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赛事引入鹰眼系统的研究

2022-09-24 09:24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鹰眼裁判员发球

王 榕

1 前言

鹰眼系统,正式名称为即时回放系统,通常运用于电视转播。该系统在竞技体育领域运用十分广泛,众多体育项目都采用鹰眼系统来辅助裁判判罚,从而减少错判、漏判。2001年,鹰眼系统第一次运用于板球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鹰眼系统进入大众的视野却是从网球项目开始的。此后,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羽毛球、台球,以及体操、击剑、柔道这些项目在大赛中也都纷纷开始引入鹰眼系统协助判罚。

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相较于足球、排球、网球这些项目,引入鹰眼系统的时机要稍晚一些。近几年虽也在呼吁将鹰眼系统引入乒乓球项目,但却迟迟没有引入,原因在于乒乓球场地较小,争议球较少,一般情况下的擦网、擦边球临场裁判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判罚。但在2019年的布达佩斯世乒赛女双决赛中,中日对决的第五局9:9的关键时候,出现了一个争议球,日本选手早田希娜发球,中国运动员回球出界,裁判认定该球擦网,判了重发球,而日本运动员认为没有,这场比赛最终由中国队获胜,赛后日本乒协对于比赛中裁判的判罚提出了质疑,因为这一次判罚而引发的争议也促使国际乒联加速了鹰眼系统的使用。因此,在2019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上引入鹰眼系统,这也是鹰眼系统首次在正式比赛中亮相。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挑战规则,分析2019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上的鹰眼挑战案例,从而得出对运动员、裁判员、乒乓球规则以及鹰眼系统自身的思考,以期为中国乒乓球队后续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的训练以及战术安排提供参考,为鹰眼系统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改革的方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上的鹰眼挑战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以“鹰眼系统”、“乒乓球鹰眼系统”等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了解乒乓球及其他项目关于鹰眼系统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思路。

2.2.2 访谈法

作为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通过在乒乓球比赛裁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一些赛事中就本文研究对象对裁判同仁、技术官员、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

2.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梳理本赛事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挑战规则、挑战案例,对乒乓球项目引入鹰眼系统进行相关逻辑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

图1为本次赛事中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鹰眼系统的挑战需要临场裁判和鹰眼回放系统的裁判相互配合[1],在本次赛事中每场需要电视转播的场次均由一名蓝牌裁判员轮流负责监控鹰眼回放系统并对挑战做出最终决定,即IN 或 OUT,Successful 或 Unsuccessful,而临场裁判员根据鹰眼回放系统给出的决定宣布结果,即更改比分或维持原判[2]。

图1 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

3.2 鹰眼系统的挑战规则

201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上首次使用Table Tennis Review(简称TTR,即鹰眼回放系统)。在本次比赛中若运动员对临场裁判的判罚有异议时,可向主裁判提出鹰眼挑战。

提出挑战的时间:运动若想挑战鹰眼,必须在主裁判对本回合做出决定并判分(或重发球、或警告发球),下一回合开始之前尽快提出;可挑战的种类:包括发球违例、发球擦网、球触及球台侧面等,运动员只能针对具体的判罚原因提出鹰眼挑战;挑战的次数:每名(对)运动员每场比赛有2次挑战机会,如果挑战成功则次数不减少,如果挑战失败,则扣除1次挑战机会。

3.3 鹰眼系统的挑战案例

3.3.1 林高远提出挑战

男双首轮中国组合梁靖崑/林高远迎战中国台北组合庄智渊/陈建安,第三局中国组合10:9领先时林高远因发球抛球并未垂直被判失分。林高远提出了鹰眼挑战,最终由于抛起角度超过30度,挑战失败。(如图2)

图2 (来源)中国体育

3.3.2 马龙提出挑战

马龙总共在两场比赛中提出了三次鹰眼挑战,第一次是男单1/8决赛与韩国选手郑荣植的比赛,第三局马龙在2:4落后的情况因发球头部遮挡被判失分,马龙提出鹰眼挑战,鹰眼回放系统显示,球在下落时被脸部遮挡,但击球时无遮挡,系统显示不成功,马龙挑战失败,裁判维持原判。另两次都是男单1/4决赛与同是中国选手的梁靖菎对战,其中一次是在第五局6:4马龙领先的情况下,因被警告发球遮挡,提出了鹰眼挑战,回放系统显示头部遮挡,挑战不成功;第六局7:6时马龙因发球遮挡被判失分,又一次提出鹰眼挑战,挑战结果失败(如图3)。

图3 (来源)中国体育(按挑战顺序先后排列)

3.3.3 刘诗雯提出挑战

在女单1/4决赛刘诗雯对战陈梦的第五局比赛中,此时比分2:1刘诗雯领先并掌握发球权,在本回合相持过程中刘诗雯反手从本方球台外侧向对方球台内侧击球,裁判认定球触及球台侧面,判刘诗雯失分,陈梦得分,刘诗雯提出鹰眼挑战,视频回放显示“IN”,鹰眼判定为擦边,挑战成功,临场裁判改判刘诗雯得分。(如图4)

图4 (来源)中国体育

3.3.4 波尔提出挑战

男双半决赛由德国组合波尔/弗朗西斯卡对战中国台北组合廖振珽/林昀儒,在本场第三局的比赛中,比分2:1时德国组合领先,由波尔发球,该发球被警告抛球高度不够,波尔提出挑战,根据视频回放显示,抛球高度172mm,符合规则中抛球高度不少于16厘米的规定,挑战成功。(如图5)

图5 (来源)中国体育

3.4 鹰眼系统进入乒乓球赛事的思考

3.4.1 关于对运动员的思考

在本次赛事中首次使用鹰眼系统,运动员从提出鹰眼挑战到大屏幕播放 TTR 裁判决定:IN 或 OUT,Successful 或 Unsuccessful再到临场裁判员宣布结果,并做出更改比分(或维持原判、或收回警告)的决定,再重新报分,并宣告运动员还有几次挑战机会,整个流程较为耗时,在这种情况下或多或少会对运动员的情绪造成影响,特别是当鹰眼系统显示的结果与运动员自我认知冲突时,会使运动员在对自我情绪的控制上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众所周知,乒乓球比赛不仅仅是技战术层面的比拼,更多的时候是心理层面的较量,运动员往往会因为情绪造成影响而输掉整场比赛。然而鹰眼系统在乒乓球赛事中的问世,使得乒乓球运动员应当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能够控制自身情绪,把技战术更好地发挥出来。

3.4.2 关于对裁判员的思考

鹰眼系统作为体育竞赛中辅助裁决的手段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能够使得判罚具有一致性,但对裁判的执裁是一种挑战,如果裁判在一场比赛出现错误过多,势必影响裁判执裁的权威性。因此鹰眼的引入对裁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裁判要树立正确的执裁动机。要严格保持执法的公平性,避免任何与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关的、可能对执法有高尚的公正性产生怀疑的联系。特别是引入鹰眼后,对鹰眼裁判员的公正问题是一种挑战。本次赛事的鹰眼裁判员是由蓝牌裁判轮流担任,鹰眼裁判员通过鹰眼回放系统基本上掌握了一些运动员的发球特点以及是否合法等信息也有了相应的判罚依据,当轮到该鹰眼裁判员上场执法时,是否能坚持原则,保证公平公正,这是对裁判员临场工作的考验;其次,裁判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仅要加强裁判工作的学习,还要能够了解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和掌握关于场地、器材以及规则的演变等多方面变化的新信息,结合自身裁判工作的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最后,裁判要增强执裁的胆量。例如在本次赛事中波尔就因抛球高度不够被警告发球,波尔提出鹰眼挑战,鹰眼系统显示抛球高度172mm,挑战成功,但仔细观察波尔的发球,其发球特点是抛球采用中低抛,抛球高度容易引起争议。当运动员再次抛球高度不够时,临场裁判员是否会因为运动员曾鹰眼挑战成功而不敢再判。

3.4.3 关于对乒乓球规则的思考

关于对乒乓球发球遮挡这一规则的思考。在本次赛事中马龙两次被判发球遮挡,两次提出鹰眼挑战,TTR均显示头部遮挡。从TTR中看马龙发球的慢动作,在球下落时头部存在遮挡但是球拍在触球时并没有遮挡,可清晰看出马龙的击球动作。但是由于现行的乒乓球竞赛规则中关于发球遮挡要求确保接发球员能看清发球的整个过程,从接发球方看,球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他(她)们所穿戴(带)的任何物品挡住,并且球一旦被抛起,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及其手臂应立即从球和球网之间的空间移开[3]。因此马龙这两次被判罚符合现行的乒乓球竞赛规则。但其实认真观察本次赛事中其他运动员的发球,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国际乒联应该思考一下这么多优秀运动员的发球都存在问题,那么发球规则的相关条文是否需要修改,如果运动员抛球高度、垂直度均符合要求,但是球在下落过程中头部遮挡、球拍触球时却无遮挡,那么发球方是否从中获利。

关于对鹰眼挑战规则的思考。在本次赛事中,规定了每名(对)运动员每场比赛有2次挑战鹰眼的机会,但在现行的乒乓球竞赛规则中规定了只要没有拖延比赛,运动员可以在除比赛回合中的任何时间接受场外指导,那么运动员在挑战鹰眼时,双方教练员就可在这段时间指导各自的运动员,相当于多了一次暂停的机会。此外,如何预防一些运动员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提出挑战鹰眼,打乱对手的节奏,破坏比赛的流畅和连续性。因此关于鹰眼挑战的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

3.4.4 关于对鹰眼系统的思考

鹰眼系统的引入无疑是为本次赛事提供了高科技的支持,特别是在判定是否为擦边球时,鹰眼系统的必要性就此体现[4],但在屏幕中重播相关画面或三维图像时存在一些缺陷.

乒乓球的擦边相较于网球、羽毛球较为复杂,因为乒乓球桌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乒乓球竞赛规则中规定,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垂直侧面。也就是说乒乓球中所说的擦边指的是擦球桌的上边而不是下边(即侧面)。当球触及球台边缘时,临场裁判主要依据球触及球台的前后路线轨迹来判断该球是触及比赛台面的上边还是下边。如果球首先是从台面上方越过,则认为还击是合法的;若球是从台面下方上升期触及球台,则几乎肯定球触及的是下边;当球是从高于比赛台面的上方且从台外向台内飞行时,要看球触球台后的飞行方向,如果球触台后仍然向上,则有理由推断球触及了比赛台面,但如果球触及球台后向下,则很可能是触及了下边。

在本次赛事女单1/4决赛刘诗雯对战陈梦的第五局比赛中,有一回合刘诗雯回球擦边,裁判员认为擦下边,判刘诗雯失分,此时刘诗雯提出鹰眼挑战,视频回放系统显示擦上边,于是临场裁判员更改了判罚。该球的视频回放系统给出的三维图像并没有显示刘诗雯该球接触球台边缘后的弹起角度,只显示擦上边给出了“IN”的结果,依据不够充分。从比赛录像中观看该球触及球台边缘后是直接向下的,或许中间有一段极其短暂的略高于比赛台面的飞行轨迹,而这段轨迹是人的肉眼无法追踪或捕捉到的。因此对于擦边、擦网这类问题,鹰眼系统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类问题上鹰眼系统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必须展现出球接触球台边缘后弹起的角度,才能真正的判断出究竟是否擦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较为繁琐,对运动员的心理以及比赛的节奏产生较大影响。

2.鹰眼系统的引入使得裁判员的判罚具有一致性,但对裁判员的执裁是一种挑战。

3.鹰眼系统的引入对发球合法性的判罚更加严格,特别是在抛球高度、抛球垂直度以及发球遮挡上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鹰眼系统的引入对辅助判定乒乓球擦边球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回放擦边球的相关画面或三维动图时依据不够充分。

4.2 建议

1.简化鹰眼系统的挑战流程,完善鹰眼系统的挑战规则,运用高科技的同时兼顾赛事的流畅性。

2.提高裁判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临场的执裁胆量,树立正确的执裁动机。

3.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员发球的规范性,并建议国际乒联就现行的乒乓球规则中有关发球的相关条例进行探讨。

4.在判定擦边球时,鹰眼系统给出的三维图像中应展现出球接触球台边缘后弹起的角度。

猜你喜欢
鹰眼裁判员发球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6400万鹰眼变焦四摄realme X50 Pro 5G智能手机
猎击精英:鹰眼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足球鹰眼亮相体博会
不给面子
鹰眼二型多旋翼无人机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