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2022-09-20 10:08陈建海
考试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双减探究活动

陈建海

综合实践并非传统的学科类课程,而是一种活动类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并没有抓住其核心要义,也由此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走向了两个极端:其一,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关注,活动开展不足、形式化严重、纪律性很差。其二,一些学校沿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将这门活动课程变得十分学科化,学生很难在其中放开手脚,活动也变得枯燥无趣。这两个极端都使得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走向了无效化。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本着减负提质的目标,重新思考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开展策略,使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其中,获得乐趣,获得自我的发展。

一、 “双减”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诉求

双减政策提倡要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并进一步明确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重,以学生健康的、快乐的成长为主。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完全契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它具备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生成性等诸多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实践为依托,通过鲜明的主题,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责任担当意识等多种素养的培养。

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当中,我们应该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使综合实践活动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彰显。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双减”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诉求。

(一)凸显综合性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重要特性就是其综合性,它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运用,而是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还有多种能力的联合、多种教育价值的体现等。所以说,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是融合各种学科的知识,集多种教育的价值、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突出实践性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自然少不了实践,其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学科课堂知识的讲授模式,知识和能力是需要从实践中去自己领会和形成的。实践是为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策略。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将充分调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思考、融合、提炼、归纳、创造,从而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进阶。学生在活动中,也将深刻地体验和感受生活,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家国情怀等内在的素养也将得到有益的提升。

(三)激发创造性

在双减之前,过重的学习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过多的课后作业,以及校外培训,使学生疲于奔命,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创造性的活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融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解决。这种创造体现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创造性的发现、创造性的思考以及创造性的实践等。

(四)注重体验性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成效低下。没有体验,就难以有好的收获。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走出课堂、校门,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学生不是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讲,而是在活动中主动探究,这就给予了学生良好的体验。在活动的设计上,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生活实际,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让学生的智慧得以绽放,让体验变得美好。

二、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 难以保证课时安排

课时数直接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落实情况。《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对各学段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课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中高年级,还是低年级,课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安排。在很多学校的课表上,虽然写有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但是只是一种摆设,本门课程被其他学科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会直接上成自习课,这完全可以归咎于学校落实不利,监督不力。

2. 教师资源匮乏

教师是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重要的组织者、设计者、规划者、引导者。相较于学科教学来说,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要复杂一些,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教师在这方面都比较缺乏经验,对主题的选择、活动目标的设置、活动过程的设计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并且,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一般都是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组织开展,对他们而言这更像是一种兼职工作,也使得本就繁忙的工作更显忙碌,实在难以在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总的来说,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上教师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二)教师方面

1. 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就现阶段而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专业性不强。以小学四年级某班为例,该班有50名学生,由于人数较多,班额较大,教室空间有限,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疑难困惑进行及时的指导。此类课程具备的综合性非常强、牵涉的知识面广、教学的方法也极具多样化,因此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

另外,有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摆正态度,不注重其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发展的课程。在与S小学一位中年班主任教师的交谈中发现,该教师由于常年担任班主任教师且年龄偏大,没有与时俱进,片面地认为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语文、数学和英语,其他课程的学习只是点缀性的,期中及期末考试的成绩更为重要。因此,该班主任教师经常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周本就为数不多的课时进行语文及数学的巩固练习。这位班主任教师的做法看似在抓紧时间为学生讲授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内心并不赞同教师的占课行为,即使教师在进行语文或者数学练习,学生的注意力及思维也难以跟上教师,这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提高。

2. 教师授课积极性偏低

当前,小学教师一般都是专注于本学科的教学,其在本学科教学中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是,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并且活动需要亲近大自然、融入我们身边的社会,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指导能力,以及知识的广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不幸的是,很少有教师能够完全具备这些能力。

此外,有些学校班级人数众多,并且小学生纪律性很差,活动过程中对纪律的维持就很让教师头疼。往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进行纪律的维持,这样一来真正花在探究和指导上的时间就更少了。这样的活动过程,使很多教师身心俱疲,其授课的积极性也深受打击,很多时候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行课程活动,由此可知最终活动效果并不会太理想。

3. 课程活动实施缺少校外实践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不是在教室,不是在学校,而是要走出校门,去大自然中,去社会生活中,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实现实践能力、自主精神的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走出校门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时候还是在校内进行。

(三)学生方面

1. 学习积极性不高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只有自己去探究、去体验,得到东西才是深刻的。

但是,我们的小学生长期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并且教师大多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中,面对着这种新型的课程模式,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显得无所适从,其自身的能力有时难以满足活动探究的要求。所以,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2. 小组合作表面化

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并非都参与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或者是因为偷懒的心理,在小组中滥竽充数,由此导致小组合作的形式化。

此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小组中,往往是那些个性外向的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学生很难有发言的机会,自己的一些想法也不受重视。在小组交流时,往往成为像以往课堂一样的一言堂,很多学生在小组中都是较为沉默的。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模式尚不健全,仍然需要科学的规定去约束组内成员的言行,使小组能够良性运转。

3. 问题探究意识薄弱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以及要探究的问题,学生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问题探究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难以发现问题,也难以深刻地、全面地分析问题。

除此之外,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当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插曲,由此又生发出很多新的问题,但是小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捕捉和探究不尽如人意。小学生缺乏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显示出小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薄弱,要改善这一情况,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有目的的培养。

三、 “双减”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开展策略

(一)引入生活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探究

1. 设置生活课题,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生活即教育,经历即成长。”颁布双减政策的重要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能够从书本、作业中逃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生活,丰富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经验,这一点和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脱离书本,以生活为根基,借助生活去探究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要多设置一些生活课题,多选择一些和学生相关的话题,使学生能够从现有的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地去探究。

比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应用,使我们的交流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围绕“智能手机”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小学生一般都有使用智能手机的经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去查阅资料,去生活中进行观察,并和以往的生活进行细致的比较,从而探究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这种改变是多方面的,答案不唯一,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还可以互相分享,合作探究。同时,最开始的手机和现在我们所用的智能手机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探究的点。老式的手机只有简单的通话功能,慢慢发展到现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在这一过程当中,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学生需要了解以往的手机,以往人们的生活,并结合当下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搜集资料、观察生活、得出结论,实现了自我能力的发展。

此外,在具体的课程活动当中,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比如,在以“智能手机”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对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让学生对未来的手机和生活进行大胆的畅想,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和写作的方式来描绘未来的手机和人们的生活。这也是以生活为根基,并且以之前的探究为基础的一种活动。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其中,并描绘出生动的画面来。

2. 借助生活内容,深化学生认知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是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仍旧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不妨将这些生活内容转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究,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我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不卫生、不安全的食品也最容易威胁他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当前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非常的薄弱,食品健康知识缺乏,并且那些不卫生的路边小摊恰恰是他们最喜欢的食物购买场所。因此,我们不妨以“食品安全”为主题,让学生去深入调查了解何为健康食品,以及街头小摊食品安全和卫生情况。

首先,给学生安排一项任务,就是每位同学要在超市找到三样食品,并把它们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下来,看谁记得最快最准确,对前三名同学进行奖励,学生都很兴奋也很积极。然后,我们带着学生来到他们平常喜欢吃的零食区,告诉他们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要少吃或不吃。最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去学校周围的街头小摊进行调查,并做记录。通过此次实践,学生更加深切地知道了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无生产日期,是否在保质期内;还认识到了不能在路边小摊上购买食品,因为路边小摊是最容易卖三无产品的地方。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开展“我是小摊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加强其责任意识。活动开始前,“小摊主们”要做好准备。他们有的到商店“进货”,购进了矿泉水、西瓜及各种小零食;有的来到菜市场里,精心挑选了新鲜蔬果;有的则把家里闲置的娃娃和玩具整理了出来;还有的放出了“大招”:自己动手制作了消暑小甜品。活动现场,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摆起了地摊,当上了小老板。从招牌制作、广告宣传到称重算账、收钱找零,学生从容不迫、有模有样,虽然几个小时的摆摊体验有点辛苦,但是当自己以辛勤付出收获劳动成果时,内心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也定会更加勤奋,更加懂得珍惜。

(二)强调多元融合,聚焦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活动突出综合性、跨学科性,这就需要小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借助多学科的知识、多种方法和工具,由此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赋予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以及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在“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后服务的拓展延伸,又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锻炼提升。

为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等制定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案,可以以课外识字、探究中华传统节日、生活中的数学、红色经典读与悟、课外英语读与练、家务劳动等为具体实践内容,学生则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手工制作、美食制作、剪纸、绘画、彩绘、泥塑、拼图、摄影、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文配图、习作、日记、吟诵、朗读等多种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业进行展示。教师则需要分年级、分主题、分学科精心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商讨确定实践主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向老师请教方法,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向家长讨教经验。确保综合实践的多元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划分是人为的,学生能力则是整体的。学生在美术课上画过拟人化的动物,音乐课上唱过动物歌曲,英语课上说过动物单词,语文课上读过动物故事,数学课上运用数据解读动物的身高、体重、速度、生活习性等科普知识,学校就以“动物”为主题,尝试帮助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建构“动物”主题的知识体系。有别于从书中认识的动物知识,学生将在“动物园”近距离观察、接触,学习各种动物不同生活的形态,用心灵更深度去感受自然的生命。课堂从教室延展到大自然,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全方位地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同时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让各学科知识落地生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立足五育并举,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五育并举”和落实“双减”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可以针对五育中一育进行活动的设计,也可以多育并举,从而深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育人效果,促进学生五育的发展。

在春季,我们可以开展以“采撷春意,循诗踏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了解植物生长过程,感受盎然春意。活动既激发了他们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又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传统文化。通过收集飘落的植物制作标本或贴画,引导学生感知、了解、喜爱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学生发掘二十四节气中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古诗词的深厚魅力,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了爱国之情。

在劳动方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洗衣服、开展“小小种植园”“泥塑冰墩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剪纸艺术”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在种植活动中,观察、照料植物的生长,体验照料农作物生长的辛苦,进一步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进而体贴父母,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基于校园真实生活和学生发展需要,我们可以结合生活情境,从‘口语交际+科学+数学+劳动实践+美术+写话’的多学科融合思路出发,以‘讲一讲’‘认一认’‘分一分’‘比一比’‘画一画’‘写一写’的形式开展活动。”“双减”后,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有了更多活动的时间。我们便可以将这些时间用于生活化实践,并有意识地将“表达”元素加入其中,希望通过口头表达、笔头表达、镜头表达,赋予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的“传媒”基因和“传美”特色。

(四)巧用小学生天性,实现寓教于乐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爱玩的,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们无法更改,也无须更改。小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学生的天性靠拢,即在主题设计、活动设计上要更有趣味性,在兼顾知识和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地使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真正实现从玩中学的目标。在以往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说教和讲述总是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而留给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时间和内容却很少。因此,我们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构建中,要巧用天性,寓教于乐。

比如,以劳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将知识传授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各学科教师现场讲解各种知识,如地理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分辨土壤酸碱度,分析植物生长与光照、热量、水分的关系;生物教师给学生介绍适合本地种植的蔬菜种类,以及蔬菜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和田间管理知识;语文、历史、政治、音乐等教师也分别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田园诗词创作背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历史的介绍及教唱劳动歌曲等。学校聘请的农艺师给学生详细讲解各类蔬菜的种植步骤,如萝卜、香菜、芹菜等,并亲自指导学生松土、平整土地、浇水、播种、覆土。然后静静等待它们成熟,进行采摘,择菜、捆扎并分成三份,一份拿到菜市场里销售,一份送给敬老院,最后一份则拿到学校厨房,在厨房师傅的带领下学做“妙手小厨师”。此外,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制定不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低年级同学做家务劳动,中年级同学为家人做一道美食,高年级学生到田间帮助父母做农活。通过班级群,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心得。有的化身家务小达人,拖地、擦桌子、整理房间;有的化身美食家,摘菜、洗菜、包饺子、做水果拼盘;有的化身农活小达人,浇水、除草、施肥……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更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五)利用现代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现代化的设备能够提供良好的助力,通过声、光、画的结合,使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增香添彩、生动有趣,也使主题更加突出,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能够以更加专注的姿态完成活动探究,实现对活动主题的深刻把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可以让化学老师解析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生态环境的知识;班会上,班主任为大家介绍健康的生活习惯。活动中,学生走进社区进行低碳环保、保护自然、健康生活的宣传活动,发放低碳环保主题宣传页,还可以让学生在VR体验馆感受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在种植园了解现代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知识。再比如,“我动手,我快乐”中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首先由语文老师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在《嫦娥奔月》等民间故事中寻找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科学老师则通过多媒体展示月亮的盈亏周期,然后学校组织学生到超市、食品加工厂等实地考察,了解月饼分类,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月饼。学生将月饼带到学校统一包装,写上中秋贺语,送给社区的爷爷奶奶和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在这些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现代设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有效、顺利地开展。

总而言之,双减之后,学生和教师都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更专注于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实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提质增效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双减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