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瓦瓦州,科亚梅德尔索托尔市,库奇洛帕拉多村,奥罗拉矿

2022-09-26 11:39智利德斯里维斯JeandesRivires
宝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罗拉晶体标本

文/[智利]简·德斯·里维斯(Jean des Rivières)

插图/葛若雯 翻译/龚浩然

引 言

奥罗拉矿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州的东北部,是一处小型曼托式矿床(译者注:“曼托式矿床”,指沿着岩层平面以毯状形成的矿床)。1829至1940年间,这处矿床罕有产出。然而当矿物收藏者和矿工再次来到采过的矿坑时,发现矿囊里产生了品相非常好、光泽度高的双锥状钼铅矿,浓艳的红色犹如钒铅矿一样引人注目。

位置、环境和交通

奥罗拉矿位于奇瓦瓦州东北部,坐落在库奇洛帕拉多山脉(Sierra Cuchillo Parado)中的奇瓦瓦沙漠中,东马德雷山脉(Sierra Madre Oriental)的最北端,距墨西哥奥希纳加市(Ojinaga)和美国普雷西迪奥市(Presidio)之间的国境线以西45千米,距孔乔斯河(Rio Conchos)北段3千米。该矿的入口位于科亚梅德尔索托尔市库奇洛帕拉多村东北5千米处,海拔1070米。库奇洛帕拉多村距科亚梅镇20千米,距奇瓦瓦镇东北部约150千米。

去往矿区需从墨西哥16号公路(奇瓦瓦—奥希纳加段)出发,随后驶入通往库奇洛帕拉多的公路,这条路的入口位于科亚梅(Coyame)和埃尔福丁(El Fortin)之间。从库奇洛帕拉多出发,沿着土路向东和向北行进(这些土路维护不善,最好驾驶越野车。目前大部分道路已经被冲走了),行驶一小时后便能抵达村庄,但途中可能需要清理路上的石块,还可能不慎掉入沟壑。之后徒步两个小时穿过山脉,最终抵达矿区。

图2 如今的库奇洛帕拉多村入口,这里是墨西哥革命的发源地

历 史

1828年10月,墨西哥独立战争后,一名农民在雨后发现了这处矿床。当时他看到山上有强烈的反光,便去寻找反光的来源,四天后他找到了矿脉。由于资金有限,他无法开采矿床。1829年7月,他将矿床的开采权转让给了何塞·伊格纳西奥·朗基洛上尉(Captain José Ignacio Ronquillo),后者获得了矿床的所有权,并于同年11月进行开采。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也将矿床的发现归功于何塞·伊格纳西奥·朗基洛上尉。1831年,首次尝试性的开采结束,一处浅坑中产出了每吨含银量约147.75克的铅矿石,矿工们现场熔炼了这些矿石。当时这里被称为“库奇洛帕拉多矿(Real de Cuchillo Parado)”,“Real”一词源自旧西班牙法律,意为“属于国王的”,该法律规定矿山是皇家财产。

关于该矿早期开发的其他记录已不可考。1883年,达尔格伦(Dahlgren)将该地区称为“采石场”,这表明在1883年以前,除了1829年至1831年间朗基洛上尉短暂的试开采外,该矿没有经历大规模勘探或开采活动。

1883年,墨西哥总统波菲里奥·迪亚兹(Porfirio Diaz)修订了采矿相关法典,将管理矿业的权利赋予墨西哥国会,并允许个人拥有地下资源。修订后的采矿相关法典旨在促进对采矿业的投资,也确实收效显著。然而,美国的利益集团很快控制了墨西哥的矿业,这不仅使墨西哥企业家们深感不安,更招致了本地居民尤其是北方居民的不满。修订后的法典允许矿山向矿工支付代金券,但这些代金券只能在矿业公司的商店中使用。这对本土企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托里比奥·奥特佳(Toribio Ortega)是库奇洛帕拉多的一名商人。他组织起义反抗波菲里奥·迪亚兹政权,于是库奇洛帕拉多成了1910年墨西哥革命的摇篮。

图3 托里比奥·奥特佳(Toribio Ortega,右二)和潘乔·维拉(Pancho Villa)在库奇洛帕拉多

图4 奥罗拉矿和两处矿口的尾矿堆,从远处拍摄

1904年,埃内斯托·马德罗(Ernesto Madero)和他的兄弟们以15000墨西哥比索(折合人民币约4935元)的价格从唐弗朗西斯科迪亚兹(Don Francisco Diaz)手中买下了奥罗拉矿的所有权,并成立了奥罗拉和安内萨斯矿业公司,工程于1905年12月开始,期间修建了一条通往旧工作面底部的隧道。布伦斯(Burrows)曾记录了一次现场考察的状况:底部的工作面中,矿脉约5.92米宽,矿石含铅量约40%,每吨含银量约113.4克;一处深约50米的暗井四周有大量铅矿石,在开采此处暗井时,矿工采出了25吨钼铅矿。布伦斯认为,钼铅矿的产出是该矿最具价值也是最有意思之处。这25吨钼铅矿被运到蒙特雷(Monterrey)冶炼厂,卖了12500墨西哥比索(折合人民币约4114元),覆盖了采矿的支出。此外,布伦斯提到:此地发展受困于交通不便。堪萨斯城和东方铁路的完工,将使该地区附近48.28千米范围内拥有铁路线,从而使该矿有机会盈利。

据埃蒙斯(Emmons)1917年记载:奥罗拉矿有钒铅矿产出,和钼铅矿及其他铅矿石共生。这可以作为奥罗拉矿在任何时候都有大量钒铅矿的唯一记录。据斯普尔(Spurr)1920年记载:奥罗拉矿出产的富含钼的矿石被运往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郡的伦纳德·伍斯特(Leonard Worcester)处,此人在纽约的沃格尔斯坦公司(L. Vogelstein & Co.)工作,后者曾是一家德国金属公司的分公司。

图5 摘录自1909年1月31日劳罗·肯菲尔(Lauro Kempher)写给里基茨博士(Dr. L. D. Ricketts)的信,信中描述了奥罗拉矿。彼得·梅高(Peter Megaw)收藏。

20世纪20年代早期,墨西哥革命后,佩诺尔斯公司(Industrias Peñoles)开始向马皮米市(Mapimí)以外扩张,此前其主要经营区域一直在马皮米市内。1926年,该公司作为“科亚梅·奥罗拉联盟(Unidad Aurora,Coyame)”的一员展开业务,不过其勘探和开采活动没有持续多久,大约于1928或1929年结束。

奥罗拉矿场可能在20世纪30年代已投入运营,矿场有3户人家,共21人。据纳塔拉(Natera)2012年记载,69岁的蒂伯科·瓦伦西亚(Tiburco Valencia)可能是负责人,另外两户是纳瓦雷特(Navarrete)和卡西利亚斯(Casillas)。

冈萨雷斯(Gonzalez)于1946年提到:1928年,库奇洛帕拉多矿场的矿石产量为18吨,平均含铅量为36.7%,每吨含银量224克;1932年,产量为20吨,平均含铅量12.2%,每吨含银量50克;1936年,产量为188吨,平均含铅量22.7%,含银量每吨101克,并含一些铜。冈萨雷斯还提到,该矿已经停产有一段时间了。

在此之后,未再发现生产记录的相关数据,这表明该矿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已被关闭。

矿产资源委员会的调查员洛佩斯(O. M. Lopez)于1978年调查了该矿。据他描述,该矿的矿井有两层。第一层在已知矿层上方延伸了300米;第二层更具探索性,在已知矿层之上延伸了600米。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佩诺尔斯公司一直是矿山周边0.2平方千米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该矿床尚待进一步开发。

图6 产自奥罗拉矿的双尖钼铅矿,2.2厘米,利哈伊矿物(Lehigh Minerals)收藏并拍摄

图7 产自奥罗拉矿的双锥钼铅矿连生晶体,共生方解石和砷铅矿,后面有一些酒杯状钒铅矿晶体,尺寸2.4厘米,德斯·里维斯(Des Rivières)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Jean—Luc des Rivières)拍摄

地质学

下文主要摘自布伦斯、洛佩斯、梅高、亨宁斯以及墨西哥地质调查局的出版文献:奥罗拉矿位于奇瓦瓦褶皱带上,后者是墨西哥冲断带的一部分,以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为主。该矿床属于墨西哥高温碳酸盐岩交代型矿床的一种。不过,由于银含量较低(低于每吨150克),梅高认为奥罗拉矿可能是介于密西西比河谷型和高温碳酸盐岩交代型之间的一种矿床,类似于艾瑞肯—阿胡马达矿(Erupción—Ahumada mine)和埃佩克斯矿(Apex mine),后两者在《矿物学记录》上均有记载。

奥罗拉矿主要由奥罗拉组(Aurora Formation)的石灰岩组成,该组于1910年被首次描述,得名于奥罗拉矿附近露头的岩性。近来采用的一种新命名法综合考虑了整个区域的名字和跨越边界的单元(比如墨西哥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国界),根据此种命名法,奥罗拉组也可以称作“格伦罗斯组(Glen Rose Formation)”。格伦罗斯组的地质年代约为9800万至1.13亿年,属于下白垩纪,由含有化石的礁灰岩组成,形成1至2米厚的岩层。该组下方为塔毛利帕斯组(Tamaulipas Formation)的石灰岩和页岩,上方是由富含黏土的石灰岩和页岩层交替组成的沃纳特组(Walnut Formation)。在奥罗拉矿中,格伦罗斯组位于圣何塞努梅罗乌诺向斜构造(San José Numero Uno syncline)的西翼,呈南北走向,向东倾斜50度至60度。这种折叠结构形成了如今的库奇洛帕拉多山脉(Sierra Cuchillo Parado,意为“直立的刀”)。矿床位于格伦罗斯组下部和塔毛利帕斯组的交界处。

奥罗拉矿规模很小,储量不到10万吨,成因是水热矿化。矿物组成包括以白铅矿为主的次生碳酸盐、原生方铅矿和氧化锌,以及脉石中的石英、方解石和石膏。矿体大致沿石灰岩的层理分布,但在地表附近的一些岩层中沿对角线穿过。矿体长约120米,宽20至25米,厚0.2至1.5米,露头主要由中等品位的氧化铁、碳酸铅、大量石英和少量银组成。

图8 产自奥罗拉矿的半透明钼铅矿单晶,尺寸2.5厘米,德斯·里维 斯(Des Rivières)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拍摄

图9 产自奥罗拉矿的双尖钼铅矿共生方解石,尺寸3.1厘米,阿肯石通矿物(The Arkenstone)收藏并拍摄

图10 产自奥罗拉矿的钼铅矿和白云石,基岩是褐铁矿,尺寸5厘米,罗布·赛克(Rob Thacker)收藏,米格尔罗·梅罗曾经的藏品(Miguel Romero),乔·巴德(Joe Budd)拍摄

图11 产自奥罗拉矿的板状半透明钼铅矿共生方解石,尺寸4.7厘米,彼得·梅高收藏,杰夫·斯科维尔拍摄

收藏历史

产自奥罗拉矿的标本在市场上不太常见,达到展柜尺寸或更大的标本则更为罕见。总的来说,品相最好的无损伤标本一般只有手指大或者更小。

虽然奥罗拉矿的开采历史可追溯到1829年,但该矿最老的标本采于20世纪初。1908年,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的知名矿商拉扎德·卡恩(Lazard Cahn)处购买了两件来自库奇洛帕拉多村奥罗拉矿的钼铅矿标本。其中一件标本上有大约2厘米的双锥状晶体,而另一件标本是亮橙色的块状晶体,最大的晶体约6毫米。

1909年,劳罗·肯弗尔(Lauro Kempher)称该矿正逐渐枯竭,但产出的钼铅矿是他所见过最大最完整的。布伦斯也强调了奥罗拉矿在收藏价值方面的潜力:“这处矿床的突出特点是底部有数个矿囊,包含数百磅至一吨的钼铅矿,且大部分是非常漂亮的晶簇。”

1926至1942年,威廉·F·福沙格(William F.Foshag)曾多次前往墨西哥,期间他为史密森学会找到了数件标本,哈佛大学矿物学与地质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3件钼铅矿。这些标本尺寸为5至7厘米,呈现了块状和双锥状的晶体习性。

1945至1995年间的相关资料很少。不过根据个人藏家的藏品推测,奥罗拉矿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有一大批标本产出。

梅高提到,1995年在奥罗拉矿中发现了数个含有钼铅矿的矿囊。据库珀(Cooper)记载,1995年10月慕尼黑矿展上,展出了一件来自奥罗拉矿的钼铅矿标本,整体尺寸6厘米,主晶1.5厘米,晶体亮橙色并共生方解石,由蓝天矿业(Blue Sky Mining)的丹·贝尔彻(Dan Belcher)采集得到。

据摩尔(Moore)记载,1996年的图森矿展上,加里纳矿石商店(Galena Rock Shop)的迈克·伯格曼(Mike Bergmann)大约有5件小尺寸的奥罗拉矿钼铅矿标本(不过伯格曼在展会现场只带了一件小标本和一件展柜级的大标本),是1996年1月采集到的,晶体为橙色,带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具有方形边缘,约3厘米宽、7毫米厚。

1998年又有一批标本产出,大约40件,但其中仅有25件品相较好,晶体呈双锥状,双端完整且锐利,尺寸可达3厘米。

据斯科维尔2000年记载,蓝天矿业在2000年5月的科斯塔梅萨春季矿展上展出了一批大小不一的标本,品相很好。图14中展示的是其中一件—呈焦糖色的板状钼铅矿晶体。

图1 位置图

图12 产自奥罗拉矿的双锥钼铅矿晶簇,共生方解石和砷铅矿,尺寸3厘米,德斯·里维斯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拍摄

图13 产自奥罗拉矿的钼铅矿晶体,基岩是方解石,杰夫·斯科维尔拍摄

图14 产自奥罗拉矿的板状斜边钼铅矿,主晶1厘米,德斯·里维斯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拍摄

2015年7月,当地矿工采集了一小批标本,约30件,主要是拇指矿和小尺寸钼铅矿标本,晶体呈双锥状;也有几件钒铅矿和羟钒锌铅石(Descloizite)标本。矿工说该矿井已经枯竭,除非有人能破坏支撑柱向上方开采。

矿物学

下文仅描述奥罗拉矿出产的矿物,不包括附近的其他矿山,比如奥罗罗矿(Oruro Mine)、拉斯维加斯地区(Las Vigas Area)和帕切罗矿区(Pacheco Camp)等。

1898年,也就是奥罗拉矿被发现的70年后,阿奎莱拉(Aguilera)在《墨西哥共和国矿物学物种的系统和地理目录(Catálogos sistemático y geográfico de las especies Mineralógicas de la República Mexicana)》一刊上发表了墨西哥的第一份矿物列表,列举了拉斯维加斯地区出产的含铜矿物,然而奥罗拉矿并不富铜。1923年,萨拉查·萨利纳斯(Salazar Salinas)在墨西哥地质调查局第40和41期简报上首次发表了奥罗拉矿的矿物列表,列出了白铅矿、钒铅矿和钼铅矿。潘兹纳(Panczer)在其著作《墨西哥矿物》中,更加详细地描述了奥罗拉矿产出的钼铅矿和钒铅矿,并将羟钒锌铅石加入矿物列表,但忽略了白铅矿。

一、方解石 CaCO3

判断标本产地有时可以借助其共生的方解石的特征。与许多产地不同的是,奥罗拉矿的方解石晶体经常长在钼铅矿或钒铅矿晶体上,晶形复杂,呈白色或无色透明,大小为1至8毫米。在部分标本中,方解石是钼铅矿晶体的基岩,带有砷铅矿包裹体的透明方解石则十分罕见。白色方解石常以颗粒状集合体存在。

奥罗拉矿也产出偏三角面体的白色方解石,晶体粗糙。哈佛大学地质博物馆有一件这样的藏品。

二、白铅矿 PbCO3

虽然潘兹纳(Panczner)在其著作中没有列出白铅矿,但氧化型矿床周围大量的石灰岩使我们不难想到其中有白铅矿。据卡莱拉(Carrera)1904年记载:奥罗拉矿中有含银的白铅矿,并含有稀有的含钒矿物。不过据笔者所知,该矿尚无具有收藏价值的白铅矿标本产出。

三、羟钒锌铅石 Pb(Zn,Cu)VO4(OH)

羟钒锌铅石通常为橙色至红棕色,呈微小的柱状晶体,形成皮壳状晶簇或交代钒铅矿,有强烈光泽。如果被交代的钒铅矿晶体细长,那么交代后可形成雕塑般的标本,这种标本一般被称为“假象钒铅矿”,但通常情况是羟钒锌铅石在部分被交代的钒铅矿表面形成一层厚壳,成为外附同态体(epimorph)而不是假象。

羟钒锌铅石有时也呈圆片状晶体,长在氧化型基岩上,偶尔和钼铅矿共生。

四、白云石 CaMg(CO3)2

白云石很常见,菱面体白云石晶体经常和钼铅矿共生,扭曲成鞍形,晶体可达5毫米。米格尔·罗梅罗(Miguel Romero)有一件非常好的钼铅矿共生白云石标本,和方解石一样,该矿的白云石也十分独特。

图15 产自奥罗拉矿的钒铅矿晶簇,尺寸7.7厘米,阿肯石通矿物收藏并拍摄

图16 产自奥罗拉矿的羟钒锌铅石,最大的晶体约3毫米,整体4.5厘米,德斯·里维斯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拍摄

图17 产自奥罗拉矿的羟钒锌铅石交代钒铅矿,共生方解石,尺寸3.3厘米,彼得·梅高收藏,杰夫·斯科维尔拍摄

图18 产自奥罗拉矿的针状钒铅矿,长在羟钒锌铅石上,尺寸5厘米,德斯·里维斯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拍摄

图19 产自奥罗拉矿的羟钒锌铅石交代钒铅矿,尺寸9.7厘米,伊恩·惠特洛克(Ian Whitlock)收藏并拍摄

五、方铅矿 PbS

方铅矿是该矿主要的硫化物矿物。然而,笔者尚未发现类似于附近爱佩克斯矿(Apex Mine)出产的展示级标本。

六、砷铅矿 Pb5(AsO4)3Cl

该矿出产的砷铅矿具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颜色为黄色至橙色,晶体1到2毫米,柱状晶体可以形成最大约7毫米的球状集合体。砷铅矿和钼铅矿可共生在围岩上,或者共生在钼铅矿的晶体边缘,也可被包裹在透明方解石中。库克(Cook)于2001年描述了一块“品相不错的”砷铅矿,共生羟钒锌铅石、钒铅矿和钼铅矿,不过笔者尚未发现2毫米以上的砷铅矿单晶。

七、银 Ag

据特里·华莱士(Terry Wallace)记载,在奥罗拉矿石膏的包裹体中发现了银。既然该矿产出铅和银,那么应该会有自然银,不过这些银的品质非常低。

八、钒铅矿 Pb5(VO4)3Cl

奥罗拉矿中钒铅矿很常见,通常含砷,即钒铅矿的含砷变种。较小的晶体约1.2厘米,晶形为六棱柱,结晶良好,晶体表面平滑、边缘锐利;较大的晶体通常中部凹陷,不如小晶体锐利,尺寸可达3厘米。晶体颜色呈棕色到深棕色。钒铅矿经常羟钒锌铅石交代,这种情况下钒铅矿呈圆滑的针状晶体。

该矿出产的标本中既有单独的钒铅矿,也有共生钼铅矿的钒铅矿,以及外面包裹有羟钒锌铅石的标本。方解石常与钒铅矿共生,米格尔·罗梅罗(Miguel Romero)曾收藏的一件标本就是锐利的钒铅矿晶体在无色透明的方解石基岩上。钒铅矿晶簇常呈稻草人状。

九、钼铅矿 PbMoO4

奥罗拉矿的钼铅矿有三种晶形。其中最常见的晶形是橙红色到橙棕色的双锥状晶体,最大可达3厘米,中等至明亮光泽。晶体通常是双端的,有尖锐或断掉的末端,有些晶体是半透明的。

板状的钼铅矿相对少见,常以晶簇状产出,单晶尺寸可达2厘米,类似于洛斯拉门托斯(Los Lamentos)的标本。最常见的颜色是橙色到焦糖色,光泽很好。晶体通常具有方形边缘,但也有斜边的晶体。

块状的钼铅矿非常少见,晶体可达3厘米,呈分散的单晶或是堆叠的多晶产出。

方解石、羟钒锌铅石、白云石、砷铅矿和钒铅矿均可和钼铅矿共生,钼铅矿晶体通常长在白色的方解石围岩上。

图20 产自奥罗拉矿的羟钒锌铅石交代钒铅矿,共生方解石,尺寸2.5厘米,瑟夫·弗雷里奇(Joseph Freilich)收藏并拍摄

一些疑问

我们常常见到其他一些标签为“库奇洛帕拉多,拉·奥罗拉矿(La Aurora mine,Cuchillo Parado)”的矿物,但是此类矿物是否真的产于此地十分可疑。比如,交代或覆盖在偏三角面体方解石表面的萤石更容易使人想到圣尤拉利亚矿区(Santa Eulalia camp)。一般而言,圣尤拉利亚矿区是来自奇瓦瓦各地标本的集散地,曾出现过产地错标或者描述错误的情况。此外,圣尤拉利亚矿区的别名之一就是“拉·奥罗拉(La Aurora)”。

据说奥罗拉矿产有钡砷磷灰石[编者注:英文名Morelandite,化学式CaBa(AsO)Cl],以交代钒铅矿的假象存在。矿商和收藏者手中偶尔有一些标注为“钡砷磷灰石”的标本,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标签应是“羟钒锌铅石或覆盖钒铅矿”。钡砷磷灰石首次发表于1977年,产于瑞典,是砷铅矿的含钡类似物。

图21 产自奥罗拉矿的羟钒锌铅石交代钒铅矿,共生方解石和砷铅矿,德斯·里维斯收藏,简卢克·德斯·里维斯拍摄

猜你喜欢
罗拉晶体标本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有只象鼻爱聊天
圆梦歌舞厅
罗拉的礼物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罗拉的自行车
显微摄影呈现晶体梦幻色彩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