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星纹彩陶豆,画着神秘符号的国宝

2022-09-15 07:52丨井娟山东博物馆
旅游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汶口制陶史前

丨井娟(山东博物馆)

陶器的出现被看作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最初作为日常的生活用具,在制陶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融入了史前人类极为复杂的文明、艺术、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彩陶的出现更是将这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展示,在色彩斑斓和纹样缤纷中书写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大汶口文化彩陶以其艳丽的复彩、多样的纹饰在史前彩陶的世界里独树一帜,八角星纹彩陶器更是成为了大汶口文化彩陶这件皇冠上熠熠生辉的耀眼宝石。

八角星纹彩陶豆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口径26厘米、高29厘米,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陶豆由盆形盘和喇叭状高圈足构成。盘腹部用白彩在深红色陶衣上绘有五个方形八角星状纹饰,其间以两列白彩竖线间隔;高圈足上绘两周褐色彩带,彩带之上是两条相对的弧线构成的几何纹样,每一组弧线纹样很像是一个圆括号。通过俯视八角星纹彩陶豆,可以了解其口沿部分的装饰。平直的口沿上,以红彩等距离绘制了五组两两相对半弧状纹,又以黑红两彩五条直线做间隔。整器造型规整匀称,构图合理,用彩适度,制作工艺精湛,是大汶口文化彩陶的代表作之一。

大汶口文化彩陶承袭北辛文化彩陶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以及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相比,其装饰手法上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彩陶纹样风格鲜明、自然流畅。大汶口文化彩陶纹样呈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具象形态包括了植物纹样、自然景物纹样等,抽象形态包括了菱形纹、多边形纹、八角星纹等。具象纹样通过加工概括、夸张变形,形成抽象的几何纹样表现出来,富含耐人寻味的抽象意象。八角星纹的图案,最初的创造可能也只是三角、四角、五角,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成为大家认同的形象并具有象征意义。

色彩组合对比强烈、赏心悦目。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有意识地使用反差大的色彩构图,进而产生亮丽、醒目的纹样图案,是大汶口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彩陶的重要特征之一。色彩的搭配运用意蕴幽远,白、红两色构图宁静肃穆;红、白、黑三色鲜艳瑰丽。地色和黑、白沟边的加入,使彩色花纹更加生动、醒目,视觉效果更为强烈。八角星纹彩陶豆主要是使用了红、白、黑三色,通过组合对比呈现了不同的画面。八角星纹和旁边的竖线有主次之别,色彩互相借用和互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

纹样构图手法丰富多样,千姿百态。重复、协调、共用等多种构图方式,在大汶口的彩陶中常可以见到。大汶口彩陶纹样常见菱格纹、网纹、圆点纹、勾连纹等多次重复出现在一件器物中。在八角星纹彩陶豆上,八角星纹和圈足上的“圆括号”也同样连续多次出现,可以给人有序统一的视觉感受,这种极具规律性、韵律性的图案加深了人们对图像的印象和认识。

整体构图和谐巧妙,浑然一体。大汶口文化彩陶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构成与器型相协调。例如大汶口彩陶中的壶、釜、豆等在正平视和俯视时都可以看到完美的图案花纹,体现出卓越的立体设计技巧。根据器型的需要对纹样进行排列、变化,横向构图简洁大方、纵向构图则体现节奏和韵律,力求达到与器型完美融合,给人自然流畅、浑然一体的心理感受。

八角星纹彩陶豆

八角星纹彩陶盆

纹样意蕴深远,耐人寻味。能够长时间、广地域存在着的那些流行的图案纹样,必定具有一种非常广泛的认知基础,这种基础就是一定的时代、一定地域的人群对纹饰含义的理解与认同。八角星纹是大汶口彩陶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之一,中心为方形或长方形,四周向外辐射出八角,多饰于豆或盆上。学者们解读其是太阳的象征或寓意天圆地方;有的认为八角星纹是古人用于观察太阳时辰标示方位的;在良渚文化中此类纹样多出现在纺轮上,八角星纹有可能与史前纺织或织机有关。

从制作工艺上讲,这件彩陶豆应属于手制,经慢轮修整。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7000年才产生了慢轮制陶工艺,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彩陶的繁荣与制陶工艺水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快轮兴起后,彩陶迅速衰落。

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使陶器不再仅仅是实用品,而且还具备了艺术品的审美功能。其中大多数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入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这样的彩陶色彩不易脱落,经久待用而且美观。还有一类称为彩绘陶,是将颜料直接绘制到烧成以后的陶器上面,此类彩绘贴附在器物表面,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脱落。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施彩技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塑制好的陶胚上直接施彩作画,叫做原地绘画,一般只绘红色或黑色单彩,纹样比较简单;另外一种是先在陶器需要作画的部位涂一层加了颜色的泥浆,叫做“施陶衣”,然后再行绘画。陶衣之上多绘白、褐、黄、黑等多种彩色,图案比较复杂,讲究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和层次效果。八角星纹彩陶豆先施陶衣再行绘画,在纹样构图和施彩作画方面集中体现了大汶口文化工匠们对矿物颜料的认识和彩陶制作的熟练程度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大汶口文化彩陶总体表现出生动、流畅、拙稚、精美的艺术风格,作为黄河下游史前彩陶的代表,为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随着大汶口文化的崛起,其彩陶艺术也传播到了更为遥远的长江下游和辽东半岛等广大区域,并为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登上历史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角星纹彩陶豆,图案纹样别致,为一般彩陶纹样所不见。构图对称,色彩强烈,精工制作,表现出大汶口文化先民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堪称史前彩陶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猜你喜欢
大汶口制陶史前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刘思涛作品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阳部落景区发展研究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史前人,都画啥?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
山东大汶口盆地赵家店石膏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