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瘾的战争加速器

2022-09-17 00:11苏琦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毒瘾鸦片毒品

苏琦

关于毒瘾泛滥的成因,很多书从历史源流和供需的诸多角度加以分析过,《天堂之奶:一部鸦片全球史》也不例外。不过,该书比较出彩的地方是把较多的笔墨放到了战争对毒瘾泛滥的影响上,从而引发人们对资本、全球化和毒瘾之间关系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对中国读者而言,战争对毒品使用扩散的推动是个很熟悉的概念,鸦片战争因毒品扩散和走私而起,后来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加剧扩散,这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不过在这之后,鸦片产业成长的战争推手就不太为普通人所关注了。

接下来西方通过产业升级再造,将鸦片提纯为吗啡和海洛因,从而再度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这种错位竞争是全球化叙事的常见剧目,也令鸦片产业的故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语境。在此次产业“升级”中,科学和商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医药化学的进步令工业化提纯得以大规模实现,皮下注射和简易注射器的发明令毒品制剂更易使用,而全球分销体系的壮大和小剂量简装版的流行,则令毒品更易获得。除此之外,战争作为推手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法忍受庸常的生活,无法承受竞争的压力和失败的挫折,常被人们视为现代社会毒瘾泛滥的重要根源,这种认知往往忽视了相关毒品每一次用法用量的大加速都是非正常历史时期,换言之,供给侧可能比需求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这一点在作为历史的加速器的战争阶段表现得非常明显。从美国南北内战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越战和阿富汗战争,包括鸦片在内的毒品的种植、使用和扩散,一次次迎来了高潮时刻,然后又在战后的承平岁月里继续放大,留下一段段冗长的回声。

说到竞争的压力、失败的挫折和肉体的伤痛,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给人们带来极端的情感经历和肉体经验,战争需要人们超常发挥,战争中的人们也需要超量的肉体和精神慰藉,于是对作为兴奋剂和镇静剂双重面目出现的毒品的需求便达到阶段性巅峰。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本身也是密集度最高的全球化,不同地区的人员带来不同的毒品文化并得以汇聚交流,从而实现瘾品的另类全球化。

一方面作为极端情境的战争带来的产能缺口需要被迅速补上,比如“一战”期间美国就将作为吗啡和可卡因原料的鸦片和古柯叶的生产“外包”到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推动边缘国家加入瘾品全球市场。而“一战”后作为战争剩余物资的飞机的“加盟”,则令贩毒分子如虎添“翼”。另一方面,战争导致的第三世界地方秩序的一次次崩解,必然导致以鸦片为主的种植和加工的区域监管真空。

这样的剧目在冷战期间更是屡屡上演。越战催生了缅甸泰国柬埔寨金三角,漫长的中东战争和阿富汗战事则催生了金新月地区,美苏非洲争霸则形成对东非、西非和北非毒品网络的一轮新整合,后“9·11”时代反恐战争的中东和阿富汗剧场则令伊斯兰国的种毒、制毒和贩毒事业如鱼得水如火如荼。

有不少阴谋论认为,在这些区域争霸中无不闪现着美国中情局的身影。《天堂之奶》的作者就认为在越战期间美国中情局纵容甚至鼓励东南亚的反共势力通过毒品事业以战养战,甚至在贩毒方面为其提供各种方便。

不管真相如何,连结第三世界生产基地和西方市场的毒品网络和渠道一旦建立起来,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而会屡屡上演“养蛊反啮其主”的戏码,当地一些反政府叛乱分子和贩毒集团甚至打出另类圣战的大旗,简直要通过毒品实现被污辱与被损害者的反扑与报复。

当然,仅仅供给一方的变局可能还不足以完整解释西方世界毒瘾的一波波兴起,需求侧同样重要。作为全球有机体,全球范圍内的厮杀和第三世界地方秩序的崩解,总会触发西方社会本身的震荡,每一次重大战事总会在各种或隐或显的层面造成西方世界心灵的创伤,战场归来者和后方反战人士一起在意义坍塌的世界里挣扎求存,一代代理想幻灭的“失落的一代”成为瘾品的主力军,在吞云吐雾和扎针嗑药中寻找存在的意义、精神的秩序和心灵的慰藉。

在这样的供需相互激荡中,全球化的加速,全球交通网络的日趋发达,销售和支付网络的日益便捷化,洗钱的便利化等等,更是给全球毒品事业平添了种种助力。每一次全球和区域秩序重整过后全球化的复苏,也都不完全是崭新的新生,往往也会把过往的殖民遗产、战争伤痛和种种历史沉渣加以翻新,在改头换面后重新进入全球化网络和渠道,这一点在全球贩毒行业的兴衰起伏中体现得尤为充分,比如那些有过殖民地经历的全球网络节点城市,在搭乘新一班全球化快车,成为全球毒品枢纽的过程就特别“顺利”。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这些另类全球化的隐蔽节点和网络,比明面上的全球化本身还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它们总能顽强而坚韧地将供需双方连结起来,见证、满足并助长着人类的愚妄和伪善。

表面上看,西方社会毒瘾泛滥是其对恶质全球化的反身性作用估计不足,然后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或许正是资本全球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本可以把一切的一切都加以商品化,而全球化把一切都纳入全球消费市场,且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这也解释了在化学方法可以大量制造成瘾类药品的时候,对鸦片这种散发着浓厚的前现代气息的原料居然还有如此大的需求。一如国际知名品牌的可廉价生产的环节肯定能被分解出去,海洛因等高端毒品消费品和战火纷飞的血汗制毒工厂的连结也是寻常景象。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随着全球化的勃兴,瘾品泛滥也从核心国家和地区外溢或回流到边缘国家和地区,而且哪怕全球化退潮,瘾品的另类全球化也总会觅得新的市场和动力之源,并将耐心等待下一班顺风车。

2021诺奖作家古尔纳作品(第一辑)

作者:[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译者:刘国枝、黄协安 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380元(共五册)

本系列是诺奖得主古尔纳作品在国内首度整体引进出版。第一辑包含:《天堂》 《来世》 《海边》《赞美沉默》 《最后的礼物》。身为避难移民,古尔纳深谙异乡生活的艰辛。他像拼拼图一般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世界,不断拾起每一位离散者和异乡人,追寻心灵深处的故土与他乡。

《希臘人》

作者:[英]H.D.F.基托

译者:兰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62元

作者是古典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本书堪称同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频频引用希腊人自己的话来向我们展现一群人形成一个国家、国家的本质、荷马的影响,以及城邦制国家的兴衰等,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希腊人思想、神话和宗教、生活和性感的富有启发性的图景。

《我们的普世文明》

作者:[英]V. S. 奈保尔

译者:马维达 翟鹏霄

出版社: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88元

奈保尔是布克奖及诺贝尔奖得主。本书始于1962年的印度归乡之旅,终于1991年的拉美革命调查,记录了作者在30年间跨越亚非拉美四大洲的魔幻旅程,是其非虚构杰作的集大成之作。20篇顶级纪实作品,每一篇都通往你未曾抵达的时空和场域。本书系修订后再版。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

作者:[土耳其]阿里·亚伊哲奥卢

译者:宋宁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78元

18世纪和19世纪初,改革浪潮席卷全球,包括奥斯曼帝国。帝国成了一个政治剧场,其中各种政治行动者发起了斗争、合作和竞争。本书研究了三种相互竞争的秩序,“帝国的新秩序”“显要的秩序”和“社群的秩序”,或者说集权-官僚的、分权-契约的、参与-民主的。

猜你喜欢
毒瘾鸦片毒品
销毁毒品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小说治愈毒瘾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