有六大区域构成分别是:绣球花溪谷、林间民宿、枫香园、精品月季园、(休闲垂钓区)、开心农场、鱼菜共生大棚。从而形成集合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研学科普、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乡村经济让农民“钱”途无忧

在江西政通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花卉基地内,村民正在培育矮牵牛、一串红等花苗。脱贫户刘达海、邓六妹、李牡香等人正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管理、伺候着花苗。他们刚来花卉基地时,是花卉种植的“门外汉”,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管理员,有了稳定的收入。“花卉基地的务工人员全部来自义坪村,常年务工农民多达160名,其中有16户脱贫户,花卉基地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第一书记范雨锁说,男工日薪160元,女工日薪120元,逢年过节像公司员工一样发福利,让村民变员工。

脱贫户祝青春患有精神残疾,但有一把好力气,村里建设花卉基地之初,范雨锁介绍他去务工。无论是挖沟、填土,还是浇水、施肥,每天都干的很起劲,精神头也十足,平均每月出勤率达到27天以上,年工资收入突破5万元,在务工脱贫户中遥遥领先。

2015年以前,义坪村村集体没有稳定经济来源,没有集体经济资源和增收产业项目,经费主要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引入政通花卉龙头企业后,义坪村利用上级帮扶资金,建设花卉大棚4万㎡,出租给企业用于生产市政园林用花卉,每年获取租金分红。同时把村民分散的1100亩土地,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村民”的方式,统一流转给企业经营,既推动产业发展,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更是惠及了村民。目前,花卉产业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带来50万元的收益,参与土地流转的100户村民,年平均每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5000元,8户脱贫户通过小额信贷入股企业,每年每户可获得入股分红3000元。

脱贫户李牡香,是入股的脱贫户之一。2013年,李牡香的丈夫中风,儿子刚考上大学需要花钱。家里没了顶梁柱,李牡香照顾丈夫不能外出务工,家里入不敷出。渐渐地,李牡香的丈夫总埋怨自己连累了这个家,每天郁郁寡欢,一家人没了精气神。转机发生在花卉基地落户后,李牡香在基地实现了就业,每天把丈夫安排妥当后,就到家门口的花卉基地上班。看着妻子不因自己捆住手脚,李牡香的丈夫心气畅通了,病情也逐渐向好。“2021年收入26580万元。”李牡香清楚地记得这个数字,因为这是她赚钱最多的一年。两年前,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李牡香说:“现在家庭、工作两头都能兼顾。到基地务工之前,李牡香脸上是愁云密布,家中乱糟糟一片现在家里的事理顺了,在家门口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这样的日子过得踏实,‘花样’产业让李牡香的生活越来越美!”南昌市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范雨锁说。

近年来,义坪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猜你喜欢
绣球花花样花卉
我家的绣球花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绣球花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风雨中的绣球花
卉卉写绣球花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花样人生
花样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