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遗址朱明门保护和展示的思考

2022-09-15 10:00孟鑫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展示区遗迹复原

孟鑫

(临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北 临漳 056600)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都城遗址。邺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先后为三国魏“五都”之一,又为前燕、后赵、冉魏、东魏、北齐国都,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城市。朱明门遗址是邺城遗址唯一发掘的北朝门址,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邺南城内城正门,地位显赫,对于认知邺城遗址历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近两年,随着邺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全面建设,邺北城广德门保护展示工程、邺城遗址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核桃园北朝佛寺保护展示工程设计相继完成,朱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能起到串联南北向中轴线、构建考古遗址公园空间架构的重要作用。邺城遗址朱明门保护展示工程已于2018年9月取得了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

1 朱明门遗址的考古工作及遗址基本构成

1986年,邺城考古工作队对朱明门进行了全面发掘,确定了朱明门形制及遗址保存状况,发掘出土了板瓦、筒瓦、瓦当、砖等建筑构件以及陶器、铁器、钱币等遗物。

1.1 朱明门遗址

经考古研究,朱明门遗址由门墩、三个门道、向南伸出的东西两墙与东西两阙组成(图1)。城门的门墩部分南北方向进深20.3米,东西方向长84米。中央门道宽5.4米,两旁门道宽4.8米,门道之间隔墙6米。由门墩向南延伸出东西两道短墙,两墙内侧相距56.5米。墙南端各有一个略呈方形的阙,边长14米上下。伸向东南、西南的斜城墙均宽9.2米。

图1 朱明门门址平面图

1.2 朱明门大道遗迹

朱明门遗址南北侧道路遗迹宽38.5米,现存路土厚0.2~0.4米,路土距地表0.8~1米。经发掘,路面发现许多车辙痕迹,两侧有路沟。朱明门大道是邺南城最宽的道路,其向北的延长线上排列有宫城主要宫殿基址,南侧道路遗迹略窄于北侧道路遗迹。

1.3 城墙遗迹

朱明门墩台两侧城墙遗迹目前均掩埋于地表之下,埋深深于朱明门遗址,现状地表为耕地。考古队采用了钻探、追探、卡探等方式对其位置、宽度及走向做出了初步判断,但对于城墙遗迹本体的保存情况目前尚未探明。现有城墙大部分仅剩基槽,墙体、基槽均系夯土筑成,一般宽7~10米,基槽部分深1.2~3.2米,夯层厚8~10厘米。经勘探,邺南城东、南、西三面城墙外侧筑有马面,厚载门、朱明门之间有4座马面,朱明门、启厦门之间有3座马面,马面呈长方形,宽18米左右,伸出城墙12米左右,其准确定位暂不明朗。

1.4 遗址周边环境

遗址所在区域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东侧区域农田标高较低,初步判断回填土厚度可能较浅。区域内部地形平缓,以耕地为主,遗址上有东西向田埂1条,南北向田埂数条,田埂宽度1~2米,高出地表约0.5米。

2 朱明门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2.1 历史价值

邺城遗址是曹魏至北朝时期最重要的大遗址之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邺城是中国城市规划史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朱明门、朱明门大道、正南宫城门、宫城共同构成了全城中轴线,既强调了中轴线在都城规划中的实际作用,又强化了中轴线上建筑的地位与威严,朱明门作为邺南城中轴线起始点的标志性建筑,是邺城遗址整体价值的重要载体,价值斐然。邺城地处军事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形成了城壕、城墙、马面等完备的防御体系,体现了邺城在战乱频发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军事历史。朱明门双阙楼三面围合的空间形式正是突出了其在军事上的堡垒性质。在朱明门外护城河的发掘中,发现了一批东魏北齐时期的铁盔、铁甲等铁器及“常平”五铢等,推测与建德六年、大象二年的两次战争有关,这也进一步印证其在军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艺术价值

朱明门采用的连体式双阙楼突破了秦汉以来的独立式双阙楼,在建筑空间设计、建造技术、建筑材料、建筑造型艺术方面有着很大的突破和进展,集中体现了北朝建筑艺术与技艺的最高成就。

2.3 科学价值

邺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复原研究是迄今邺城考古研究重要成果之一,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位于邺南城中轴线上的朱明门更是标志性建筑,其城门形制特征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此外,朱明门遗址及南侧护城河遗迹的发掘中,出土的建筑构件、陶器、铁器、“常平”五铢等文物,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物质文化的珍贵实料,也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证。

2.4 社会文化价值

朱明门遗址是邺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建造技艺,揭示了城门形制特点。作为邺城考古遗址公园中的重要展示节点,朱明门遗址起到了向内承接宫城遗址,向外连通佛寺、明堂园遗址的纽带作用,使遗址公园的价值阐释体系进一步完善,对邺城遗址文化更广泛地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邺城遗址是构成冀南豫北地区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文化景点,对促进地方经济和提高文化地位有明显的作用。朱明门遗址作为邺城遗址价值阐释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保护展示工作将进一步完善邺城遗址公园架构,提升整体品质,助力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3 朱明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思考和建议

3.1 遗址展示理念及依据

方案设计遵从《邺城遗址保护规划》《邺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相关要求,侧重于复原模拟朱明门遗址,力求按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模拟城墙墩台、包砖、柱础、车辙等遗存。设计依托考古所获遗址信息,参考朱明门复原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城门的复原研究成果,多方位对比研究同时期同类型遗址,有针对性地对朱明门遗址原形制进行复原模拟展示,试图通过更具象化的模拟展示手段展现遗址价值内涵与外延,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准确的遗址价值信息。在展现考古工作成果的同时,对相关的复原研究成果给予呈现,通过模拟展示的手段向公众传达更多的遗址价值信息。

3.2 遗址展示高度

复原高度的确定在《邺城遗址保护规划》中对朱明门遗址的复原高度要求为1~1.2米,但从遗址价值和展示安全等角度考虑,建议将门址复原至2.5~3.0米,两侧城墙复原至1.5米(图2),其原因有以下四点:①朱明门是邺南城内城正南门,地位显赫,同时也是秦汉以来第一个带有独立式双阙楼的城门。正是基于这样重要的历史价值,应适当增加其复原高度,以彰显朱明门的庄重与威严。②保护规划中限定的1.2米高度仍处于可攀爬高度区段,为防止开放展示后观览人群攀爬产生安全隐患,建议适当提升复原高度。③从复原研究可以看出,阙台从形制上应略高于门墩与短墙,因此将阙台复原高度设置为3米,比短墙和门墩高出0.5米,突显出其双阙楼的独特形制。④两侧城墙复原至1.5米,超过可攀爬高度且又低于中间门址高度,既突出了门址本身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图2 复原高度示意图

3.3 遗址内涵及游览空间的拓展

就邺城考古遗址公园整体构架而言,朱明门遗址作为游客的重要观览节点,周边可供游客观览停留及驻足休憩的空间明显不足。在朱明门遗址西南侧三角形区域设置历史文化展示区,对邺城遗址、朱明门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考古及规划工作概况、城门建筑技术及城防理念等进行展示。遗址价值内涵既可以得以延展,又可以扩大休憩参观的空间,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3.4 遗址展示空间布局

根据朱明门遗址本体的位置、遗址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遗址展示理念,运用现代规划原理,对遗址区进行合理的展示分区,主要包括朱明门遗址本体展示区、朱明门大道遗迹标识展示区、护城河遗迹标识展示区、朱明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邺城遗址环境协调区和微缩模型复原展示区6个区域。

3.5 遗址展示流线设计

朱明门遗址位于邺城遗址中轴线上,向北为朱明门大道,直通宫城,向南为中轴线延长线,连接以赵彭城与核桃园佛寺为中心的外郭城展示区,其本身即串联在邺城考古遗址公园主要游线上。朱明门遗址展示单元内部游线以朱明门大道为主轴,以习乔线机动车泊停点为起点形成,流线为:习乔线机动车泊停点—朱明门大道遗迹标识展示区—朱明门历史文化展示区—护城河遗迹标识展示区—朱明门大道遗迹标识展示区—朱明门遗址本体展示区—微缩模型复原展示区—沿中轴线行向北朝宫城遗址展示区(图3)。

图3 流线示意图

3.6 遗址展示内容

以朱明门遗址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在原址地表复原模拟城门门墩、东西短墙、东西阙夯土台基以及门道。门墩主体部分按原形制、材料和做法模拟城墙包砖,模拟高度2.5米,收分比为1∶5。门墩两侧、短墙以及阙台部分采用混凝土挡墙内填素土人工夯实,墙体外饰面及墩台顶部为改性土夯土模拟层(改性土具有优秀的耐水性和抗冻融、风化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高度还原模拟出夯土的颜色和夯层机理),厚度约为30毫米,门墩与短墙部分总高2.5米,阙台部分总高3米,台基包砖部分采用1米宽机碎石排水沟地面标识。门墩、短墙及阙台外侧均铺设0.68米宽散水,按原形制、材料和做法模拟展示。墩台之上周围设置缝隙式暗排水沟,将顶面雨水有组织引流至墩台底部的卵石明沟并散排至周边田地。门道内侧依据排叉柱础发掘的位置、数量及文献研究,按原形制模拟展示,排叉柱柱高同门墩高度。门道地面采用改性土模拟,并依据考古资料模拟门道、中门道3组车辙印,嵌附说明牌共计3个。

根据城墙遗迹考古勘探定位,在地面处模拟朱明门两侧城墙夯土墩台,墩台收分比与朱明门城门遗址一致,约为1∶5,做法同城门遗址两侧短墙做法,高度为1.5米。

根据护城河遗迹考古勘探定位,利用地被植物在地面处标识展示护城河,护城河与朱明门大道交叉区域采用深土黄色透水混凝土标识以示区别,护城河两侧配置相应说明设施,共计4个。

①朱明门大道标识朱明门大道遗迹根据考古勘探定位,大道北侧38.5米,南侧宽33.3米。对比同时期汉魏洛阳城阊阖门,南侧铜驼大街分一主两辅三道并行,总宽度约40米。中间为帝王专属道路,与两侧道路用1米宽隔墙分隔开,凸显其尊贵。因此,本案将朱明门大道中央道路与两侧道路区分开,突出彰显其独特性。道路分别采用土黄色露骨料混凝土标识,大道向北至工程边界,向南至护城河边界。大道两侧设路沟,南北与实施的邺城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的朱明门大道整治工程相衔接。

②在朱明门大道南侧设置朱明门复原形象透视展示牌(图4),游客可通过特定视角透过玻璃将复原形象与现实模拟的墩台相结合,达到展示朱明门整体形象的目的。展示牌南侧地面嵌入邺城遗址考古平面图,标识朱明门所在位置。

图4 朱明门复原展示

结合考古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在朱明门遗址西南侧三角形区域设置历史文化展示区,对邺城遗址、朱明门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考古及规划工作概况、城门建筑技术及城防理念等进行展示。展示形式以展示游线串联小型展示节点为主,结合遗址整体环境以室外展示的形式对朱明门历史文化进行专题展示。

范围内未采取保护及展示措施的区域均作为邺城遗址环境协调区,区域内种植本地农作物,形成农业景观。环境协调区主要通过营造与已有历史自然环境风貌协调一致的景观内容,形成朱明门遗址展示区域整体氛围,亦与邺城考古遗址公园整体环境风貌相契合。邺城遗址环境协调区面积共约3.9万平方米。本区域内农业景观用地可租予周边农户进行耕种,并规定其耕种同时进行遗址展示区设施的维护管理,从而形成良性模式,实现遗址管理维护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依据考古工作成果和复原研究成果,采用地表复原模拟以及标识的展示手段呈现朱明门真实的历史信息,阐释遗址价值。朱明门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是串联邺城考古遗址公园南北向主游线,发挥遗址的社会教育和文化宣传功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地方、惠及民众,推进冀南豫北历史文化遗存区建设,助力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展示区遗迹复原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沙海遗迹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