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部分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监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2022-09-23 06:02颜兴伟彭思露吴竹君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沙门血清型食源性

李 梅,颜兴伟,彭思露,吴竹君,邬 艳

(1.南昌市东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 330008; 2.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 330029)

食源性疾病是因进食了被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疾病[1]。感染性腹泻是一类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其致病微生物以沙门菌为主。沙门菌经口传播,患者常因食用受污染的禽肉、蛋、奶等食品而受到感染[2]。准确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型对确定感染源及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间的同源性鉴定则需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为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2家省级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沙门菌检测与分子分型分析,以期为沙门菌相关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经验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西省儿童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哨点医院负责病例信息的记录及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的采集工作,2020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送检130份标本,江西省儿童医院送检139份标本。

病例选择标准:1)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2)以腹泻症状为主诉(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3)2020年份病例样本。

1.2 检测方法

采集的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置于Cary-Bair运送培养基中,运送至南昌市东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沙门菌检测按照《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3]中规定的沙门菌检测程序进行:用无菌棉签取少量样品插入SBG增菌液,置恒温培养箱36 ℃培养24 h,用接种环从增菌液中挑取一环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平板,置36 ℃培养24 h,从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挑取紫色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血清学分型鉴定以White-Kauffmann-Le Minor抗原表[4]为准,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采用PFGE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沙门菌感染样本的人群分布

2哨点医院共送检269份符合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标准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样本,共检出沙门菌43株,检出率为15.99%(43/269)。男性沙门菌检出率为14.39%(20/139),女性沙门菌检出率为17.7%(2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0~6岁患者占病例总数的的52.42%,沙门菌检出率为23.40%(33/141);>6岁患者占47.58%,沙门菌检出率为7.81%(10/128),不同年龄组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5,P=0.010)。见表1。

表1 沙门菌感染样本的人群分布n=269

2.2 检出沙门菌血清学分型

检出的43株沙门菌共分属12种血清型,见表2—3。0~6岁患者检出沙门菌33株,其中鼠伤寒沙门菌20株(60.61%),其他血清型沙门菌13株(39.39%);>6岁患者检出沙门菌10株,其中鼠伤寒沙门菌3株(30.00%),其他血清型沙门菌7株(70.00%)。

表2 检出沙门菌血清学分型 n=43

2.3 检出沙门菌分子生物学分型

检出的43株沙门菌中部分条带发生降解,分型成功的34株PFGE指纹图谱带型相似度为47%~100%且大部分同一血清型的沙门菌PFGE图谱可聚集成簇。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为2簇,其中SM-DHQ-2020-124株与SM-DHQ-2020-126株、SM-DHQ-2020-215株与SM-DHQ-2020-138株带型相似度接近100%。4株布利丹沙门菌中3株高度同源,带型相似度接近100%。见图1。

图1 检出沙门菌分子生物学分型

表3 34株沙门菌血清型及来源情况

3 讨论

据统计,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中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常位于榜首,中国大陆地区食源性疾病中40%~60%是由沙门菌引起[5]。

本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江西省2家省级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样本中沙门菌检出率为15.99%,明显高于2018-2019年江西省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沙门菌检出率(3.11%)[6],与鼓楼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相似(15.15%)[7]。本研究发现0~6岁患者感染性腹泻沙门菌检出率明显高于>6岁患者,尤其是6个月~1岁的幼儿沙门菌感染率高达24.55%。其原因可能在于该时期幼儿食物以乳与乳制品为主,初步学会爬行,且处于口腔敏感期,经常吮吸、舔舐手指和玩具等物件,容易接触病原菌,再加之婴幼儿胃肠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弱,故容易发病[8]。

本研究检出的43株沙门菌共分属于12种血清型,且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总株数的53.49%,与福建省食源性沙门菌监测中鼠伤寒沙门菌占比57.85%的结果[2]基本一致。分型结果说明江西省沙门菌型别呈现多态性,且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沙门菌血清型监测结果一致[9]。本研究数据显示儿童患者感染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与胡海贇等[10]的结果一致。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显示,同一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图谱大部分能聚集成1簇,这与于烽等[11]对新疆43株沙门菌的PFGE分型结果基本一致。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2簇,可能存在鼠伤寒变种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中SM-DHQ-2020-124株与SM-DHQ-2020-126株、SM-DHQ-2020-215株与SM-DHQ-2020-138株带型相似度接近100%,4株布利丹沙门菌中有3株带型相似度接近100%,这些菌株高度同源,提示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流行病溯源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沙门血清型食源性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耐药性分析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沙门岛”究竟有多可怕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
所谓极致的忍耐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