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时期天津府城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2022-09-17 06:33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河街巷天津

文/毕 郁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杨至德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教 授(通讯作者)

引言

《潞河督运图》是清代乾隆年间所绘制,绢本设色,现在由国家博物馆藏有。画中详细描绘了天津府城中民居的布局、河岸空间、商铺街巷肌理、官署建筑、园林景观、寺庙等人文景观,画有御船、盐船、商船、渔船等64 只,记录了乾隆年间天津府城两岸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的画作。据《畿辅通志》记载,潞河也称为北运河[1],其主要源头由塞外流入。潞河途经天津府,到达天津府城的三岔河口,由直沽进入渤海区域。因画中描述的是巡盐御史巡视的场景,故而叫做《潞河督运图》。

天津著名文史学者高伟所撰写的《海河巡盐》论证了潞河督运图绘制的是天津地区而不是沧州地区,为潞河督运图的选址和缘由摆明了方向[2]。《今晚报》多次刊登了《(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详细介绍了天津的建筑风貌与人文风情,为研究景观空间提供了借鉴依据。刘东从西方形式美的角度剖析潞河督运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3]。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研究清乾隆年间天津府城景观空间特征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4]。本次研究天津府城内外的景观空间营造特征所用资料有两方面:一为文字资料,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 年)梓行的《长芦盐法志》是研究《潞河督运图》中景观空间特征的第一手史料,《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中)(下)》总结了天津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的城池公署、坛庙寺观等资料,为验证图识中建筑园林街巷庙宇提供了史实依据;二为图像资料,《潞河督运图》是研究天津府城景观空间特征的第一手图像资料,生动再现了清乾隆时期天津府城的场景和园林特点。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津门保甲图》中描绘出园林建筑景观的具体方位和基址,进一步验证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和街巷的形态。清道光年间的《长芦盐法志》中的卷二十图识中详细介绍和绘制了建筑园林的平面布局和特点。本次研究从《潞河督运图》中所绘制的人文风貌、自然风貌、建筑风貌、景观风貌内容入手,探究乾隆时期天津府城的景观空间营造和布局特点,对于了解天津古代城市的历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 天津府城建置沿革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畿南要地[5]。在春秋时期曾为燕国的领土。到了秦朝时期,确立郡县制——上谷郡。西汉时期变更为渔阳郡泉州县。隋朝时,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人口增多,商贸发达,形成三河会口之地,并归冀州涿郡、河间郡、长芦县和渤海郡地管辖[6]。到唐代中期,天津为河北道幽州范阳郡、沧州景城郡。天津成为水路交通货运的枢纽中心,从此进入漕运经济时代。元代,在直沽地区设立海津镇[5]。自此天津出现第一个镇的管辖。

公元1404 年,明朝政府在直沽地区设立天津卫城和天津左卫,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并交由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陈达等人筑城垣、修浚池。天津卫城垣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开设四门,门上建楼。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 年),明朝政府建天津右卫,成为津城立城之肇始。满清入关后,顺治九年(公元1652 年),将“天津三卫”合并为一,统称为“天津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 年),将天津卫改为天津州,隶属于河间府。同年九月,将天津改为直隶州,管辖武清、静海、青县三地。雍正九年(公元1731 年),将天津州升为府,管辖五县[6]。

2《潞河督运图》中的景观空间营造

2.1 河岸空间

天津地处三河交会之处,天津漕运、渔盐通达,因而河岸两侧多渡口,河岸空间曲折多样。清乾隆时期《潞河督运图》和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生动形象地绘制出以海河为轴心的天津两岸的建筑景观空间,将两幅图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其河岸景观和建筑空间基本未发生大的改动。《潞河督运图》中共绘有潞河河岸空间、海河河岸空间和南运河河岸空间。其中重点描绘的是潞河和海河的景观空间。潞河景观空间北岸地区主要以商业为主,连接着通向天津府城北门的道路,来往船只、商贾常在此卸货交易,形成商业区。潞河景观空间的南岸地区主要以官署和民居住宅地区为主。海河景观空间东岸比较热闹,人流相对集中,人流利用率高。东岸建有寺庙、官署以及繁华的商业集市。商业与文化空间兼具,居住空间功能较弱,海河景观空间西岸的功能主要以居住为主,海河西岸岸边围绕分布着商品手工业街,以提供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西岸以东地区为盐坨区,设有盐官厅和津坨掣盐厅,方便监督和管理。

桥梁是沟通河岸空间发展的重要纽带。《潞河督运图》图中绘制的桥梁有三座,皆为浮桥。钞关浮桥、巡盐御史署东桥地处潞河景观空间段,盐关浮桥地处于海河河岸空间,是海河重要的交通往来处。钞关浮桥毗邻钞关口,因此粮船、盐船、商船经过此桥前需要缴纳关税,才能通行。盐关浮桥东岸主要伫立着钞关公署、天后宫、玉皇阁等官署建筑。西岸的居民往往涌向东岸进行政治、商业、娱乐活动,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群在浮桥中络绎不绝。由此可得出结论,津城主要以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2.2 建筑空间

《潞河督运图》中的主要建筑分为官署建筑、庭院建筑、住宅建筑、商业建筑。从图识中可看出其建筑功能主要有纯住宅、商住混住、皇家御用建筑、政府机构等形式。官署建筑主要分布在人流率较高的交通要道,并分布在浮桥附近,方便监督管理巡盐事务和运河状况。纯商业建筑相对较少,多为商住混用为主。住宅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为两种,一种是砖泥混合的硬山式住宅,另一种为以稻草为顶的卷棚式住宅。商业空间矗立在海河两岸的中心区域,整个店面呈开放式布局,分布于河岸两岸。商业建筑主要分为纯商业建筑和商住混合建筑。商业建筑一般都聚居于此,形成以商业为主的街巷,它们的建筑样式多为硬山顶或卷棚顶。在商业店铺的后面为民居住宅,形成外商内居的城市规划布局。从《潞河督运图》中可知,天津府城的建筑布局依据海河而建,商业区主要沿着海河两岸建立环河商业区,商业区后面为居民住宅区。海河的两岸也分布着纯住宅形式,如紫竹林村庄的布局常以组团式进行布局,4 ~7 间居民住宅为一组团,形成单元。

图1 潞河督运图图识(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清乾隆年间江萱所画《潞河督运图》)

2.3 街巷空间

从《潞河督运图》中可以看出,共绘制有八条街巷,分别为估衣街、侯家后、单街子、大口街、杂粮店街、兴隆街、孙家胡同、宫南宫北大街。天津府城的商业空间主要分布在海河两岸的沿岸,潞河的北岸地带。估衣街、侯家后位于天津府城北门外,潞河北段的景观空间部分。估衣街位于相对狭窄的区域,整体布局沿河岸地形分布,呈“环形”状,图中绘有蓝色宽布挂在店铺上面,由此可知估衣街主要的业态为售卖成衣。候家后是天津城区的重要商市之一,靠近三岔口沿岸一侧,经过钞关口的货物船只常常在此交易,因此人流量比较大。单街子位于南运河的南岸地带。从图中看,单街子没有固定的建筑,主要是零售的摊位进行贩卖。单街子处于渡口处,因而很多商船停靠在这边,商品交易发达。大口街、杂粮店街位于海河的东岸,呈“一”字形分布,其中大口街主要功能以商业为主,杂粮店街延伸到与兴隆街相交的东浮桥处,主要经营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空间呈现开放性布局。杂粮店街、孙家胡同、兴隆街主要以居住空间为主,形成商住混用的建筑功能模式。孙家胡同、兴隆街的街巷呈“T”形分布,连接着居民住宅,人流较小。宫南宫北大街位于天后宫前,呈“一”字形分布,建筑屋顶多为硬山顶和卷棚顶。宫南宫北大街贯穿整个海河西岸的沿岸地区,商住混用的住宅居多,形式为前商后居的四合院式的宅院。

综上可知,天津府城的街巷形态主要由河岸地形决定,主要以商住混用住宅为连接,形成“前街后宅”的街巷形态。以商业为主的街巷选址于海河沿岸和浮桥相交之处,以商业为中心的街巷空间人流利用率最高,空间的开放性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以住宅为中心的街巷空间相对封闭,因而人流流动较少。街巷空间规划分区合理,商业与居住功能街巷相对分离,界限感强。

2.4 景观空间

2.4.1 皇家园林

《潞河督运图》中涉及皇家园林有2 座,为望海楼和皇船坞。官式衙门有4 座,为天津钞关、天津分司、巡按长芦盐课察院公署、津坨掣盐厅。其中巡按长芦盐课察院公署中的后花园环水楼为官署园林。

图2 天津浮桥总图(图片来源:《长芦盐法志》)

图3 潞河督运图中的寺观园林(图片来源:《潞河督运图》)

从《潞河督运图》中可以看出,皇船坞房为大屋脊悬山顶,铺设琉璃瓦,属于官式建筑。院内还有汛房、官厅、水手房、库房等附属建筑。从图上可知其他建筑也为大屋脊悬山顶,瓦片为青石瓦片。巡按御史公署位于天津三岔河口西北岸,雍正年间重新修建,共修房屋一百二十二间。后院西部设有五圣神祠,入口处东边有熏风烈日祠。又在此设立了敬事堂、环水楼。环水楼为典型的园林建筑。因此它是一座典型的官署园林。将《长芦盐法志》中的图识与《潞河督运图》对照,《潞河督运图》中绘制有照墙一座、东西辕门、东西旗杆台二座,第一进大门三间,建筑屋顶为硬山顶;第二进庭院内种有树木,并立有石碑。图识中靠后的位置矗立着硬山式二层三间的建筑,可推测出为环水楼。依据《长芦盐法志》,后花园种植有林草树木[7]。天津钞关公署位于城中户部街,据《潞河督运图》和天津县志记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后楼,共有六层,有左右厢房、耳房、关房、土地祠、书役,共计八十间[8],主要功能为监视船只的往来,并收取船只往来的税收。青州分司,也就是后来的天津分司,位于盐关浮桥过桥的交叉路口,由运同和盐商共同捐建而成,共有房屋九十八间。在《潞河督运图》中绘有照壁一座、牌坊一座以及部分建筑物。通过图识可看出青州分司的牌楼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津坨掣盐厅,位于天津东门外的海河河岸处,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 年)建成[8],可推算出《潞河督运图》画成年间在乾隆三年(公元1738 年)之后。在图识中绘有秤架一座、旗竿一座。对照《长芦盐法志》中津坨掣盐厅图识中,绘制为二进院落。其秤架、旗竿位置形态相似,但秤架后为重檐硬山顶的三间大门。津坨掣盐厅的主要功能是对过往的盐商所运送的私盐进行查验。

2.4.2 私家园林

通过比对《津门保甲图》和《潞河督运图》中的位置,推测绘制有红色大门的建筑为三取书院。三取书院地处天津府城三岔口渡口处,据长芦盐法志中记载,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 年),津邑商民修筑渠黄口岸堤岸,于是在这里建设书院,取名为三取。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取书院大门为朱砂红色,与周边的民居区别开来。大门的屋顶建筑样式为硬山尖山顶。后有一座建筑规格较大的房屋为硬山顶。《长芦盐法志》图识中三取书院图识中有大门三间,东西两侧为东学舍和西学舍,共六间房。其中建筑规模最大的为讲堂。中心立有两个石碑并刻有字[7]。

2.4.3 寺观园林

天津地区寺观园林众多,图中绘制中有七座寺观,分别为望海寺、紫竹林寺、崇禧观、玉皇阁、天后宫、三官庙、三义庙。由此可得出寺庙在天津府城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比,天后宫和玉皇阁的人流量最多。可推测乾隆时期最受欢迎的为天后宫和玉皇阁。天后宫主要从海河西岸的渡口上岸到达。从渡口处进来为护国保民牌坊,其样式为四柱三间不出头式,后设有一个戏楼。天后宫整体布局呈中轴式对称布局,规整有致。其山门和前殿为单檐歇山顶,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间,玉皇阁位于海河西岸的码头处。图中依次绘制有牌楼、山门、八卦亭、东西两侧的钟楼、鼓楼。玉皇阁高两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顶为九脊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前后皆有廊。玉皇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乾隆时期天津建筑规模最大的道教场所。除鼓楼外,它是俯瞰海河两岸的制高点。

望海寺、崇禧观地处天津三岔口地区。崇禧观建于清代初年,乾隆皇帝分别于四十一年(公元1776 年)、五十三年(公元1788 年)到崇禧观上香礼佛。据天津县志记载:望海寺在城外河北岸。乾隆元年(公元1736 年),巡盐御史三保题请重修,并赐有御书匾额。望海寺中的匾额为“瀛壖慈荫”[8],意有海上的宫庙之意。在崇禧观的旁边就是望海寺,从图识可以看出望海寺前有一二柱一间柱不出头式样的牌坊,歇山顶山门一座,左右有角门各一间,牌楼前种有一棵松树,绘者绘制出望海寺一共为二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为主体建筑寺庙,正殿为悬山顶,前出廊,面阔为三间。东西配殿各一座,建筑式样为硬山顶。通过建筑式样可知,望海寺的寺庙地位要低于玉皇阁。在东北城楼的右下角中绘有两根旗竿和其屋檐。通过对比天津府城地图的地理位置可确定为三义庙。图中绘制了三官庙的山门,青瓦朱门,建筑式样为硬山顶。紫竹林寺地处海河的西面。根据寺庙笔直的布局可推断其前后两座建筑屋顶形式为单檐歇山顶,左侧的配殿为硬山顶的建筑形式。《津门保甲图识》中绘有此寺庙,以此作为佐证,由此可推测其史实依据符合[9]。

结语

《潞河督运图》是研究乾隆时期天津城市空间重要的史料图像。虽然它的图幅仍被国内外学者质疑和讨论,但其图示所展现的天津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历史价值巨大。通过天津两岸的景观空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乾隆时期天津城内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居住空间区域比较集中,统一规划。海河、潞河、南运河所形成的三河交汇之处成为天津府城外围商贸往来的集聚中心,其建筑、街巷空间形成开放的格局。通过本次景观空间的研究,对了解天津乾隆时期的城市园林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海河街巷天津
王纬华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边走边唱
天津卷
《天津之眼》
雨中的街巷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