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池塘养殖性能比较

2022-09-24 03:25潘祯祥姜晓东吴仁福成永旭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幼体品系河蟹

潘祯祥 姜晓东 吴仁福 成永旭,3,4 吴旭干,3,4

(1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2 上海道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上海 202161; 3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4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1]。近年来,河蟹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已扩展至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其中长江流域的河蟹养殖规模最大,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目前河蟹养殖的主要养殖对象是未经遗传选育的长江水系河蟹,但由于传统养殖户缺少育种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河蟹近亲繁殖或不同水系河蟹的盲目引进和杂交,逐渐造成长江水系池塘养殖群体1龄蟹的早熟率升高、商品蟹规格偏小和抗病力下降等明显的种质退化现象[2]。性腺和肝胰腺是中华绒螯蟹重要的可食部分,因此中华绒螯蟹商品蟹主要是性腺发育成熟或基本成熟的成蟹[3]。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时间为10—12月,过早或过晚捕捞均会影响其食用价值,因此,该品种上市销售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0月底至12月初[4]。中华绒螯蟹销售时间集中,使得商品蟹销售市场竞争过度,价格波动较大,这不仅导致中华绒螯蟹养殖的经济风险增大,不利于其均衡上市,也给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不同性腺成熟时间的中华绒螯蟹品种培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近10年来,各科研机构已选育出多个河蟹良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7]。但迄今为止,中华绒螯蟹的良种培育主要集中在生长性状上,对性腺成熟时间、抗病力和营养品质等经济性状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研究。本课题组以长江水系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为选育基础群体,以降低1龄性早熟率、提前2龄成熟期和提高成蟹规格为主要选育目标,进行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品系的选育,目前已经选育至偶数年G5扣蟹阶段[1]。

长荡湖地处江苏金坛,是中国河蟹养殖的发源地之一,该地区河蟹具有营养品质高、产量高及养殖效益高等特点。由于长荡湖地区的河蟹苗种来源不明晰、质量参差不齐、养殖效果不稳定,缺乏与长荡湖地区自然条件和养殖模式相匹配的河蟹良种,已成为制约长荡湖地区河蟹产业升级的瓶颈。为解决金坛长荡湖地区没有本土河蟹选育品种的问题,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7年开始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协助下进行河蟹新品种“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的选育研究工作,目前已选育至G2扣蟹阶段。尽管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已经在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区域进行中试,但尚缺乏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池塘试验结果[8-9]。为进一步推广本课题组选育的3个河蟹品系,探究这些品系在不同养殖区域的适应性,本研究在江苏东台的扣蟹养殖基地进行了养殖试验,比较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了解中华绒螯蟹良种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选育进展,同时也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大眼幼体来源

试验用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均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如东河蟹遗传育种中心,繁育大眼幼体所使用的亲本于2019年11月挑选自常州金坛。各群体亲本管理和幼体培育均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进行,所得大眼幼体于2020年5月上旬运至位于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的澳凌蟹种培育基地进行室外池塘养殖。各品系亲本的体质量和数量详见表1。

表1 各品系亲本信息

1.2 饲料投喂及养殖管理

养殖试验于澳凌蟹种培育基地的12口扣蟹池塘中进行,每个品系组设置4口平行池塘,每口池塘面积均为2 400 m2左右。放苗前在池塘内均匀栽植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为扣蟹提供隐蔽场所,水花生栽植面积占水面的60%左右。2020年5月中旬,向各池投放6.0 kg对应品系淡化后大眼幼体,放苗后按表1的投饲模式进行投喂,其中扣蟹1#、2#和3#饲料(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粒径分别为1.2、1.6和1.8 mm(见表2)。

表2 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策略

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饲量,并记录各池的每日实际投饲量;每周测定1次池塘水体的pH、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夏季要及时疏整池塘中的水花生,防止水花生疯长,影响扣蟹正常活动;在扣蟹“6壳”(第6次蜕壳)后,定期使用阿维菌素泼洒水花生叶片,防治水花生叶甲虫,每5~10 d进行1次消毒和改底,视池塘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夏季每3~5 d加注1次新水,保证水质符合河蟹生长要求;每天早、晚(5:30和21:30)各巡塘1次,查看河蟹活动情况。

1.3 数据采集

1.3.1 生长情况

自7月份开始,每月中下旬采样测量蟹的生长情况。具体方法为:用抄网从每口池塘中各随机采集200只个体,用干毛巾轻轻擦拭蟹体表的水分后,采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精确到0.01 g),记录每只蟹的性别和体质量,最后统计各性别扣蟹的总体质量。据此计算体质量增长率(RWG,%)和特定生长率(RSG,%/d),计算公式如下。

RWG=100×(Wt-Wt-1)/Wt-1

(1)

RSG=100×(lnWt-lnWt-1)/D

(2)

式(1)~(2)中,Wt为第t月蟹的平均体质量(g),Wt-1为第(t-1)月蟹的平均体质量(g),D为采样的间隔时长(d)。

1.3.2 平均体质量、产量和规格分布

养殖试验于11月中旬结束。从每口池塘中随机捞出200只扣蟹,统计雌、雄蟹的体质量,并根据张列士等[10]的方法判断蟹是否达到性成熟,由此计算每口池塘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和1龄性早熟率。对所有捕获的非早熟扣蟹按体质量进行以下规格划分:<4.0 g、4.0~5.9 g、6.0~7.9 g、8.0~11.9 g、≥12.0 g,分别统计各规格区间的比例。根据12口池塘最终的扣蟹出售量、平均规格和早熟蟹的情况,分别计算每口池塘非早熟扣蟹的产量、早熟蟹产量和总产量(早熟蟹+正常扣蟹),并据此计算大眼幼体的培育成活率和早熟率。根据整个试验期间投喂的饲料总量和蟹的总产量,计算饲料系数(FCR)。

饲料系数=消耗饲料的总质量/最终产出蟹的总体质量

(3)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 2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Levene方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当不满足齐性方差条件时进行反正弦或平方根处理,用t检验检查3个群体各指标间的差异性,当数据转换后仍不满足齐性方差时,采用Mann-Whiteny U test进行非参数检验。设P<0.05为差异显著。采用EXCEL 16.0和GraphPad Prism 9软件绘制相关图表。

2 结果

2.1 扣蟹阶段的生长情况

不同品系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的体质量变化情况见图1。整体上,“长荡湖1号”B系在7—11月平均体质量最大,2龄早熟品系则最小,但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2为各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养殖阶段体质量增长率(RWG)的变化情况。由图2可见,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长荡湖1号”A系在7—8月RWG最高,而在8—9月RWG最低,10—11月期间2龄早熟品系的RWG最高,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长的增加,各品系扣蟹的体质量增长率在8—9月期间先显著降低,随后在9—10月基本保持不变,在10—11月期间又显著降低(P<0.05)。各品系扣蟹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RSG)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情况与体质量增长率(RWG)基本一致(见图3)。

2.2 最终养殖性能和规格分布

3个品系扣蟹的养殖性能情况见表3。3个品系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品系正常扣蟹产量、1龄早熟蟹产量以及总产量的情况同样依次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其中正常扣蟹产量和总产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之相反,3个品系1龄早熟蟹的比例(按体质量计算)从低到高顺序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从饲料系数看,“长荡湖1号”B系的FCR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P<0.05)。各品系之间成活率和饲料成本的差异较小,成活率均在10%左右,饲料成本均在12元/kg左右。

表3 3个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的最终养殖性能

各品系扣蟹最终规格的分布情况见图4。各品系扣蟹最终规格主要集中于6.0~7.9 g和8.0~9.9 g两个中等规格范围内。在<4.0 g和4.0~5.9 g两个小规格范围内,2龄早熟品系扣蟹所占比例最高。在10.0~11.9 g和>12.0 g两个大规格范围内,“长荡湖1号”B系扣蟹所占比例最高,2龄早熟品系扣蟹所占比例最低,但各品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图4 3个品系中华绒螯蟹亲本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最终规格分布

2.3 经济效益分析

3个品系中华绒螯蟹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效益比较情况见表4。饲料、苗种费、池塘租金和人工费为4项主要养殖投入,占扣蟹养殖总投入的80%以上。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的投入成本分别为158 029.5、176 347.2和207 924.3元/hm2,收入方面由于扣蟹价格“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因此,“长荡湖1号”B系的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系。

表4 3个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的养殖效益比较 单位:元/hm2

3 讨论

河蟹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是养殖户极为关注的技术关卡,也是衡量河蟹苗种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11]。本研究将不同品系大眼幼体在相同养殖环境和管理条件下培育,通过比较3个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1龄性早熟率、饲料系数、产量及经济效益,探究不同品系河蟹良种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方面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各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与其亲本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即“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该结果与前人研究中“长荡湖1号”选育第一代在扣蟹阶段生长性能较好的结果相一致[9]。这可能是由于河蟹与体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均拥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亲本规格差异在其子代的生长性能上有所体现[12-13]。本试验中,各品系扣蟹在整个养殖期间的RWG和RSG均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这可以解释为扣蟹在9月份经历了一次蜕壳高峰,导致9月份扣蟹RWG高于8月份和10月份[8,14]。本试验中,“长荡湖1号”B系的FCR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并且与“长荡湖1号”A系差异显著(P<0.05),这种FCR与总产量(生物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甲壳动物的养殖试验中也有类似的发现[15-16]。

扣蟹的经济效益主要由扣蟹的售价及产量所决定。近年来,养殖户对大规格母本所产扣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2龄早熟品系推广力度不足,这都导致“长荡湖1号”B系的售价远高于2龄早熟品系。另外,本研究中,“长荡湖1号”B系的最终产量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和2龄早熟品系,因此其最终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系。总体上看,“长荡湖1号”A系和B系在扣蟹养殖阶段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2龄早熟品系有待进一步开发及推广。

猜你喜欢
幼体品系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