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古城码头遗址所呈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与经贸内涵

2022-09-17 17:00许清原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
关键词:合浦大浪城墙

◎许清原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一、前言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始发港之一“合浦”,位于广西南端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之所以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关键就在其地理位置,正处于北部湾东北的南流江入海口处。由南流江溯江而上,即可经漓江入灵渠,再由灵渠进入长江水系;经长江水系后,便可上溯至京城长安,这是合浦能成为汉武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地理关键。合浦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就必然得设置能装载货物及制造船只的码头。自20世纪50年代起,广西文物工作者便已陆续着手找寻合浦港码头,可惜终究一无所获。2002年2月,文物局工作队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区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以对合浦港的准确位置进行地毯式的搜查。终于考古人员在合浦县城东北约11里的石湾镇大浪村发现了古城墙城址;此外,在西城门外北侧的古河道旁,也发现了码头遗迹。足可印证,合浦确曾扮演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角色;即便东汉以后,此码头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却是断不能被历史的洪流给湮没。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合浦县博物馆联合对合浦县进行撒网式发掘,终于在沿周江东侧的大浪村汉代城墙遗址的西门,发现了在内河所设置的始发港码头。本文即是以历史及文化探源的角度,来溯源这曾是造就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功臣之一的大浪古城码头。

二、大浪古城码头地理位置

大浪古城址为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所设合浦郡合浦县的县治所在地,其“西有周江向南流经县城后径入北部湾,顺着南流江南下,即可进入北部湾(图1),距现入海口约21公里”。

图1 城址位置及其与墓葬群关系示意图④

这座码头遗址(图2)的面积并不大,据考古人员描述:

图2 西城门外码头遗址⑤

码头为土筑,上部距地表约2.5米。码头底部是淤泥,经过平整后,厚约0.15米。其上是一层近1米厚的灰黄色黏土……码头东西面残长约7.4米,靠城墙的东侧南北宽约3.5米,往外伸入古河道中,最宽处达6.35米,这一部分古代也称为“船步”。在码头西南侧边缘,有两个相隔0.85米的柱洞,直径约0.15米,洞内残存木屑。在码头南侧有一个平台,与西城门相通,平台略呈弧形,长约8.5米,最宽处达1.75米,有6级台阶一直延伸到河边;正对西门,也有明显的4级台阶抵达河边,最底部的2级相对较缓。这些应该都是城内行人通往河边的通道。

码头不大,是因此地不是出海港,这是装载运往出海港货物的小船,及放置新制船只的停泊码头。广州及泉州的内海码头,也多不大的,原理亦同于此。其“船步与现代沿海沿江小港的码头搭出水面的船步异曲同工”,考古人员将柱洞里的木屑送至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做碳14测年,其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2540年、1690年、2540年、2330年”,接近“西汉中期(约公元前110年至公元前30年)”。这些柱洞原插着柱子,以捆绑船只。所出土的陶器有罐、匜、釜,“绝大多数为几何形印纹硬陶,有灰色和红褐色两种,以灰色为主。纹饰以方框对角线纹居多”,方框对角线纹出现的年代约在战国至西汉初期,不是中原文化的产物。

“方框对角线纹”是属于“越文化”,“在广州汉墓西汉早期墓中也很普遍,这种纹饰的陶器的陶质、陶色都与大浪古城所出极为相似”。但大浪古城的建城格局与筑城技术,又是完全源于中原,采“方正的布局,夯筑的城墙等,与中原和关中地区同时期或更早期的做法类似”,故而考古人员认为,这当“是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受强大的汉文化影响”,城池的出现,当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定南越国后,建立南越七郡时所建。

三、大浪古城遗址的构造特点

大浪古城遗址,“位于合浦县城东北方向约11千米的石湾镇大浪行政村古城头自然城村”。其西有“周江南流经合浦县城后径入北部湾,距现入海口约21千米”。这个遗址的发掘是在20世纪60年代,起初因城墙上方有明代墓葬叠压,故而1981年被县级文物的保护单位暂定其为“明以前”之遗址。但“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和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合浦县博物馆”,在此遗址上又发现了不少陶片,考古人员于是申请课题,对此城址进行测绘、探勘。两次发掘面积约有6900平方米,也从此遗址中发现居址和码头遗址等。据考古人员描述,大浪古城遗址与我国郡治规划其实是完全相同的,遗址之整体结构如下:

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218米。西面凭依古河道,其余三面为护城河环绕,并与古道相通。西城墙的南半部和南城墙几乎被破坏殆尽,仅东、北城墙保存较好,残宽5—20、残高1—3米。

(图3 大浪古城发掘位置图⑫)

大浪古城发掘遗址(图3)构建方正,码头位于西门正央,城外还有护城河,与中原的古城构造一致。码头设在西门,是因其地理位置正临近可与南流江汇集的“周江”。船只装载后,即可透过周江而转入南流江,再由南流江出港,至北部湾转载于停泊岸边的大船。

由于年代已相隔久远,加上现有村民多就地取土制砖建房,以至大部分的文化层都已缺失,堆积的厚度不高,使探勘出现了极大困难。所幸还能发现北、西、南三个城门皆在城墙中央,宽约5—6米。“残存的东北、东南和西北三个城墙拐角显得宽大,存在有角楼的可能性。”

至于古城墙与护城河的营造方式,也相当坚实,据考古领队熊昭明先生表示:

先用黑色黏土在平地上筑出城基,黏土经拍打后,致密结实,城基宽14.65米、厚0.3米。然后城基内外两侧各内收约1.5米,以上筑城墙。城墙残存的最大高度为1.4米,但其剖面呈梯形,疑似使用了版筑法。构筑城墙的黄土纯净,局部夹杂有小鹅卵石,偶尔发现直径约0.1米的夯窝,未见包含其他遗物,护城河两壁多脚窝,往下斜直内收至底部,开口宽9.75米、底宽0.5米,中间最深处3.4米。

护城河的两壁多脚窝,形制又往下直内收至底部,这是秦制的建筑手法,很显然古城遗址是沿袭长安城的筑城形制。估计这是由京城派专员来设计、监督及建造而成。考古人员以为大浪古城的筑城技法,“与中原、关中地区早期及同时期的类似”。

古城的构建与码头位置的配置,不仅居中且正,还颇有秩序。足见即便是地处西南又较偏僻的合浦,在汉代便已受到中央何等的重视。毕竟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始发港,必须肩负着大汉对外贸易及对外交流的重责大任,汉武帝肯定得钦点专员亲自督建和治理。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不仅有经济目的,对外交流与开疆拓土更是其中极重要的内涵。透过大浪古城遗址的发掘,即可看见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将是何等重要的国策和施政方略。

四、陶匜出土的文化意涵

最令人惊奇的,是大浪村遗址码头,竟还出土了极具文化意涵的陶匜。匜是先秦时期上层建筑极重视的礼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奉匜沃盥。”沃为“浇水”,“盥”是洗手和洗脸,“奉匜沃盥”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典礼前所施行的重要礼仪。据林巳奈夫研究,匜的器形和作用是:

匜是钵形容器,一侧有槽流,另一侧有鋬。匜包括如下几类:底下有圈足的,有四足,有无足的等。早期的匜大都有盖,后期的则大都没有。战国时代的匜没有鋬。西周晚期以后,匜和盘构成一套,在洗手时用以浇水。有时也用以注酒浆。至于商代到西周中期的匜……在裸祭时用以调和郁和鬯,并注之于器;洗净身体,以驱除秽气。

另陈佩芬编辑《中国青铜器辞典》也释“匜”如下:

盥水器。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中,至今尚未发现过匜。从器形来看,水器匜可能是由酒器觥转化、改造而成,到西周中、晚期就成了匜和盘组合的专用盘洗器……匜盛行于西周晚期……匜与盘常配合使用,以匜盛清水,执匜浇水洗手,以盘承弃水。

这是中原华夏文明传至合浦的重要证据。作为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不是只有珍珠、琉璃、玻璃及丝绸川流于此,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也同样透过南北水路交通,过往的商客、官员、罪犯等移居至此。码头为装卸货物及制造船只之处,临近周江,何需使用陶匜为盥洗。因此,陶匜的出土,显然是为大浪村的码头遗址,写下了当时华夏文明南传的重要见证。这个文化意涵,说明了西汉时期,礼乐文明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下,已受到很大的重视,也使礼崩乐坏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宣扬。

五、结语

大浪古城遗址码头虽仅在西汉时期,成为合浦在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内陆码头,但其地理位置却是设在古城西面,与当时的合浦县治完全连结,无论经济或政治地位,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即便遗址不大,文化层也遭到严重破坏,使用时间也不长,但遗址的结构却井然有序,出土的陶匜更富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在我国丝绸之路的演进史上,绝对具有相当可贵的文化及历史价值。大浪古城遗址码头规模不大,与广州、泉州一致,这不仅是探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更是探究中西文化交流的极重要凭据。由大浪古城遗址及码头的构建,足证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具经、贸作用,也更具备了文化的宣扬及保存功用。

注释:

①秦雯、刘卞玲:《探访“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码头》,《广西日报》2004年9月9日,第11版。

②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1、45页。

③熊昭明:《汉代合浦港的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页。

④熊昭明:《汉代合浦港的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18年版,第24页。

⑤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6页。

⑥熊昭明、富霞:《合浦汉墓》,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167页。

⑦秦雯、刘卞玲:《探访“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码头》,《广西日报》2004年9月9日,第11版。

⑧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8页。

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5页。

⑩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几何印纹陶的分布概况》,载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集刊3》,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⑪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378页。

⑫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2页。

⑬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8页。

⑭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8页,第49页。

⑮熊昭明、富霞:《合浦汉墓·大浪汉城址》,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201页,第202页。

⑯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1-42页。

⑰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大浪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16年第8期,第42页。

⑱熊昭明、富霞:《合浦汉墓·大浪汉城址》,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204页。

⑲熊昭明、富霞:《合浦汉墓·大浪汉城址》,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210页。

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嘉庆二十年(1815)南昌府学刊本,卷15,第252页。

㉑(日)林巳奈夫,(日)广濑熏雄等译:《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一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05页。

㉒陈佩芬编著:《中国青铜器辞典·匜》,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47页。

猜你喜欢
合浦大浪城墙
城墙边做游戏
城墙外边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合浦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合浦还珠
山海经
心理寓言到大浪中去
小水珠和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