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计算的断层群小断面巷道稳定性分析

2022-09-16 03:41秦洪岩商佳新
煤炭与化工 2022年8期
关键词:塑性锚索锚杆

赵 研,秦洪岩,商佳新

(1.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葫芦素煤矿,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101601)

巷道支护和稳定性的研究一直是矿山安全生产的永恒课题,在巷道支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条件,给支护带来困难,在支护设计时要结合巷道的布置方式、巷道地质构造和采煤方法等,更新支护设计方案。我国对巷道支护的研究较多,康红普院士提出的整套支护方案在山西和陕西等地得到了推广,应用效果极佳;马念杰教授提出的支护方案在业界受到广泛好评,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应用广泛,其对无人支护和自动识别支护的研究较为先进;潘一山教授提出的强力支护设备,在冲击地压矿井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对冲击地压矿井巷道的维护作业十分明显。本文主要针对过断层时小断面的支护设计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1 小断面支护设计

塔营煤矿在施工25采区1号皮带机头时,需过Fj214正断层,Fj214正断层平均落差为12 m,穿过断层破碎区。下盘小断面巷道位于3煤内,沿底掘进,上盘大断面巷道位于直接顶泥岩内。皮带机头断层段掘进支护时除了采用临时架棚支护外,需要采用高强度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提高围岩支护强度,充分发挥巷道深浅支撑层结构的支护效果,维持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皮带机头帮顶采用高预应力让压锚杆+双钢筋托梁+金属经纬网+锚索联合支护,具体支护参数如图1所示。

图1 小断面巷道支护设计Fig.1 Support design of small section roadway

2 模型建立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研究,根据矿井参数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尺寸为X×Y×Z=60 m×10 m×50 m,围岩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网格图如图3所示。模拟过程中严格按照支护方案和现场实践生产流程进行分析。

图2 小断面巷道围岩模型Fig.2 Surrounding rock model of small section roadway

图3 模型网格划分Fig.3 Model grid division

3 小断面巷道稳定性分析

3.1 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巷道围岩位移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施加支护后围岩变量明显降低,逐渐趋于水平。巷道围岩变形稳定后,巷道两帮变形量较大,左帮变形量较大,为97.7 mm,顶板下沉量明显大于底板鼓起量,顶板位移量为76.6 mm,底板位移量为23.8 mm。巷道围岩位移的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

图4 巷道围岩位移监测Fig.4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图5 巷道围岩位移云图Fig.5 Displacement nephogram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可以看出,巷道两帮变形明显大于巷道顶底板,巷道围岩的最大变形量处于巷道左帮中部,其次为巷道右帮。

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云图如图6所示。可看出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极值点位于巷道左右两帮,距离巷道表面距离约为5.5 m,应力极值为18.48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39,而巷道两帮围岩浅部最大主应力最小,仅4.11 MPa。巷道围岩最小主应力云图如图7所示,巷道的塑性区分布如图8所示。从最小主应力图和塑性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巷道顶板和两帮围岩的应力状态明显好于巷道底板。巷道底板拉应力区域较大,底板拉应力极值最大,为0.21 MPa。巷道围岩主要发生塑性剪切破坏,其中,两帮围岩剪切破坏范围较大,剪切塑性区的最大厚度为5.5 m,而顶板剪切塑性区次之,最大厚度为2.6 m,底板围岩塑性破坏区最小,为0.4 m,而巷道浅部围岩发生塑性拉伸破坏,拉伸塑性区的厚度为0.2~0.4 m。

图6 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云图Fig.6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nephogram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图7 巷道围岩最小主应力云图Fig.7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nephogram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图8 巷道围岩应力状态Fig.8 Stress state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3.2 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巷道掘支后的锚杆受力分布如图9所示,巷道两帮锚杆受力明显大于巷道顶底板锚杆,其中,巷道两帮局部锚杆轴力达到其极限荷载,发生断裂破坏。顶板中部锚杆轴力最小,为54.5 kN,向两帮逐渐增大,达到锚杆极限荷载,应该加强两帮的支护强度。

图9 锚杆支护受力情况Fig.9 Stress condition of bolt support

顶板锚索的受力分布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锚索将顶板深部与巷道浅部岩体相连,能够限制深部围岩离层变形,支护效果较好。在巷道顶板锚索两端受力较小,中间较大,锚索最大轴力为357.1 kN,小于锚索抗拉极限。

图10 顶板锚索轴力分布Fig.10 Axial force distribution of roof anchor cable

4 结 论

(1)根据塔营煤矿皮带机头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深浅支撑层结构的理论分析,设计锚网喷索联合支护方案,围岩应力得到改善,浅支撑层厚度较小,而深支撑层内围岩应力分布较均匀,充分调动了围岩的承载能力。

(2)小断面巷道处于3煤中,两帮变形较为明显,顶底板围岩稳定性较好,顶板锚索受力较为合理,而两帮部分锚杆接近其极限荷载。

猜你喜欢
塑性锚索锚杆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
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下船体裂纹板累积塑性数值分析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端部参数激励下水中悬浮隧道锚索振动响应分析
天然橡胶塑性初值测量及不确定度的评定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爆破掘进巷道支护锚杆的振动响应研究
公路高边坡施工中预应力锚索技术的应用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工程塑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