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用物分级管理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2022-09-21 11:23邝美华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用物护理学基础实训室

邝美华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医学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实训室是培训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依托于护理实训室的护理实训教学是整个护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而护理实训用物的管理是否科学、到位,直接影响护生实训的质量与效果[1]。

实训用物的管理包括实训用物的采购,课前实训用物的准备、课后回收与清点,消耗品的使用与登记,固定资产的保管、检测与维护,实训室用水、用电及卫生等安全检查与记录等工作。目前对实训用物的管理采取的形式多样,但是主要由实验室教师负责,这种管理方法不利于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近年来报道的实训用物分级管理是针对高职护生不同于中职护生的特征,制定分级管理制度,按分级责任制确定各级管理员职责,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更新护理实训室的管理模式[3]。通过管理链逐级沟通、监督与管理,不但使实训室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护生技能训练质量;更能在管理中培养护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护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增强实训室的凝聚力,让护生互助、互学,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4]。本研究通过比较“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中,实训用物分级管理和常规管理方法对护生的用物准备时间及其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探讨实训用物分级管理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参与“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的2020级高职1~4班的2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名。对照组男性7名,女性93名,平均年龄(18.8±1.4)岁;研究组男性8名,女性92名,平均年龄(19.1±1.3)岁。两组护生均为省内统招高职生源,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将两组学生分别安排到实训中心的两间实训室,每间实训室100人。对照组分20个小组,每小组5人。每个小组配1个标准床单位,每个床单位配备1套床上用物、1个仿真模拟人及本学期各项操作用物1份,各个小组的护生采用常规的实训用物管理方式。研究组在管理方式上做了较大的调整,采用新的分级管理方式,增设了课程学生管理员,下设科代表、大组长和多名小组长,将学生以自由组合形式分为10个大组,每个大组10人,由学生推选出1名大组长,再将大个组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设立1名小组长。每个小组配备用物与对照组相同。

1.3 评价指标

学期末,使用全年级统一的实操考核前用物准备时间登记表,分别统计学生准备备用床、更换床单、无菌技术、口腔护理和鼻饲法操作所用时间。用自制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学生对实训室设备、实训室环境、实训室物品摆放、实训室开展项目和实训室开放时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计算分值(每项2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实操考核前用物准备时间比较

在五项操作技能考核中,研究组学生的各项用物准备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实操考核前用物准备时间比较(,分钟)

表1 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实操考核前用物准备时间比较(,分钟)

2.2 两组学生对实训室分级管理的总满意度比较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组学生对实训室分级管理的各方面满意度分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实训室分级管理的总满意度比较(,分)

表2 两组学生对实训室分级管理的总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科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实训室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沟通临床实践与护理教育的重要纽带。研究结果显示,实训用物的管理方式对护生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5]。

职业院校对实训用物的管理采取的形式多样,本研究采用实训用物分级管理模式链为:实训管理教师—学生管理员—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为了增强每个组员的责任感、提升每个人的动手能力,小组长要求按时间段由组员轮流担任),分级管理的目标是针对高职护生不同于中职护生的特征,制定分级管理制度,按分级责任制确定各级管理员职责,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更新护理实训室的管理模式[6]。分级管理按实训管理教师—学生管理员—护基科代—大组长—小组长分层次培训护生分级管理实训教学用物,既能满足高职高专护生扩招的需要,使实训室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提高护生技能训练质量;又能培养护生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提高护生的组织沟通能力、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护生的工作责任感,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7]。在实行实训用物分级管理中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学生管理员通过学生自荐与教师选拔确定,选拔条件严格,要求有担任过科代表及以上班级工作管理的经历。每间实训室配一名学生管理员,学生管理员在上岗的前半学期经选拔后试用,利用课余时间与现学期管理员熟悉管理要求及任务,学期末做好工作的交接,以确保下学期实训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学生管理员在接受实训管理教师的管理任务后,进行工作的讨论与分工,开课前一周根据课程实训任务,做好每周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安排,包括正常实训课程的开课、课后实训强化的分班管理、实训课后训练的登记、日常检查记录等。分级管理做到逐组讨论任务、下达任务、完成任务、监督评价效果,能够充分激励个人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分级管理注重人性要素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8]。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用物准备时间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训用物分级管理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理节约准备用物的时间。而对照组的护生在日常实训的时候,用物都是上课前由实验室的管理教师或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一起准备的。学生在平时实训课程中,不熟悉、被动地接受非自己管理与准备的操作用物,待考试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操作前用物准备时,由于对用物摆放位置及实训用物不熟悉,因此不能快速、准确地备好用物,甚至出现物品遗漏或者滥用多备的情况。本研究也发现,研究组护生对实训室分级管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物分级管理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实训室管理教师—实训室学生管理员—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的实训用物分级管理模式提升了每个组员的责任感、动手能力,同时对每个操作用物熟悉、用物准备及时到位,也提高了护生的操作自信心。

相较传统的实训室管理方法,护生对分级管理法的总满意度更高,从而提高了护生的实训参与率和对实训项目的认可度,间接提升了护生的实训能力和技能考试成绩[9]。学生管理员来自护生团体,使得护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时间进行练习,增加练习的次数,提高操作的熟练度;护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找出双方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有的放矢,提高练习质量;学生管理员在护生练习期间,收集大家的问题,反馈给实训教师,教师统一指导,护生课后进一步勘实所学,提高实操能力[10]。正如表2所示,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更能提高护生对实训室管理、实训室项目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综合素质。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护理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实训管理教师必须转变管理观念,通过分级管理激发护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生的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及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护生的自主创新理念,提高护生的综合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用物护理学基础实训室
深静脉置管集束箱在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用物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管理方法在耳鼻喉科手术术前巡回配合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