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格局的汉江上游传统集镇聚落山水人文空间营造研究
——以凤凰古镇、熨斗古镇、蜀河古镇为例

2022-09-17 06:3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集镇汉江格局

文/颜 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讲 师

李 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

蔡 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

张 薇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传统聚落在我国的遗存相当丰富、分布十分广泛,中国古代传统的营建智慧能够从更为整体的层面审视聚落空间格局,注重人文空间与山水要素的关联,形成了巧循山水格局建设城镇空间的营建传统[1]。

学者对传统聚落空间营造的关注始于20 世纪80 年代[2],传统聚落的选址、格局、骨架等均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思想[3]。同时,众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中国的聚落应该建设“在民族优良的传统上发展起来”[4],应弘扬“东方城市设计传统”[5],应“针对中国历史营建基因”[6]进行挖掘、研究和传承。自21 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生态文明战略对中国人居环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充分挖掘并揭示中国传统聚落的营建智慧,使其基于地域山水环境、传承本土文化精神的空间营建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现代应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命题。

本文借鉴钱学森先生于1990 年提出的“山水城市”[7]的概念,结合吴良镛先生“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协调发展”[8]的理念,依循王树声教授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1]理论,以汉江上游传统集镇聚落为代表,探索其“因势赋形”的整体形态塑造、“朝对山水”的人文空间布局以及“妙收山水”的山地聚落景观营造的空间智慧。

1 研究背景

汉江上游地区西起汉中沮水,冬至安康白河,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支流众多,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中重要的秦巴山区生态安全屏障;该地区地形地貌相当复杂,夏季降雨量较大易引发山洪灾害[9],因此当地传统聚落的选址、布局、营建与周围自然生态的关系十分紧密。

另一方面,汉江作为长江众多支流中的第一大支流,一直以来都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通道。汉江战略性的区位优势使汉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汉江将航运商贸延伸至秦巴山地深处,沿线孕育出数量众多的传统聚落。

最后,该地区也是重要的南北文化交汇之所,这里历史悠久,是汉家文化的发祥地,明清两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奠定了该地区承南启北、融汇东西的文化枢纽地位[10]。

可以说,汉江上游的传统聚落蕴含着结合自然、回应生态、重视文化的聚落营造传统,本文以汉江上游的传统集镇聚落为例,尝试揭示其生态优先、传承历史、适宜人居的聚落营造智慧。

2 汉江上游传统集镇聚落概述

2.1 集镇聚落分布特征

在汉江上游现存的33 个传统集镇聚落中,遴选出具有一定历史遗存、格局保留较为完好的集镇21 个,作为基础案例库(图1),并根据其在自然、格局、文化等层面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商洛凤凰古镇、安康蜀河古镇及安康熨斗古镇等作为典型案例展开深入研究。

图1 汉江上游传统集镇聚落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传统集镇聚落选址环境

在对汉江上游集镇聚落的调研中发现,该地区聚落的选址与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的关系极大。凤凰古镇位于秦岭南麓支脉,营盘山、凤凰山环抱古镇南北西三侧,古镇位于社川河、皂河及水滴沟河形成的“三岔河口”。熨斗古镇位于汉江支流富水河谷的低山缓坡之上,南倚毛坡山,东对雄岩山,西接羊涧沟山,北隔富水河与牛尾巴梁山相望,富水河形似玉带缭绕于古镇北侧。蜀河古镇位于蜀河与汉江的交汇之处,何家山、寺梁子山在其西北方向形成环抱合围之势,蜀河与汉江交汇于其东南侧。

从以上三个聚落的选址特点可以发现,传统聚落的选址注重对周围自然山水环境的考察,因循自然的格局、巧势,选择既拥有优渥的自然资源,又能吸纳四方秀丽景致之处进行营建。

3 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集镇聚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建经验

通过对汉江上游传统集镇聚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对比分析,发现古人在整体聚落形态、关键人文空间以及聚落风景的营建中都蕴含了基于“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经验智慧。

3.1 因势赋形,塑造“山-水-镇”一体的人居聚落

凤凰古镇依托营盘山之势,延续其弯曲的自然山川之态营建街巷,形成以街巷为核心的“条带状”空间形态。熨斗古镇顺水而建,依坝而居,促成形似“熨斗”的聚落平面形态,聚落内部“之”字形老街顺应山水形势。蜀河古镇巧循地形,于西侧高地、南侧河岸修建城门,与天然崖壁、河流共同形成古镇的防御边界;聚落内部三条主街沿东西向贯穿聚落,从外至内公共性逐渐降低的同时,高差变化逐渐增大,形成对地形与功能双重回应的网状街巷结构(图2)。

传统集镇聚落“因势赋形”的整体形态塑造充分体现了聚落的规划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自觉融合,在满足聚落生产、生活和安全防御的前提下,建立聚落与自然互融共生的特色格局,形成“山-水-镇”一体的人居聚落。

3.2 择聚落关键之处营建人文标识,塑造“朝对山水”的人文秩序

凤凰古镇围绕其东侧营盘山而建,古人择此处作为祭祀祖先之地,并结合营盘山独特地位,在其与东北侧阳坡山的空间连线上营建二郎庙,形成“山-庙-河”一体的山水人文空间秩序。熨斗古镇依循自然地形,择可朝对远山的聚落中心高地营建关帝庙、戏台,与南侧茅坡山、北侧富水河、牛尾巴梁山共同构成“山-庙-楼-河-山”的包揽远近自然人文景致的山水人文空间序列(图3)。蜀河古镇东西向空间轴线以云龙山为起点,以黄州会馆为中心,以古镇的其他标志性历史人文建筑为节点,形成了“合地理、兴人文”的聚落人文空间序列。

图3 熨斗古镇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朝对山水”的人文秩序营造,体现古人巧借山水之势营建的自然山水观与人文理想,将关键人文建筑妙对山水之景,以关键位置与标志性人文空间的结合,达到以点状的标志空间凝塑聚落人文秩序与人居意境、诠释地域山水人文格局意境内涵的效果。

3.3“妙收山水”组织公共空间,塑造观览多向山水景致的聚落景观序列

凤凰古镇老街结合地形,于街口石桥之上营造近瞰村落初貌、远眺东南方营盘山的门户标识;入街向东行进古街,凤凰山景与两侧商业建筑交替显现,通过收揽周围山河景致,形成景观序列变幻曲折的街巷空间(图4)。熨斗古镇老街首尾设置东西门楼标识入口空间,老街首尾两端朝对远山,凸显山地聚落街巷空间特色,行走于古镇老街之中,远处山景悄然变化,形成步移景异的街巷体验。蜀河古镇纵横街巷依势而建,主街沿河一侧店铺之间夹设多处城门,框对蜀河河景;置身杨泗庙内,汉江景致由戏台底部穿过,映入眼帘,共同形成吸纳各方景致、观览多向山水的聚落景观序列。

图4 凤凰古镇街巷序列景观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此种传统聚落景观营造方式,通过对隐含在聚落周围秀美景致的体察,有意识地将四周的山水景致与聚落内部空间进行融合与关联,以“妙收山水”这一营造方式提振聚落整体格局,升华聚落整体境界。

结语

本文基于团队在汉江上游地区的实地调查,结合ArcGis 的空间分析,对该地区传统集镇聚落整体形态、人文秩序、风景营造展开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剖析,归纳总结出古人结合自然山水、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集镇聚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造理念。

“因势赋形”的整体聚落形态体现出古人在聚落营建时对周围环境的深入体察,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朝对山水”的人文秩序则传达出古人巧妙结合自然山水的格局意向,塑造寄托聚落人文内涵的空间序列,将聚落的人文营建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妙收山水”的景观营造则呈现出了聚落公共空间组织与周边自然山水的多维联系,通过对公共空间界面、朝向的有意设计,将自然山水与人的在地体验有机融合。

通过对汉江上游传统集镇聚落因循地势、因地制宜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造智慧的阐释,构建出聚落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营建基因,对该地区传统集镇空间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集镇汉江格局
渔舟唱晚
汉江春晓
汉江,为你梳妆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渡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