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香港地区乡村人居林规划管理对比研究

2022-09-17 06:33刘冰陶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雷州半岛风水人居

文/刘冰陶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硕士研究生

陆 激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硕士生导师

殷 农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硕士生导师

1 香港、雷州半岛乡村人居林研究对比

1.1 乡村人居林研究现状分析

乡村人居林是指位于乡村及其周边,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林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一般认为其包括乡村风水林、庭院林、道路林等等。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及规划管理,可以改善乡村环境、丰富乡村文化、发展乡村经济,在强调三农问题,积极乡村振兴的今日,有重要意义。2006 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学者邱尔发整合并扩展了乡村人居林的概念,在此之前,对乡村人居林的研究较为分散,且重点对象为风水林。

20 世纪70 年代,香港大学率先开始了对风水林的研究;1989 年,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自然科学上)》刊登了关于香港植物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植被类型的分析[1];2001年开始,风水林的自然价值、人文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证,香港特区政府开始组织城市规划署、渔农自然护理署对风水林进行测绘调查;2003 年,Marafa L 深入考察了香港新界区的三个乡村周边的林子,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访问,认为其既是自然遗产,也是人文遗产,具有生态保护、景观旅游、审美文化等多重价值[2]。香港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此领域的地区,并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外国学者也留意到了这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充实的研究为香港后续乡村人居林管理、环境保护提供了大量帮助。

广东省对于乡村人居林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10 年,但风水林的研究开始于2006 年。研究范围集中于佛山市、中山市、广州市等。仅有一些关于雷州半岛风水林、聚落人居环境、树种的研究。总体而言,雷州半岛关于乡村人居林的研究偏少,并未对后续乡村人居林的管理、发展提供长远建议。

1.2 乡村人居林研究背景比较

雷州半岛与香港相距约500 千米,开车需要6小时。气候、植物较为相似,但文化特色、发展管理等迥然不同。

截至2018 年末,香港陆地总面积1106.66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48.25 万人。香港三面环海,海岸线870 公里,平坦的土地多是沿着海港的狭长地带。1841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43年,英国出于军事考虑,将面向九龙地区的海岸(即维多利亚港)选为首要建设用地;1860 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地区;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99年;直到1997 年,香港才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回归祖国。一开始,并没有人认为大多是陡峭山地的香港能够发展成为大城市。《经济学人》就曾指出香港的景色是这个殖民地唯一值得绝对赞许的地方[3]。但不可否认的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港英政府的领导下,香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针对发展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经验丰富。以此为背景,当时的香港当局环境管理制度对乡村人居林也有颇多涉及。

雷州半岛全境面积13225 平方公里,截至2020 年,总人口约698.12 万人,与2014 年的792 万人相比,人口流失严重。半岛地势平缓,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1899年至1945年,现今湛江港湾及其附近的部分陆地、岛屿划为法租界(又名广州湾)47 年,但法国人只是为了利用这里的港口资源,忽视其规划发展。20 世纪80 年代,湛江政府将农业确立为重点发展方向发展;90年代,才开始全力发展工业,与早先发展工业的城市已落下一段距离。种种举措都让雷州半岛陷入了发展缓慢的困局。

2 雷州半岛乡村人居林现状

雷州半岛的发展将农业建设放在战略地位。据湛江市档案馆现存档案(图1)记载,可以看出农业发展理念的转变(图2)。

图1 档案馆现存部分档案(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2 雷州半岛农业理念转变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雷州半岛曾经大规模地垦荒,南部徐闻地区的原始森林变成了农垦橡胶生产基地[4]。从雷州半岛的林地分布图(图3)也可以看出,森林主要集中于北部廉江地区和半岛中西部,高度开发的城镇周边林地较少。且现存的林地多是补种的人工林地,以纯桉林为主,占比约66.9%,单一的树木结构十分脆弱。天然林仅呈散点状分布。

图3 雷州半岛林地分布图(图片来源: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林地分布图改绘)

现在,湛江政府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大力推进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据《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目前雷州半岛正在因地制宜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到2020 年,已经完成低效坡耕地退耕面积18 万亩左右。湛江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到要以乡村人居林等形式,加强乡土树种的资源保护,这对后续乡村人居林的保护管理大有益处。

但具体村落中人居林情况却不容乐观。

走访了雷州半岛有明确记载大片人居林存在的十个村庄(霞山区后洋村、麻章区祝美村、麻章区云脚村、遂溪县实荣村、遂溪县双村、雷州市邦塘村、雷州市少榄村、雷州市坡正湾村、徐闻县西岭村、徐闻县石板村)后,发现村民是有意识去保护林子不受砍伐的,但除此以外,林和人的关系十分割裂。靠近城市的村落情况稍好,其余村落人口流失严重,走访期间,乡村人居林处人们的活动迹象极少,仅有个别村民会在树下休息。

2016 年,湛江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牵头进行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普查包括历史沿革、基本现状、特色传承,但文化遗产只集中于建筑、遗迹、民俗等,对乡村人居林的关注少之又少。20世纪90 年代,政府对乡村人居林进行了景点开发,但在走访的几个村落中,都以失败告终。麻章区云脚村的神樟公园由于政府撤资,开发项目都已停止,选出的风景区护林人也已经撤职,现在神樟公园深处人迹罕至,只在入口处有一户人家进行农业种植。雷州市的坡正湾村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坡正湾村以“鹭鸟天堂”闻名,村子外围约60 亩的林子正是这些白鹭的栖息地。也正因为此,坡正湾村曾获雷州市特色文化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湛江最美的村庄、湛江市生态文明村等多项称号。但现在的坡正湾村常驻人口仅剩100 多人,多以老人、儿童为主,游赏的“鹭鸟天堂”荒废,经济十分困顿。

总体而言,雷州半岛的乡村人居林处于一个较为孤立的状态,虽然从政府到村民都有对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例如挂牌保护、禁止砍伐,但都浮于表面。从各种组织机构的研究也可以看出,他们并未将视线转向乡村人居林。对于乡村人居林的考虑、研究不够深入,只匆忙对其进行保护或开发,想必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如何改变村落中人居林的现状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3 香港乡村人居林保护措施

3.1 城市规划

在英国田园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香港地区引入并健全了郊野公园体系,将43%的土地划入了法定保护范围,其中城市绿化地区占21%,乡郊地区占22%,大约三分之二的林地位于郊野公园内[5]。150 张法定规划图则(香港岛21、九龙12、荃湾及西九龙14、西贡及离岛36、沙田大埔及北区41、粉岭上水及元朗东13、屯门及元朗西13)和覆盖了全港面积四成的郊野公园为香港建立了健全的规划管理体系。香港现有24 个郊野公园和22 个特别地区,它们都为保护自然生态作出了重大贡献,乡村人居林也涵盖其中,尤其是新界、九龙、西贡地区客家村落周围的人居林,例如城门风水林、荔枝窝风水林就被划进了特别地区保护范围。

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坏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详细的土地规划已经无法保证坏境质量不再下降。1989年,《环境白皮书》呼吁拯救我们的环境;1998 年,《全港发展策略检讨》中的土地规划策略研究中,将过去的土地用途与运输两者的关系改为土地用途、交通运输和环境的关系;2001年,《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栖息地地图调查显示,香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栖息地主要包括森林和灌木林(包括风水林、高地森林、低地森林以及混合灌木林),它们占高生态价值地区面积的90%,乡村人居林的生态科学及人文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认识。以此为前提,香港城市规划署于2001 年底展开了测绘及评估香港景观的研究,而风水林被划分在具有文化价值的人文特征中[6]。2002 年起,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成立了专门的植物工作小组,共调查了香港116 个风水林。这些成果为建立香港风水林数据库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乡村人居林的评估和保育。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还利用数据库制作了香港生物多样性网页和香港在线生态地图,这有利于培养公众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具体规划中,也将乡村人居林纳入考虑范围。在古洞北新发展区,就规划将休憩用地,如市镇广场、凤岗山公园、河畔长廊与塱原、凤岗山和河上乡风水林连接(图4)。

3.2 游赏开发

郊野公园中完善的路径体系,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将乡村人居林作为一个要素,带动了周边发展。位于新界东北部的荔枝窝客家村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荔枝窝自然教育径,将村子周边保存完好的风水林与村落特色建筑、生活场所等串联,充分发挥了游赏价值,带动了村落经济复苏,活化了村落发展。2020 年,“荔枝窝乡郊文化景观”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首设的“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

与此同时还有文物径的设置。它们都起到了保护乡村人居林的作用,并将乡村人居林发展为独特的景点,带动周边发展,为香港带来了长远的收益和文明的繁荣。

表1 雷州半岛、香港地区乡村人居林文化影响、规划管理、发展定位对比(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游赏开发想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大量的人流。香港的郊野公园都可乘坐公共交通到达,且乘坐方式都标注于郊野公园路径介绍的页面下,这样完善的交通体系使得郊野公园可达性极高,为后续游赏开发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些除了便捷的交通,无形之中的宣传也为香港的郊野公园、文物径带来了许多人流。元朗距离市区有一段距离,但这里的山贝村景色优美,是许多港剧的取景点,这使得山贝村周边的林间景观一下子变身成为网红热点,周末可以看见不少人来这边散步、骑行。

3.3 资金支持

香港特区政府关于乡村人居林的管理开放了许多资金申请渠道。例如,环境保护署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乡郊保育资助计划;渔农自然护理署的生物多样性教育项目等。

在生物多样性教育项目下,2017 年,大澳环境及发展关注协会通过“天人合一的客家村落风水林生态多样化观察与学习计划”项目,获批款项75605 港币;2018 年,土沉香生态及文化保育协会通过“快活风水林”项目,举办讲座、观赏团和工作坊,提高了公众对风水林和土沉香的认识。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香港乡郊基金等,提供资助。

3.4 法律法规

香港在英国法律制度的影响下,一直注重立法,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监督体制,环境管理法也不例外(图5)。

图5 香港乡村人居林管理相关条例颁布时间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自1939 年颁布《城市规划条例》后,后续又进行了不断修改。1991 年修订第4 号条例,允许在规划委员会下成立各个委员会,另外订立发展分批地区图则的条款,以及赋予监督视察的权利;修订101 号条例,允许任何人向上诉委员会提出申诉,监督可送达通知书,中止地区内的土地发展[7]。1997 年的《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也规定了工程项目要到环境保护署申请相关流程,且任何人都可在14 天内对该项目提出意见[8]。这都体现出香港监督体制的完善以及对市民参与的重视。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香港在城市规划、游赏开发层面对乡村人居林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以及在资金支撑、法律法规方面对乡村人居林所提供的管理保障,总结出了乡村人居林保护发展的一些经验。

乡村人居林作为乡村景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挖掘其价值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注重与周边其他景观要素结合,进行活态保护。以静态、孤立地视角保护乡村人居林,并不能解决其自身价值逐渐衰退的困境[9]。将其放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有助于充分挖掘其历史人文价值,合理利用乡村人居林,进行生态保护、科教游赏,带动乡村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动,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使人们从内心深刻意识到乡村人居林的价值,自发采取行动,再辅以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

雷州半岛地形平缓,土地肥沃,是广东省的“粮仓”。香港多山,土壤不适耕种。不同的文化影响、不同的规划管理、不同的发展定位造成了两地乡村人居林遗存不同的现状。两地人口相近,但雷州半岛的面积近香港的10 倍。其乡村人口流失、活力不足的问题也比香港更加严重。但香港对于乡村人居林的保护管理已经较为全面,吸收其经验对于雷州半岛乡村人居林的保护规划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雷州半岛风水人居
雷州半岛崩岗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雷州半岛特色生态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策略
雷州半岛水与火造就的中国遗世独立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考察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