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挂屏的图面装饰主题研究

2022-09-17 06:3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宫廷吉祥寓意

文/王 桉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

引言

挂屏,始于宋代盛于清代,于清代乾隆时期达至鼎盛。作为唯一一类可以吊挂在室内空间中的屏风形制,其使用的灵活性、丰富的装饰性以及蕴含的隐喻性,都促使其成为清代宫室园囿中备受喜爱的装饰陈设。

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设立,不仅为宫廷内各类器物、家具的制作寻得了民间最优秀的匠师,也集尽了各类珍奇异石、奢料名材,使得传统的民间匠造技艺在迎合宫廷需求的过程中得以综合、创新。并且,基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对于内务府造办处的密切关注,宫廷器物的制作、审美也被极大地赋予了统治者个人的审美情趣。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宫廷中陈设的挂屏也逐渐形成独特的宫廷装饰风格与装饰艺术。对于清代宫廷挂屏装饰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较为深入地挖掘清代宫廷挂屏的装饰文化内涵。

1 清代宫廷挂屏的装饰文化背景

清代,尤其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随着国家统一,国力日趋强盛,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商业、手工业持续发展,雕刻、镶嵌、漆艺等工艺不断革新,也进一步促使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发展至集大成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的装饰艺术在承袭明代的基础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艺术门类丰富多彩,艺术流派争奇斗艳,艺术理论比比皆是,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物质创造、精神生活与文化享受。同时,随着西方工艺大量传入,与封建王朝已有的文化成果互相影响,所以在装饰领域也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为装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铸就了装饰艺术文化的众多成就。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再加以统治者对于宫廷装饰及文化发展的重视,进一步促使挂屏装饰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伴随着手工艺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以及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态,宫廷审美风尚更趋奢华糜丽,挂屏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清代宫廷装饰风格,并以乾隆时期最为突出。众所周知,乾隆帝精于古物鉴赏,其本人也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于宫廷内的工艺装饰求精、求奇、求巧并追求装饰材料的多样化,因此,这个时期的挂屏装饰也深受其影响,造型突出,强调稳定、厚重之感,用材厚重名贵、华缛多姿,装饰工艺精湛、雕嵌精美,使人叹为观止,图案纹饰内容丰富多样,且大量采用隐喻丰富的祥瑞题材,常见福禄寿喜、颂赞太平和封建伦理的图面,充分体现出统治者的愿望、理想与追求。

2 清代宫廷挂屏的装饰作用及目的

挂屏,其初始之功用主要是代替卷轴挂置于室内墙面或屋檐之下,用以简便地装饰室内空间。直至清代乾隆时期,随着宫室园囿的大量兴建,挂屏便捷的装饰性促使其从众多的屏风形制中脱颖而出,成为宫廷室内空间垂直界面上重要的装饰陈设。挂屏初始于宋代,在民间使用较多,且多为商用,在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描绘过一个小酒馆的室内墙面上并排挂置着三个深色边框的小挂屏[1](图1)。

图1 《清明上河图》中的小酒馆(图片来源:北宋张择瑞绘制《清明上河图》)

清代,宫廷挂屏的挂置是对传统室内空间的一种艺术再加工,其图面装饰的最终作用及目的是为了达到“艺术”“审美”“精神”这三个层面的需求。

“艺术”需求,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挂屏本身装饰图面在其创造过程中所凝结的匠造技艺,如:刺绣、织造、漆艺、掐丝珐琅、嵌画玻璃、五彩瓷板、锤锻铁、锤金錾等;另一方面,则是图面装饰表现能够营造出或典雅、或庄重、或闲适等不同的场所氛围,以满足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

“审美”需求,则是满足观看者视觉审美的需要。清代宫廷挂屏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工艺、材质、色彩、形态等多个方面,这些审美要素能够较为直观地给观者带来视觉审美的体验。由于人们的“审美”认知与能力,是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获得的,因此,这种后天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民族、地域以及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模式的影响,通过无数次的审美经验积淀而成。因此,在清代宫廷挂屏中所反映出的审美属性也正是特定时期、特定使用人群的装饰审美的缩影。

“精神”需求,则是通过挂屏图面的装饰主题传达出使用者对于精神、信仰、理想的追求。因此,清代宫廷挂屏的装饰主题都带有一定的“隐喻性”,且大多数挂屏的图面主题是吉祥美好,借助不同的装饰题材传递出福寿双全、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等诸多寓意。

由此可见,清代宫廷挂屏在满足室内空间装饰的同时,也尤为关注挂屏本身的艺术表现以及与图面装饰主题的文化内涵与内在寓意。透过挂屏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的匠师是如何通过各种技艺将装饰、文化、审美相结合。

3清代宫廷挂屏图面装饰题材构成

清代宫廷挂屏作为该时期众多屏风形制中创作领域的集大成者,其装饰题材丰富多样,而不同的题材往往借助于其约定俗成的装饰寓意表现出了不同的装饰主题。

清代宫廷挂屏中所使用的图面装饰题材可以细分为:文字、人物、动物、植物、图景、器物等。其中,文字题材常见:名诗名句、名言警句以及带有强烈吉祥寓意的文字,如“大吉”“福”“寿”等;以人物作为图面的主要装饰题材常见孩童、神仙和帝王等;挂屏中常见的动物题材有:仙鹤、锦鸡、凤凰、练雀、喜鹊、黄莺、蝙蝠、鹿、羊、象、马等;植物题材的使用较为广泛,常用:竹、松、柏、桃、万年青、石榴树、灵芝、牡丹、梅、兰、菊、荷花、水仙、月季、紫藤、桂花等。图景类题材常见:山水风景、民间劳作场景或宫廷节庆场景等。器物类题材都是各种清玩器物,如各类瓶器、古玩、摆件、盆景、书籍、钟表等,也都是清代宫廷挂屏中常见的图面装饰元素。

不同类别的装饰题材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法组合在一起,最终构成精美的装饰图面,在凸显挂屏装饰性的同时,也共同构成了图面的装饰主题。

4 清代宫廷挂屏图面装饰主题分析

在气势磅礴的清代宫殿中,挂屏这一装饰陈设,在强化整体室内空间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传统装饰中的深层文化内涵。基于使用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地位,挂屏装饰主题在内涵表现上,其隐喻的思想也与使用者的现实需求紧密相关。清代宫廷挂屏中不同的装饰内容,会考虑突出皇家的特质与气魄而设定,并围绕着既定的主题内涵来进行装饰表现。通过取字的谐音、图案的会意以及对画面的丰富联想,来表现吉祥福寿、国泰民安、美德颂扬等不同的主题内涵。

就挂屏图面装饰的主题类别,具体可以细分为:吉祥、福寿、富贵、喜庆、民生、伦理这六大类。

4.1 吉祥主题

各类吉祥图案、纹样的装饰运用是清代装饰的一大特色,甚至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2]的既定装饰模式。挂屏作为室内空间中重要的界面装饰,吉祥主题的表现是不可或缺的,也适用于更多的功能空间。因此,在清代宫廷挂屏中,吉祥主题的挂屏也是最多的一类,正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3],因此,通过各类约定俗成的吉祥物、谐音物、象征物或象形文字等装饰在挂屏中,以此表达不同的吉祥主题,如:“吉祥如意”“和意如意”“四季平安”“吉庆有余”等。如挂屏中常见“如意”,可以最为直接地表达出吉祥如意的内涵,又或在宝瓶中插“戟”或“如意”,“宝瓶”寓意平安,瓶中“戟”取其“吉”的谐音与吉祥含义。此外,吉祥主题的挂屏中也常见“象”,取“象”与“祥”的谐音,来求其吉祥含义。

如在一幅香色漆地的《岁朝图》挂屏中,屏心在香色漆地上做出瓶花、盘器与小物件构成图面的装饰。其中,“瓶”与“平”谐音,寓意“四季安康,平安如意”。此外,瓶中还插有梅枝、松枝、竹枝、天竹等带有吉祥寓意的植物,盘器中也摆放了佛手、寿桃,挂屏图面中还装饰了其他的小物件,有如意、灵芝、水仙、柿子,这些元素构成在一起都在强化吉祥主题。

通过利用各种带有祥瑞含义的装饰题材,寓意吉祥,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理念、浓郁的民族情趣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也表达了在新年之际,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

4.2 福寿主题

从古至今,追求“福寿安康”就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古代帝王,贵为天子,至高无上,对于“福寿”也尤为关注。“福寿”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长寿,对于长寿主题的表达,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寿星一类的神仙人物装饰在挂屏图面中,或者是借用一些带有“寿”意的吉祥物来表现长寿,如“松”“鹤”“桃”“鹿”“灵芝”等,以此来表达出福寿延年、万福万寿、福禄绵绵等。

自古以来,“松”就被认定为象征长寿的植物,民间素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说法;“鹤”在古人眼中也是长寿仙禽,在《淮湘子·说林》中曾有称“鹤寿千岁”;“桃”也被世人认作“寿桃”,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中对“桃”就有相关描述:“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由此可见,“桃”也被人们视为长寿的代表物。“鹿”则被认为是古代的一种祥瑞之物,和传说中的麒麟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鹿”常与“松”“柏”“鹤”搭配在一起构成装饰图面,以传达“长寿”之意,如:“松鹿长寿”“鹤鹿同春”等。乾隆帝曾写过“亭台总是长生殿,鹤鹿皆成不老仙”之联,也进一步说明了当时人们把“鹤”“鹿”作为“长寿”的象征。

如图2《松鹤柏鹿》成对挂屏,均为玳瑁边框,屏心为牙丝工艺编织的透眼锦地,其中一幅屏心,雕嵌了染牙柏树、对鹿、太湖石、灵芝等。其中,“鹿”取“禄”同音,表现了“受天百禄”的主题;另一幅挂屏则是雕嵌了染牙松树、对鹤,下方配有太湖石、灵芝、兰草等,寓意“松鹤延年”。此对挂屏中,双鹿、双鹤、松柏、仙草等题材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充满长寿之瑞气,表现了“福寿”主题。

图2 《松鹤柏鹿》挂屏(图片来源:《故宫屏风图典》)

4.3 富贵主题

皇家的兴盛与富贵也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永恒追求,相对于民间的装饰艺术表现,皇室宫廷中的各类器物、家具等,总体上是追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装饰艺术效果,因此,清代宫廷挂屏在其装饰主题的表现上也常见富贵主题。

在很多寓意富贵的图面装饰主题中,都离不开“牡丹”这一重要元素。牡丹又名“白两金”“富贵花”,花开艳丽,雍容华贵,有花王之称,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古代先民就把牡丹作为富贵繁荣的象征,并常将牡丹与其他的动物、植物相结合构成装饰图案,并衍生出不同的美好寓意,如将牡丹与芙蓉组合,寓意“富贵长春”;牡丹与海棠组合,寓意“光耀门庭”;牡丹与凤组合,寓意“百花之王”等。

如图3《花卉图》挂屏,两件成对,紫檀木屏框,屏心在蓝色漆地上用各色石料雕嵌出牡丹、玉兰等各色花卉,牡丹花瓣丰盈、花蕊饱满、含苞欲放,花枝蔓延,从视觉上也具有绝佳的装饰性,整体画面色彩丰富,彰显富贵之气,视觉形象尤为深刻。

图3 《花卉图》挂屏(图片来源:《故宫屏风图典》)

4.4 喜庆主题

每逢节庆、喜日之时,宫廷上下也会定制各类器物、家具作为特定的装饰,以烘托、呼应喜庆主题,挂屏也不例外。每年逢节庆,在宫廷定制与各地进贡的品类中也常见到带有喜庆装饰主题的挂屏。

如图4《竹梅图》挂屏。两幅成一对,一幅为“竹石图”,节出挺拔的竹子配以皱崚的山石寓意“卓尔不群”;另一幅为“喜鹊登枝图”,梅花、喜鹊在一起有“喜上梅梢”“喜鹊登梅”之意。这对挂屏中,竹子代表男方,桃花代表女方,喜鹊寓意着喜事来临,梅花五瓣,寓意梅献“福禄寿喜财”五福。梅的老干新枝,也象征着不老不衰,喜同万年。此类主题挂屏一般在皇家婚庆时使用。

图4 《竹梅图》挂屏(图片来源:《故宫屏风图典》

)图5 《农庆图》挂屏(图片来源:《故宫屏风图典》)

4.5 民生主题

统治者尤为关注权势的延续,只有保障民生、爱护庶民、天下太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因此,国家安泰、百姓安生也是清代宫廷挂屏图面表现中较为关注的主题。尤其随着清代社会政治经济稳定,人口逐渐增多,统治者也尤为关注农业发展的状况。因此,在宫廷中,也会通过各种“丰庆图”“农庆图”“渔庆图”等作为挂屏图面的装饰内容,以此表现出统治者对于百姓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关注。

如图5《农庆图》成对挂屏。屏心在錾胎金云地上用掐丝珐琅工艺作出山村中的农庆图景,图中山峦连绵、万木丛生,与穿插的建筑、人物、农具组合构成一幅丰收祥和的景象,一派秋日丰收之景。

4.6 伦理主题

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统治,在思想领域极力强化对汉族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的控制。从清初开始,统治者就极力宣导尊孔读经。康熙帝就奉孔子为“万世师表”,南巡过曲阜时,曾亲谒孔庙,祭祀孔子,并“行三跪九叩礼”。雍正帝,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对于孔子的五代祖宗都追封“王爵”。乾隆帝九次南下曲阜朝拜,在尊奉孔子的同时,极力宣导儒学[4]。

因此,清代宫廷挂屏图面内容也常见关于伦理主题的表现,通过装饰的图面内容来弘扬人伦教义、儒家之礼,如“孝”“义”“悌”“礼”等,图面表现出孝亲之义、尊师重道等,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化目的。

关于“孝”,在《礼记·坊记》中孔子就有提及作为统治者应该去遵守“孝”道。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4]作为统治民众的君王,如果能在朝廷上尊敬老人,那么民众就会遵奉孝顺之道。由此可见孔子对于孝道思想的重视,这一思想也渗透到了清代统治者的日常生活中。如在一幅《山庄果园》的挂屏中,就通过山庄果园中人物的场景及动作,表达“亲孝”的主题。屏心在蓝色地上用缂丝金线手法描绘出群山之中的一座院落,院内外被果树环抱,一个大人带着小童一边回首欣赏山景,一边走向院门,院中一个小童正在向堂上双亲献上如意。该挂屏的表现主题就是亲孝之道。

“尊师重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伦理思想。战国时期《荀子·礼论》中提及:“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5]表达了“师”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荀子·大略》中更是把“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提高到关涉国之兴衰的高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贱师而轻传,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因此,清代宫廷挂屏图面表现中也常见“尊师重道”这一主题的图面表现。在一幅《山村课学图》挂屏中,就表现了在偏僻的山村之中,老师教课,学生尊师鞠躬求学的“山村课学图”场景,该挂屏图面即表现了“尊师重道”的主题。

结语

清代宫廷挂屏中的各种装饰题材,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与人朝夕相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象征含义,通过创作者的凝聚和提炼,“因材施艺”的装饰在挂屏中,并最终构成了富有特定主题表现的图面,不仅调动观者内在的感情,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一切美好期望的追求。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挂屏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与艺术气息,使得中国传统挂屏兼具了人文美、艺术美、内涵美,这也是清代宫廷挂屏耐人寻味、颇具魅力之处。

猜你喜欢
宫廷吉祥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