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022-09-16 06:10葛清张瑞彬
科技资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嘉兴市温州市宁波市

葛清 张瑞彬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从广义层面来看,创新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科技、制度、组织、教育等,而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现如今,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特别重视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强调科学创新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并抓住机会,增强科技,开拓创新,逐渐取得了一些科技成绩[1]。

新常态下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创新是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实际体现,对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成长、共同繁荣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浙江省立足大局,面向未来,极度重视科技创新,定下全面向创新型省份跨进的目标,助力其建设成为经济强省和科技强省,促进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充分了解并分析浙江省的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重要前提[3]。

1 浙江省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统计局网站和浙江省统计局网站[4]等渠道,搜集2019 年浙江省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分析浙江省各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

1.1 知识创造能力

根据表1 数据可知,杭州市与宁波市的科技财政支出远超于其他市,其中杭州市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支出达148亿元,宁波市支出124亿元,排在第3名、第4名的是绍兴市和嘉兴市。在专利申请方面,第1名是杭州市,申请数达到了113 563 件,宁波市位于第2名,有70 304 件,第3 名的温州市有52 315 件,最后一名舟山市的申请数只有杭州市的3%。在专利授权量方面,前4名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和嘉兴市。

表1 2019年浙江省各市科学技术财政支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1.2 知识获取能力

根据表2 数据可知,杭州市和宁波市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排在前两名,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紧随其后,进口额分别为9.64亿、2.76亿、2.51亿美元,而其余各市都在1 亿美元以下,不及杭州市的百分之一。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最后一名的衢州市投资额为0.78亿美元,是杭州市的1/79。

表2 2019年浙江省各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外商投资

1.3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根据表3 数据可知,杭州市、温州市和绍兴市的R&D 经费投入强度(R&D 经费投入/营业收入)分别为3.31%、2.77%、2.22%。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第一名是杭州,高达501.13 亿元,然后是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它们的总额分别为216.43亿、209.92亿、127.47亿、104.94亿元。

表3 2019年各市R&D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合同交易总额

1.4 创新绩效

根据表4 数据可知,在第三产业比重方面,杭州市、金华市、温州市位于前三,分别为66.17%、56.60%、55.14%,其余市都在50%以下。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前三是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产品出口额各有82.54 亿、66.01 亿、24.6 亿美元,倒数3 名的是衢州市、丽水市、舟山市。

表4 2019年浙江省各市创新绩效情况

综合来看,杭州市在这4 个方面都是首位。宁波市在其他能力来看都紧随杭州市,但第三产业比重较为落后。温州市、舟山市、丽水市等虽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多,但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太低。同时其余城市的创新绩效能力还有待提高。

2 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2.1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创新能力指在特定专业范围内发明创造的综合能力[5]。该文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绩效这4 个角度构建科技创新能力指标[6],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具体见表5。

表5 科技创新能力指标

2.2 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的实证检验

该文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来评价分析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7]。

2.2.1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中,Xi为标准化的原始变量,fi为因子变量,k<p,具体如下。

式(1)中,f1,f2,…,fk为公共因子,ε1,ε2,…,εp为特殊因子,它们都是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aij为因子载荷。

以矩阵形式表示为

式(2)中,F为因子变量;A为因子载荷阵;ε为特殊因子。

2.2.2 检验

用KMO 检验以及Barlett 球度检验来检验所选指标数据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方法。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对2019 年浙江省11 个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 检验值为0.691,DA 大于0.5,而Barlett 球度检验概率值远小于0.01。经过检验,这组数据可以使用因子分析法分析。

2.2.3 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

根据表7 数据可知,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以上的原则,选取2 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F1、F2。它们的特征值各为6.853、1.103,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329%。这两个公因子涵盖89.329%的原始数据信息,故选择两个公共因子来分析。

表7 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对其进行旋转增加公因子的解释力度,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根据表8 数据可知,第一个主成分因子在科技财政支出、专利申请受理量、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这些指标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将其命名为“科技创新环境因子”。第二个主成分因子在R&D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第三产业比重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体现了科技研发能力,将其命名为“R&D 实力因子”。

表8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2.4 因子分析矩阵及因子分析结果

使用SPSS计算各因子的因子得分并加权,得出11个市在2019 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因子得分矩阵具体见表9。

表9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公因子得分如下。

各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公式为

科技创新环境因子方面,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都较好,舟山市与丽水市位于最后,说明这两市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少。R&D 实力因子方面,杭州市、温州市、金华市排名靠前,嘉兴市、宁波市得分都非常低。

表10 浙江省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各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名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方面,各市两极分化严重,省会杭州市位于第一,接着是宁波市、嘉兴市、台州市。杭州市在科技创新环境因子和R&D 实力因子的得分较高且排名第一,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重要关键点,为创新投入资源,创造环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

3 浙江省提升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国家整体发展离不开各地方的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基于上文的分析,为提高浙江省各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3.1 着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技术建设中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规划,分析制订本地区科技发展计划,分配各地科技资源。其次,改善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和政策,鼓励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鼓励引进科技人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各类技术创新活动。最后,提高教育经费、科技经费等财政支出在科技研发中的比重,增加对大学教育的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科技型人才,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等。

3.2 加强各地市级之间的合作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地级市在技术创新问题上主动与其他地区进行合作与交流,完善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模式。此外,利用各个城市的资源来吸引每个城市的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组织相互合作,鼓励科学技术人才出去参加技术交流,学习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知识。最后丰富区域间交流的形式,例如举办研讨会、展览会等,不仅促进了城际间技术创新的发展,而且动员了全省人民积极参与并开展科技活动,集中精力创新。

猜你喜欢
嘉兴市温州市宁波市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