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图谱的乡村文创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

2022-09-18 05:38许悦
湖南包装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业化文创融合

乡村文创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部分,有效推动着乡村文化事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部分乡村稳定脱贫的根本策略之一。中国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创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基调。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过程中,以城市为主体的文创难以满足乡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1],因此,梳理乡村文创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重要补充。对乡村文创研究阶段和热点的梳理是对其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对构建乡村文创产业、文化自信和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以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开展研究。为避免庞杂的数据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故选择“乡村”和“文化创意”作为检索主题词,检索时间区间为2011年1月—2020年12月,检索日期为2021年9月12日,得到1 723条文献,通过泛读筛选出有效样本文献1 266条,通过进一步精读筛选出688条与乡村文创高度相关的样本文献。同时,以“乡村”“文化创意”“产品”为主题词在知网进行搜索,得到相关文献386条,通过筛查相关性得到有效样本文献293条,被上一主题词文献覆盖率为100%。

1.2 方法与工具

整理知网2011—2020相关乡村文创的文献,采用Citespace5.7.R5(64-bit)版本对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该软件基于共引分析和网络算法,借助图谱表达特定专业的发展,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2]。应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有效样本文献的关键词频次,中心性与突现度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本领域的关注热点、重要性和不同时间段研究热点的变化。在Citespace软件分析界面中,时间区域为2011—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Pruning算法为Pathfinder。

2 结果与分析

2.1 乡村文创研究的热点与变化路径分析

以乡村文创为主题的文献在乡村研究成果中占比较低,2016年后,其发文量和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创意类研究逐步受到学界的关注。通过CiteSpace分析688篇与主题高度相关的文献,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1),其关键词共现节点557个,连线1 084条,网络密度0.007,图示字号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分析该关键词共现网络得到5个高频关键词研究群集: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以及文化产业,以此概括2011—2020年乡村文创研究领域的关键议题与研究方向。除此以外,相关高频词汇还包括创意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等,是乡村文创研究的高度相关热点领域。

图1 主题词“乡村、文化创意”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2011-2020)

表1突现词呈现了10年间乡村文创的阶段性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路径。强度较高的突现词包括创意旅游、休闲农业、新型城镇化、创意农业、文创产业、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根据文献梳理,中国乡村文创研究包含3个时间节点,即2013、2016和2018年。第一阶段是2013年以前。在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农村扶贫工作目标,这个阶段乡村文创类研究关键词较少,集中于“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部分案例关注“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开发。第二阶段,即2013—2016年。随着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文创的案例和产业化发展研究受到关注。“创意旅游”“休闲(创意)农业”“创意农产品”“新型城镇化”“乡村建设转型升级”等关键词成为这一时期乡村文创研究和实践的早期前沿领域。张春美等[3-5]在此期间探讨了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与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研究。相关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量在2014年达到发文高峰,此后相关主题的发文量急剧下降。随着2015中国美丽乡村论坛的召开,相关休闲创意农业的发文量在2016年达到顶峰。冯建国等[6]在这个时期探索了休闲农业与都市农业的产业融合性;林炳坤等[7]探讨了确保创意农业低碳环保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8]提出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要求、目标和任务。第三阶段是2017—2018年,这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探索和重要转型时期。随着2017年“田园综合体”被写进中央1号文件,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此期间,“全域旅游”“新常态”“古村落”“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突现词成为研究热点。第四阶段是2018—2020年。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对乡村文创产业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个时期,“文创产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关键词突现率高,乡村文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姜长云等[9-10]提出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与创新综合体系;张明斗等[11]提出多维度探讨城乡融合发展框架;刘玉堂等[12]提出通过乡村文化创新和数字化乡村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服务水平;吴理财等提出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13],以及向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和品牌化转向等观点[14],上述研究为乡村文创的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2018年以后,乡村文创研究呈现出新趋势,融合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品牌塑造和数字化传播的综合性研究正逐渐成为主流,文创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载体和产业内容。但软件对上述文献的分析并未检验出这几者之间的关联,因此对乡村文创与文化传播等相关文献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检索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把握乡村文创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表1 乡村文化创意研究突现关键词

2.2 乡村文创传播的研究关键词和路径

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搜索时间段为2011—2020年,以“乡村”“文创”“传播”为主题词搜索得到171条文献,经过逐条筛选,得到160条有效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得到节点142个,连线182条,网络密度0.018。文献分析表明乡村文创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传播策略和文旅融合等研究密切相关,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7个高频关键词研究群集包括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开发策略、文旅融合、产品设计以及传播。

图2 主题词“乡村、文创、传播”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2011-2020)

乡村文创传播研究的突现词如表2所示,包括8个强度较高的突现词:发展策略、建设模式、文创纪念品、精准扶贫、农业文化、传播、创新设计和个案分析。2017—2018年,“文创产品”“特色小镇”“文化遗产”“设计策略”等突现词是研究热点。随着版权和品牌意识的增强,新媒体的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文创发展的新兴研究领域,文创传播和媒介的融合发展成为趋势。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乡村文创及其产业化的各个阶段和数字化媒介的关系愈加紧密。如杨慧子[15]深入论证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时,提及了数字化媒介的重要作用;银元等[16]提出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数字化思路有利于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2018年以后,关键词“品牌建设”“创意设计”“地域文化”等成为新的突现词,与关键词“新媒体”结合成为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这个时期,秦宗财[17]提出乡村文创品牌应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体系,扩大乡村文创品牌的影响力;尹章池等[18]基于农家书屋的研究提出搭建数字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李翔等[19]提出数字文化产业可纳入现代乡村经济体系,成为新的产业类型,学者们通过理论结合案例,探索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创意形态和数字乡村的建设模式。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和趋势,乡村文创的发展具备了初步的产业化与媒介化趋势和潜力。新时期,乡村文创产品、产业、文化和科技的跨区域跨领域融合创新对促进乡村文化体验、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产业传播、新消费理念构建和乡村文创IP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表2 乡村文创传播研究突现关键词

2.3 乡村文创研究主题分析

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列表中,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较为重要,如表3所示,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有6个,分别是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振兴、创意农业和传统村落。分析可知这6个重要的关键词紧密对接“乡村文创”词组内容本身,是构成“乡村文创”研究的基本要素。结合最早出现的年份和半衰期发现,大部分高频词都出现在2011—2013年,即美丽乡村建设的早期,加之频次高,中心性突出,可以判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与产业融合是乡村文创的基础研究和发生领域。

表3 乡村文创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列表

乡村文创传播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列表中(表4),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有5个: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设计、文创产品和乡村文化,其紧密对接“乡村文创传播”词组内容,是构成“乡村文创传播”研究的基本要素,其中,乡村振兴作为产业化基础,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化目标,文创产品作为产业化载体,媒介融合和传播作为产业化助推剂,乡村文化作为产业化核心,共同构成乡村文创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高频关键词最早出现的年份、出现的时期和重复频次,可以判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创产品与传播策略是乡村文创传播媒介的基础研究领域,与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与产业融合的研究一脉相承。

表4 乡村文创传播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列表

结合图1、表1和表2分析,近10年来乡村文创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可归纳为3类:第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与案例研究。此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包括“乡村振兴”“个案”“创意农产品”“乡村产品”“传播”“田园综合体”“创意旅游”等。其中,“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的词频分别为168和118,充分说明乡村振兴和文旅关系密切。文献显示,此类研究一方面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致力于乡村文创的动力机制与发展经验研究,如苏飞等[20]提出中国乡村文旅发展的驱动力和引导建议;申端锋等[21]对城市化振兴乡村的逻辑缺陷的探讨等。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案例和理论探讨乡村文创的发展方向、动因和必要性。第二,新时代乡村文创的转型与路径研究。这一类别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文化创意”“创意产业”“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全域旅游”“创意农业”“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等。于秋阳等[22]提出文创是驱动乡村旅游转型跨越的重要突破口;王宝升等[23]通过案例分析“艺术乡建”产业化的经验;李翔等[19]提出数字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这些研究结论反映出中国乡村文创多元化的探索和产业化发展趋势。第三,艺术学科研工作者们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对乡村文创理论进行深入总结和探索并指导实践。这类研究领域的高频研究关键词包括“乡村振兴”“设计”“传播”“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乡村文化”等。郭寅曼等[24]提出设计学科的开放性与民主性,为设计介入乡村提供了设计参与新思路;宋建明[25]通过3个实际案例阐述了文化创意生产力;王丹玉等[26]提出运用多种美丽乡村产业融合模式以应对建设困境;袁树卓等[27]从产业扶贫的角度提出新发展理念和转型方向等。这些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阐述乡村的特色化发展和文化创意效能,是对文创领域知行合一的探索。

2.4 乡村文创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创逐渐形成以“文化+”与“互联网+”为轴心的发展态势,重构文创产业新格局[28]。从制度角度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带头创造了宽松的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创产业发展规划对农业、文化和旅游的综合考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从设计角度看,乡村文创与多元媒介的结合优化设计供给和文化输出,在设计迭代中不断思考文化艺术、技术与人的关系;从媒介角度看,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未来文创载体的发展趋势,新旧媒介的共生共融成为全域旅游新思路的源泉;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数字和通信技术不断拓展受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普及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促进数字乡村建设。

综上所述,乡村文创研究主要遵循以乡村政策和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为目标,以渠道、人才和机构合作为基础,以农业、文化和技术资源为动力,以文旅产业发展态势为大方向进行多元融合和资源整合。上述趋势使得乡村文创的发展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外放型聚合发展路径。即借助数字乡建和新技术、新媒体之力,结合乡村文化和产业特色,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乡村文创、三农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进阶,共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二是收敛型协作发展路径。该发展路径基于乡村的发展规划,对乡村特色产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走具有不可复制的专一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定制化路线,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回流,激发乡村持续自我造血,迸发文化深耕精神,实现文化创新、产业化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乡村文创研究主要聚焦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部分学者对文化创意进行理论探索和定位,一些个案对乡村文创的治理性、产业串联性、传播性和创新融合进行了深入思考。整体研究学科背景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开展乡村文创研究的主要阵地是高校机构、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以独立研究为主,近期研究关注点或研究结论普遍涉及数字化、产业化和智能化,乡村文创研究的学科交叉和产业交叉领域较为宽泛。

整体研究文献集中于质性分析或案例陈述,部分研究深入探析了用户的设计和传承需求,但对特定乡村文旅群体的深度体验分析较少,对文创的产业化定位和调研较少,缺乏后继的可持续发展跟踪研究。在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对乡村文创的意识形态构建和话语权研究尚浅,个别研究提出了乡村文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核心发展路径,并指出产业间的交叉融合路径和创新支点等宏观策略。综合上述研究可知,目前乡村文创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乡村文创的发展路径,拓展乡村文创的内涵和外延,从根本上促进文化创新、产业优化与数字化融合,还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3.2 问题总结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乡村文创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于以下3点。

(1)乡村文创的概念宽泛,缺乏科学系统的界定

乡村文创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中国文化创意的发展阶段、文创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密切相关。全球数字经济激活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29],有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角度阐释了文创及其数字化传播的意义[23]。中国乡村文创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与其他产业融合、交叉和创新,其中,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3个词的内涵几乎被等同化。该研究认为文创是产业化的前提,文创产业化是文化创意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形态,正如张蔷[30]提出文创产业是“将文化制品和服务转化为商品与服务的价值链,并最终实现扩散与增值的新兴产业”。葛畅[31]从产品设计角度提出文创是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新产品,于秋阳等[22]从乡村旅游转型角度提出文创是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上端等。诸多学者对文创研究范畴和内容进行探讨和界定,认为文化创意是新兴产业类型,且具有融合和关联特性,但目前尚无法形成共识。

(2)产业化发展路径松散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创借助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力量,似乎具备了品质化和产业化的客观条件,但综合上述文献研究表明,乡村文创的产业化发展路径较为松散,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部分乡村文创的发展内涵脱离实际需求。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乡村文创的文化创意不足,与消费者乡村旅游体验和需求脱节[32],文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性薄弱[33],其对文旅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乡村文创在市场化层面上脱离实际需求,缺乏产业化落地的动力,其产业化道路较为艰难。虽然文创产业涵盖诸多环节,有较强的外部特征和发展优势,但大部分乡村文创案例只是昙花一现,无法形成成熟的产业发展路径。如何让乡村文创的发展紧密贴合实际发展需求,部分研究结合个案提出可借助设计表达或应用互联网思维助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建议[34-35]。第二,乡村文创的发展规划、驱动要素和产业要素相对单一[36]。表现为乡村文创的产品特色普遍不足、传播力度较弱且市场化程度较低。肖虹[37]对乡村传统工艺的传播驱动要素展开研究;Madore等[38-39]对文化产品媒介的特征、口碑与消费者参与度、多任务处理以及新媒体的获得感等展开研究;周雪等[40-41]对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进行探讨,提出特色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等,提出乡村文创在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应呈现出地方性、多样化和独特性驱动要素。第三,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突出[42],农村建设普遍忽略农民的文化和娱乐需求[43],乡村文创及其产业化对老年旅游群体缺乏设计关怀,加上乡村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文创的产业化发展。从文献分析可知,相关乡村文创老龄产业驱动要素和研究鲜少涉及文创产业视角。

(3)新经济增长点不鲜明

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44],新媒体和数字化成为新时期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45]。部分学者[46]关注数字化传播趋势、乡村资源的消耗和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等问题,指出乡村文创产业的数字化需求明显。但综合文献分析,乡村文创发展案例中鲜少结合数字化要素,对新经济增长点的融合并不鲜明,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乡村的基础建设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乡村文创在寻求跨行业和跨产业合作时,尚需逐步打破规则壁垒[47]。其次,乡村文创与数字媒介的融合途径、乡村文化与创意聚合的支点、文创产品与新技术的协同发展等共性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第三,乡村文创如何激发新经济增长点需要更细致的探讨。部分文献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乡村文创的发展需要深化数字化理念,激活文旅产业链,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要素,丰富数字化途径和消费路径,促进城乡区域融合的一体化建设等,才能不断激发新经济增长点,实现乡村文创的可持续发展。

3.3 展望

根据文献和CiteSpace软件的分析与探讨,近期乡村文创及其产业化趋势研究围绕以下几个热点展开。

(1)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激励下,乡村文创产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能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现代乡村图书馆、文化馆、名人故居和乡村活动室等文化艺术空间的开发,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和文创内涵的保护、联动和共享。汇聚科研机构、高校和设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和社会公益力量也是实现多元协作和激发新思路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拓展文创外延方面,文创与技术的结合也能激发文化创意新动能,如具有全媒体功能的县乡融媒体,多元化的信息传输渠道促进文创与其他产业的相互渗透,也促使乡村文创与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48-49],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创新触点。乡村文创产业的内涵研究、外延视域研究和原创理论研究等是乡村文创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其实施路径应深入发掘和探讨。

(2)回应农村的需求

乡村文创研究需回应农村的实际需求,针对乡村特殊的文化环境与发展态势,寻求文化认同。如有学者通过探索偏远少数民族文创,指出平衡乡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50]。前述对有效样本文献的关键词频次、中心性与突现度分析清晰传达了在乡村文创研究领域的一些发展模式,如行业性发展模式、区域性联合模式和品牌发展模式等,为乡村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51]。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创的发展策略需坚持从农村社会形态的角度展开,回应农村发展的现实关切,形成构建感性意象到造型特征映射关系的过程[52],从而打开广阔的乡村文创发展视域。即汇聚农村文化特色的新经济增长点是乡村文创事业发展机制得以实施的保证。

(3)紧扣乡村文创产业优势

乡村文创研究将持续紧扣新技术赋能下的乡村文创的产业优势,即新技术、文创产品和传播渠道。充分应用大数据的力量匹配用户需求是实现文创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融合的核心路径。虽然目前仍未能建立起适合乡村的文旅发展和盈利模式,乡村新旧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也没能使传统技术支撑下的媒体走出受众流失、效益下滑的困局[53],但乡村文创的产业化、传播特性、文化性和公众性等多元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乡村的发展进程,逐步促进新旧技术在一定层面的融合,形成互补发展模式[54]。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渠道不断促使乡村社区自我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创的产业化发展。

(4)注重多元融合创新

根植乡土文化,寻求创新路径的内容、渠道和融合构架是乡村文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一带一路”对文化旅游的串联和提升,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将长三角的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西北的黄河文化、内陆巴楚文化、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和珠三角文化特色以点带面地融合起来。在相关案例中,学者不仅关注技术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形态,更重视融合创新的内容和效果。关键词共现图中,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化创新思路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极为密切,且在图中占据重要节点,数字技术与创意经济能够凸出乡村文创产业优势并推动多元融合创新,对乡村文创的发展及其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产业化文创融合
陶溪川文创街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融合》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