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9-22 14:19吴强化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5期

吴强化

核心力量训练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吴强化

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反兴奋剂中心),四川 成都,610000。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身体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对人体上下肢的活动、整个动力链的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身体姿势的表现、对训练者学习运动技能,以及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起着支持作用[1]。本文通过对实验对象核心区域力量训练,通过学生现有训练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根据背向滑步推铅球专项学习的要求,安排的为期16周训练计划,辅助学生在课时较短的时间里,训练课程较少的情况下更好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技术,利用实验法,将核心力量训练融入田径专选班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项目学习与训练之中,实验结果证明: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将核心力量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学习运动技能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训练能力和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有一定现实意义。

核心力量;田径专选班;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

1 研究对象

以成都体育学院田径专选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共20人,男生14人,女生6人。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发展运动员力量训练方面、大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田径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查找,并查阅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功能性运动等书籍内容,作为本次实验的理论依据。

2.2 讨论分析法

2.2.1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特征分析 背向滑步推铅球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是运动员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技术为关键的投掷类项目[2]。完成投掷项目的三个要点:(1)良好的左侧支撑;(2)快速的出手速度;(3)超越器械动作的良好完成。背向滑步推铅球项目不但具有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更需要有良好的左侧支撑对身体的整体发力做一个延展,由于背向滑步推铅球属于非周期性项目,每一个动作阶段又有不同的肌肉工作特点和动作特征[3]。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专项力量素质是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项目训练的关键。针对整个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复杂性,将其动作技术主要详情做成图画如图1。

图1 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详解

2.2.2 核心区域解剖学结构 针对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技术学习的需要,在本次试验训练过程中将会针对推铅球主要的肌群为重点进行力量训练,以提高核心区域力量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时,整个身体在由下而上用力时形成有良好的左侧支撑,提升动作质量,快速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技术。

2.2.3 背向滑步推铅球身体发力顺序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身体发力分为以下几个重点:(1)蹬地,蹬地主要是指运动员右脚接触地面预摆之前的蹬伸;(2)转髋,在蹬地动作完成以后身体顺势将右髋向投掷方向进行转动;(3)送髋,转髋完毕以后将髋部往前送,躯干同时转向投掷方向,身体左侧积极用力支撑住整个身体发力;(4)挺胸,在身体髋部向投掷方向转动时运动员腰胸部前挺,右手尽量控制在肩后;(5)推球和拨球;运动员以胸带肩,右手臂积极做推球动作最后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将铅球从右肩拨出[4]。

2.3 实验法

2.3.1 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项目动作技术以及用力特点分析,在田径专选班学生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过程中增加核心力量训练,探索核心力量训练是否有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2.3.2 实验时间与地点 2021年9月初在成都体育学院第一田径场,体能训练房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2021年9月—2021年12月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训练。

2.3.3 实验方案 通过2021年9月初对实验对象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情况,学生普遍呈现身体核心力量较差,上下肢爆发力较弱等特点。结合背向滑步推铅球的项目特点,详细制定16周训练课教案。具体训练时间是每周三增加一次力量训练,时间为60min。通过16周的训练课后,再次对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再一次测试,最后通过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训练之后学生的素质增长数据,并且利用由成都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统一组织技评考试成绩和达标考试成绩,对学生实验前后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学习情况与达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3.4 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需要,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核心力量测试,具体测试内容见表1。

表1 实验前学生素质测试内容

2.3.5 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 实验学生在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项目之前从未接触过该项目。在测试以上项目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测试中,后抛实心球项目测试时身体不稳定,出手速度较慢,多数学生身体用力与传递不协调,体现身体上肢爆发力差。在八级腹桥项目测试方面:多数学生耐受力极差,测试过程中腰部代偿用力出现,导致动作变形,表现身体核心力量不足等等情况。根据背向滑步推铅球项目特点,为实验学生设计16次课,主要训练学生身体核心力量训练。第1阶段主要发展学生身体基础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采用平板支撑,臀桥,腹桥,跪地起跳等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间为1-5周;第2阶段:主要强化学生躯干核心力量训练与上下肢爆发力素质,设计的训练手段主要有鸟狗式训练,空中蹬车,跪地起跳等练习,将平衡垫,瑞士球,时间是6-11周。第3阶段主要是增强学生核心力量训练和上下肢爆发力训练难度,加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主要采取负重背桥,高凳负重平板支撑等训练手段,训练中加入弹力带,药球,壶铃,竞技杠铃片等器材,时间为12-16周。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前后分析,最后找到实验前与实验后之间的差异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前后立定跳远成绩分析

经过16周训练,20名实验学生立定跳远项目运动水平有一定提升,男生平均成绩为285cm,相比9月份平均成绩提高了8cm,提高效果明显(p<0.01)。女生平均成绩为:244cm,相比9月份提高了1cm,提高效果不明显(p>0.05)。立定跳远素质测试成绩前后对照见表2。

表2 训练前后立定跳远跑结果一览表

3.2 训练前后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成绩分析

经过16周训练,20名实验学生的引体向上项目运动水平有显著提升,男生平均成绩为12个,整体相比9月份平均成绩提高了2个,提高效果明显(p<0.01)。女生平均成绩相比9月份提高了2个,提高效果不明显(p>0.05)。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素质测试成绩前后对照见表3。

表3 训练前后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结果一览表

3.3 训练前后八级腹桥成绩分析

经过16周训练,20名实验学生的八级腹桥项目运动水平有显著提升,男生平均成绩为7级,相比9月份提高了1.4级,提高效果明显(p<0.05)。女生平均成绩为6级:相比9月份提高了1.4级,提高效果明显(p<0.05)。八级腹桥素质测试成绩前后对照见表4。

表4 训练后八级腹桥结果一览表

3.4 训练前后后抛实心球成绩分析

经过16周训练,20名实验学生的后抛实心球项目运动水平有显著提升,男生平均成绩为18.24m,整体水平相比9月份提高了0.99m,提高效果明显(p<0.05),女生平均成绩为:17.75m,相比9月份提高1.27m,提高效果明显(p<0.05)。后抛实心球素质测试成绩前后对照见表5。

表5 训练后后抛实心球结果一览表

3.5 训练前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学习情况分析

3.5.1 训练前技术学习情况 本组20名学生在进校前仅学习过原地推铅球技术,所有学生都未曾学习过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3.5.2 训练后技术技评成绩分析 本组学生通过为期16周训练,学生核心力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通过16周技术学习以后,20名学生在原地推铅球技评考核中,学生技评达到优秀(8.5分以上)的有13人,占本组学生总人数的65%,学生技评达到良好(7.5分-8.4分)的有6人,占全组总人数的30%,学生技评达到合格(6.0分-7.4分)的有1人,占总数的5%。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考核中,全组学生有17人在8.5分以上,结果为优秀,占总数的85%,有2人在7.5分-8.4分之间,结果为良好,占总数的10%,1人在6.0分-7.4分之间,结果为合格,占综述的5%。

3.6 训练前后原地推铅球成绩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本组总共20人,其中男生14人中有11人通过成绩得到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学生提高了1.40m。女生总共6人,其中5人成绩得到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学生提高了1.50m。利用spss软件对训练后男生原地推铅球达标成绩和背向滑步推铅球达标成绩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绩提高明显(p<0.05),对训练后女生原地推铅球和背向滑步推铅球成绩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绩提高效果明显(p<0.05)

表6 训练前后原地推铅球成绩分析

4 结 论

(1)通过为期16周训练,学生的核心力量有所增长,具体表现在男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女子仰卧起坐,以及后抛实心球身体素质成绩有明显提高。

(2)通过16周训练,学生核心力量有较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较好地学习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并取得较好的技评成绩,本组20名学生,有85%的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技评成绩达到优秀。

[1] 王卫星,蔡有志编著.体能-力量训练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文新编著.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 孙文新编著.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4] (澳)保罗·柯林斯(Paul Collins)著.男性力量训练体能、核心稳定性、爆发力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re Strength Taining and Back Sliding Shot-pat Technique Teaching

WU Qianghua

Sichuan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Sichuan Anti-Doping Agenc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The core muscle group is responsible for stabilizing the body's center of gravity and conducting force, and is the main participant of the whole force generation process. 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onnec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 force of the whole power chain. The strong core muscle group plays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dy posture of the athlete in the movement, the learning of motor skills of the trainer, and the stability of special technical movements. Core strength train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through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students develop a detailed train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pecial study of backward slide of shot put, arrange for 16 weeks training plan, assist students in the class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less training course better grasp the movement of backward slide of shot put technique,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the backsliding shot-put teaching project of the track and field elective cla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In the teaching of backsliding shot-put technology,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runs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students' feeling of learning motor skills, to help student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master motor skills,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training ability and master backsliding shot-put technology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re strength; Track and field elective class; Back slide shot put; Technical teaching

1007―6891(2022)05―0079―03

10.13932/j.cnki.sctykx.2022.05.17

G807.02

A

2021-04-09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