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和平”的隔空对话

2022-09-25 12:24曹然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战事诺夫科尔

曹然

俄乌战事爆发之初,社交媒体直播和双方密集的信息战,让人们惊呼“透明战争”的时代来临,遍地真假难辨的消息也让新闻报道者深感棘手。半年多过去,9月以来乌军的“反攻”让我们看到信息时代的另一种战争:战地记者和网络信号被隔绝在战场之外,官方战报刻意回避时间地点,即使是西方专业军事智库也直言无法跟进真实动态,媒体更无从下手。技术,可以带来“透明战争”,也能制造“迷雾战场”。

那么就不谈战场,谈谈我实实在在见到的双方人物。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科尔图诺夫,是2月24日后极少数和西方同行保持对话的莫斯科政策界人士之一。于是,约他视频通话变得很难,常要经历“请等等,我被和基辛格的对话困住了”、“你刚和芬兰专家聊过,我也正和他们的大使通话”之类的沟通。于是采访方式变成电话,更便利也更匆匆。最近一次,总算再“见面”。一眼看去,他明显老了。当然,海量的新闻影像告诉我们,俄乌之间,为这场战事“一夜白头”的又何止一人。

看到“老科”,不能不想起稍早前采访乌克兰政府高级官员科里涅维奇。打开摄像头,我吃惊于他的年轻。他是总统泽连斯基领导的法律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做了多年的驻克里米亚特使,却只有30多岁。和我对话时,“小科”刚从欧洲打了一圈“法律战”归来,未见疲态,倒是兴奋地谈起与莫斯科进行政治、法律博弈的诸多构想。

某种意义上说,乌克兰危机是两代人的对决,基辅决策层的年轻广为人知且富有争议。当“老科”在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实习时,“小科”才刚出生不久。俄罗斯的军改由多位资深将领操盘,听说乌克兰军改的幕后主持者却是2014年顿巴斯内战后崭露头角的几位年轻顾问。

和双方接触时,我发现他们也有诸多共同点。他们都有与欧陆其他地区不同的“硬核幽默”。乌克兰议员发来照片说:“看,我在基辅的炮火声中吃茶。”科尔图诺夫说:“别担心,如果真爆发核战争,我会通知你。”他们最本质的相似之处,是苏俄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气质,都像从托尔斯泰或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中走出的人物。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和平的追求。因而,虽然双方都表示自2月以来再未和战线另一边的同行对话,我还是将他们对和平的期盼一起列在封面文章的结尾,就算是一次“隔空对话”吧。

34/2022 總第1060期

希望战事早日平息。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我居然把这篇文章读完了,不过读完以后我倒觉得很遗憾。一个建筑被拆了二十年了,又重新复建起来。还是不是文物?四扇屏木门呢?木匾呢?保护我们的文脉太难了。(@沧浪客)

猜你喜欢
战事诺夫科尔
木兰从军
中国最早记载的一场战事竟因盐而起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
援越抗美战事回忆点滴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Novoselova玛莎·诺夫斯洛娃【英国】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