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滨江地区更新思路探索
——以南通市港闸区①为例

2022-09-17 06:33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滨江南通市天生

文/丁 琳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师 硕 士

戴 翔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南通分院 副院长 硕 士

刘 扬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师 硕 士

引言

2016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2021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成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将长江大保护提升至国家法律层面的高度[2]。2003 年江苏省启动“沿江大开发”战略,南通、泰州等沿江城市的滨江地区依托港口的发展,成为了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业阵地。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滨江地区原有粗放发展的路径难以为继,亟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滨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功能转型成为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学术界对于滨江地区转型的研究已有一系列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生态规划[2-5]策略、景观环境设计[6,7]以及公共空间打造[8-10]等几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阐述滨江公共空间的利用方式,如滨江工业遗存的改造更新[11,12]等等,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成果缺乏对滨江地区功能转型的系统性研究和整体战略性的引导。

本文以南通市原港闸区为例,探索滨江地区整体转型的思路。港闸区原为江苏省南通市的市辖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是南通市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一体的重要城市组团。2020 年,经国务院批准已经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并入崇川区[2]。港闸区在南通市“近代第一城”的厚重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南通市“一城三镇”中的两个百年老镇——唐闸古镇和天生港老镇,是民族实业家张謇探索建设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实验基地。本次滨江地区研究范围的东西向至港闸区行政边界(东至通吕运河,西至九圩港),南至长江,北至距离长江1.2公里的长江北路,总用地面积约为9 平方公里。

1 南通市港闸区滨江地区现状概况与特征

1.1 以低效工业用地和生产岸线为主

港闸区滨江地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94 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70%左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54 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55.6%,主要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面积约为3.6 平方公里。工业企业主要包含天生港电厂、南通电厂、华能电厂三个电厂以及部分造船厂、建材厂、化工厂等。按照《南通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的要求,对南通市港闸区规模以上和用地面积3 亩以上的规下企业产出效益进行评价,港闸区滨江地区除了华能电厂与南通电厂评价等级为A(综合效益评价较高、综合评分为前25%的企业)外,其他大部分企业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为C(综合效益较低、综合评分为前70%~95%的企业)和D(综合效益评价靠后,综合评分为后5%的企业),属于低效和较为低效的企业。滨江岸线总体上被工业企业、三家电厂的煤炭码头和堆场占据,生产岸线的比例达到91%,生态保护岸线的比例偏低,华能电厂、南通电厂和天生港电厂目前仍主要以燃煤机组进行生产运作,对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1.2 开敞空间不足,环境品质与城市风貌较差

图1 港闸区滨江地区工业用地综合效益评价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港闸区滨江地区用地现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资料来源于《南通市港闸区空间战略规划》2018 版)

图3 港闸区滨江地区功能空间划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港闸区滨江地区沿江岸线结构调整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滨江地区公共空间较为缺乏。现状绿地与开敞空间的用地面积仅25 公顷,仅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6%,公共空间主要为两处旅游景区——古港花都和城市绿谷,景区周边被老旧低效工业企业围困,总体环境空间的品质较差。滨江地区与长江交汇的三条内河通吕运河、九圩港以及天生港入江口的景观未得到充分利用,滨江景观线视廊道被电厂为主的工业企业所阻隔,长江、景区和河道未形成开敞空间的良性循环。整体的城市空间形态缺乏城市设计引导,新建地区的天际线构成以高层建筑为主,较为整齐,但是缺乏一定的韵律魅力。滨江总体交通环境以车行为主,缺乏慢行空间和游憩空间,滨江生态空间的可进入性不强。

1.3 古镇历史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天生港入江口的天生港古镇现存一处历史地段——泽生街,是港闸区“两镇两轴”历史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泽生街两侧的街市较为破败,街巷内民居因居民大量搬迁存在较多空置,建筑质量普遍不佳,存在部分危房。泽生街毗邻天生港电厂,距离电厂的燃煤烟囱直线距离仅200 米左右,500kv 的高压电网穿镇而过,虽然老镇有一定的意愿进行文旅功能的导入与空间环境的改造,但是大型电厂的潜在污染问题与邻避效应一直禁锢着天生港老镇区的建设发展。此外,泽生街街市与长江的联系性不强,建筑空间呈现“面街背水不见水”的特征,临江多为“一层皮”的建筑后院形式,近水通道被无序的建筑围墙隔断。

2 南通市港闸区滨江地区功能更新策略

2.1 功能定位与总体分区

2.1.1 发展目标

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结合港闸区整体发展方向和滨江特色资源的梳理,将滨江地区定位为“港闸区的滨江生态景观风光带、都市休闲游憩体验区和城市转型更新示范区”。对滨江地区采用整体更新的方式,调整用地布局,留出生态开放空间,打通亲水通道,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空间,注入全新的城市生活和休闲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品牌和品质。

2.1.2 功能分区

基于滨江空间的特征和改造意向,将滨江空间划分为生态游憩空间、商娱休闲空间、产业转型空间、城市生活空间以及消极生产空间五大类。生态游憩空间主要包括滨江绿带以及依托九圩港入江口建设的九圩港湿地公园,以生态保育为主,辅以公共游憩和自然科普功能;商娱休闲空间主要包括现有的两大景区以及利用历史遗存、工业遗存打造的娱乐休闲文化设施;城市生活空间主要为远离长江岸线一定距离,以居住和生活配套为主的一般空间;产业转型空间主要包括依托原有工业厂房改造形成的创意办公和研发空间;消极生产空间主要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进行保留的生产设施和市政设施,如污水厂等,对滨江的整体环境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整体空间划分的基础上,强化五水滨江(港闸区未来的城市RBD 地区)、城市绿谷、天生港小镇和电厂公园以及九圩港湿地公园四个重要景观节点的打造,构建集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滨江风光带。

2.2 整体发展策略

2.2.1 控制滨江绿化带宽度,优化沿江岸线比例

2019 年,江苏省发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林业局等部门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42 号)》,要求各县市(区)内长江干流两岸,主要是江堤和临水侧至江水滩面、干堤背水侧堤脚外100 米范围内进行造林绿化。因此,在港闸区的滨江地区应从沿江路往内侧划定至少100 米的绿化带控制线,用以建设滨江绿带、郊野公园和沿江绿道,以步行绿道串联景观雕塑、艺术小品、主题广场和点状娱乐设施。最终划定滨江绿带控制宽度为200 ~500 米。

逐步提高沿江生活和生态岸线的比例。近期整治通吕运河和九圩港入江口,将现有景区的亲水通道打开,腾退长江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码头用地以及宝叶化工、通沙沥青、天生港电厂等品质较差、效益较低的工业企业,将沿江岸线生产、生活、生态三种类型的比例调整为73 ∶8 ∶19。远期将除南通电厂、华能电厂以外的其余工业企业进行腾退或改造,将沿江岸线生产、生活、生态三种类型的比例调整为6 ∶28 ∶66,将天生港电厂搬迁至南通全市统筹选址建设的能源基地中。

2.2.2 梳理生产空间功能,进行分类提升改造

对现状工业企业的建筑场地、外形、质量和环境进行评估,将现状生产空间分为功能更新类和保留生产类。功能更新类的生产空间保留原有的工业主要构筑,如整体建筑骨架和重要节点,注入商业、娱乐、文化等新业态,将生产空间转变为文创和游憩空间。重点将天生港电厂进行改造,参照德国杜伊斯堡公园的模式,改建成为电厂主题公园,作为港闸区工业旅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沿江码头,仅保留南通电厂煤炭码头的生产功能,其他码头改为旅游观光码头或滨江观景平台。

图5 滨江天际线与滨水界面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保留生产功能的工业对整体的滨江景观有一定影响,主要对其进行建筑外观改造、生产技术升级和景观环境美化。如对华能、南通电厂逐步进行“煤改气”的生产工艺改造,将烟囱进行降高或彩绘等艺术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邻避设施对周边城市空间品质的不利影响。

2.2.3 天生港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彰显河港文化的特色街市

保护传统街巷空间格局。在建筑立面整治与内部修缮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传统街巷风貌。控制建筑高度,历史地段内控制建筑层数为1 ~2 层,将泽生街两侧的建筑高度控制在8 米以下。保护历史地段内的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以中式形制为主,以黑、灰、红为主色。

注入新兴业态进行精致开发。引入品牌公司,对现有房屋统一收购产权,进行设计改造。分区分类引入美食餐饮、民宿酒吧、创意工艺作坊等新兴业态。依托天生港古港的码头遗存作业流程,展示古港的历史脉络与工业发展进程、重现古港船舶出港的仪式等等。

进行景观设计提升美化环境。将街巷“面街背水不见水”转变为“亲水而憩”,拆除无历史价值的建筑,打开临水界面。临水建筑采用玻璃、木雕花窗等建筑构件,打造通透格局。利用天生港码头的遗存进行观景、亲水设施的改造,加以绿化布置形成公共空间。对现状杂乱的高压线网进行梳理和整治,可考虑电线下地或待天生港电厂功能取消后,将高压电网一并拆除。

2.2.4 打造两条入江滨水轴线,形成城市亲江纽带

依托现有入江水系,打造天生港河和通吕运河两大入江滨水轴线。将天生港河定位为“城市后花园”,形成串联“两镇一江一湖”的历史文化纽带和休闲游憩走廊,将唐闸古镇、天生港镇历史人文要素和长江生态自然要素融为和谐的整体。临河现状工业夹杂、公共空间缺失,应实施“退二进三”计划,将沿河工业全部腾退为商业、公服、旅游和居住功能,形成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滨河公共服务和生活游憩空间,历史遗存较多地段维持原有历史风貌,兼顾文化商业和游览活动。

通吕运河为港闸与崇川的分界线,临近城市主城区,将其功能定位为“城市会客厅”,通过休闲商业集聚、滨水景观塑造和公共空间营造形成集游乐、观光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游憩带。利用南通市临沪优势和通吕运河、长江交汇口的生态优势,吸引休闲商务和观光度假人群,打造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城市地标。结合沿线景观设置慢行通道路线,建设全线贯通、连续、人性化的滨水慢行通道。

对滨江地段进行城市天际线的设计,对天生港河和通吕运河两条入江滨水轴线进行滨水界面的设计。以经过立面改造后的电厂烟囱、通吕运河入江口的高层商办建筑等制高点和唐闸古镇、天生港等高度控制区以及规划的五水公园等绿地开敞空间为引导,形成高层标志性建筑引领、错落有致的城市轮廓和滨水建筑立面。

结语

伴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沿江地区对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区域共保意识将得以深入,对于滨江地区的价值认知和利用方式也将全面深化,从“重生产”转变为“重生态”,从制造运输空间转变为公共游憩空间的打造,从简单的工业产值输出到全面的城市品质提升。滨江地区环境的改善也将带来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用以平衡存量改造中产生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寻求与品牌运营公司的合作,采用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来均衡各方利益关系,实现更新改造的综合收益最大化。此外,对于沿江地区绿化带的管理以及整体景观风貌的控制仍应该编制统一的规划,出台相关管理规定,维持滨江生态景观风貌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注释:

①202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南通市港闸区与崇川区合并,本文研究范围所指的港闸区为行政区划调整之前的原港闸区范围。

猜你喜欢
滨江南通市天生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天生好闺蜜
萌娃天生爱搞怪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