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露营谁之过

2022-09-15 00:57辽宁李妍
垂钓 2022年9期
关键词:钓鱼人乱丢垃圾钓友

文/辽宁·李妍

其实在水边乱丢垃圾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难道纠正或者改正的办法只能是靠个人自觉?我觉得不是,这就像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仅仅靠自觉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系列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才可以。

夜钓有诸多好玩之处。避暑,这无需解释。可避开小杂鱼的干扰,将鱼饵开到任何理想的状态,用着舒服,钓着也舒服。可以野餐,夜钓时,哥儿几个凑到一起定是有酒有肉,哪怕只有香肠花生米也能喝下半斤白酒。吃饱喝足玩困了,剩下的最后一项就是露营了。

一次夜钓居然综合了这么多元素,所以现在的夜钓大军越来越讲究。

最近这几年,周末想要挑一个理想的夜钓水库变成了一件令人为难的事。有人说资源越来越少,这点我并不否认,不过我的需求不是这个,只要水中有鱼,我就能坐住板凳。我的需求是环境一定要好,其次是风景,仅此而已。可是现在的大多数水库,只要有人去就会有垃圾,去的人越多,垃圾就越多,这已经成了规律。甚至有的钓友去陌生的水域选钓位,会把脚下、身后的垃圾都纳入参考范围——垃圾多说明在这儿钓过的人多,人多说明钓位好。这好像没什么毛病,却又让人感觉不太对劲儿。

说实话,我们钓鱼人难辞其咎,那些垃圾就是我们钓鱼人制造的。虽然有很多人呼吁钓鱼人要注意素质,虽然有很多大师以身作则,但收效甚微,可见问题的源头还是在钓鱼人身上,所以用垃圾量的多少来判断钓位的好坏,实乃钓鱼人的悲哀。

我了解到一个水库,多年不曾开放,有一天突然爆出开竿钓鱼的消息,并迅速在我们当地的渔友圈子里炸开了锅。因为有事我没赶上刚开竿的那几天,几天后兴冲冲地赶了过去,却被告知封库了。我心有不甘,询问缘由,得到的回答是:钓鱼的制造的垃圾太多了,污染水质、破坏环境,于是封库了。

方法简单粗暴,水库管理方眼不见心不烦,但损失的是谁?

远远望去,只见几个戴草帽的工人正在水边捡拾垃圾。绿色的草丛里,各色塑料袋、各种材质的瓶子、食品残渣格外刺眼。我们钓鱼人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怪不得别人。

我想问一个问题:在鱼情、费用、风景等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水库垃圾遍地,一个干净整洁,各位钓友会去哪个?我想没人喜欢去垃圾多的地方。那么干吗乱丢垃圾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钓鱼人乱丢垃圾的话题已经不再新鲜。老生常谈,多说无益,钓友们好自为之吧。

关于垃圾的问题,钓友们要负责任,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唯一根源,我不是在替钓鱼人狡辩,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哪个水库在方便的位置设置垃圾桶了?极少见。既然都在呼吁保护环境,那么就应该拿出行动和举措来,有些钓友确实主观上想把自己制造的垃圾打包带走,可是扔到哪?难不成放到车里、带回家去?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在车里放垃圾,便只能随手丢到草丛里。

就像不允许行人随意横穿马路一样,只是这样要求肯定杜绝不了,但是划出斑马线、架设人行天桥,问题就解决了。设置几个垃圾桶并不费事。

监管不力也是水边垃圾满地的原因之一。我常去的一个水库,开放时间长,我每次去钓心情都不错,因为我发现,这个水库的沙滩很干净,来钓鱼的人这么多,这水库是怎么做到的呢?和老板闲聊,得到的答复是:每天都有人在不同的钓鱼区域清理垃圾,否则若是水利局发现因钓鱼导致环境变差,轻则罚款,重则责令封闭水库。

其实,除了一些小型鱼塘外,大多数的水库都是公有的,只是一些小水库的经营权被承包了而已。水利部门对这些外包的水库是有约束力的,如果把环境管理纳入到承包合同中,满地垃圾的问题就会得到改善。

另外,水库的执行也不到位。很多水库本身就是风景区的一部分,不止有钓鱼人,还有野餐者、露营者及游客。前几年我地某水库开辟了烧烤场地。该场地一开,水库的一角变得乌烟瘴气,满地竹签、方便袋、调料罐、酒瓶、饮料瓶,等等,以往鲜见的苍蝇满天飞。我的朋友也去过,但是去了一次就被满地的垃圾震撼到了,表示再也不去了。我和他说:你别嫌垃圾多,你也制造了。他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他说:烧烤场地是收了卫生费的,每人十块钱,还得先交钱,可是他们一个礼拜都不收拾一次。

这又是谁的责任,再把乱丢垃圾的帽子全部扣到钓友的脑袋上合适吗?

其实在水边乱丢垃圾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难道纠正或者改正的办法只能是靠个人自觉?我觉得不是,这就像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仅仅靠自觉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系列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才可以。

在这里我只能再苍白地叨咕一句: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人”指的是谁?是你是我,也是相关部门。

猜你喜欢
钓鱼人乱丢垃圾钓友
露营,钓鱼人是最在行的
钓大鱼
湖边钓鱼
钓友的表情包
漫画
夏末秋初
钓轻口鱼的方法论
1.7亿件
管教晚矣
钓鱼钓到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