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特征及与血清BMP-2、EGF的关系

2022-09-26 06:17赵兴泉高丽君顾珊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球型偏曲鼻甲

赵兴泉, 钟 渠*, 高丽君, 顾珊珊, 李 佳, 陈 茜

1.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耳鼻咽喉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2. 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真菌球型鼻窦炎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在所有慢性鼻窦炎中占比6%~13%,目前认为发病同抗菌药物应用、环境以及免疫力降低有关,研究发现鼻中隔偏曲是发病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达到鼻中隔两侧的气道阻力均衡会导致宽敞一侧鼻腔结构形成代偿,最终引发中鼻道窦口复合体通道狭窄,部分患者可出现钙化及鼻窦骨壁增厚[1]。CT检查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患者病变部位、范围与性质,但是具有辐射性,不适宜反复检查[2]。近年来,血清学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骨质重塑过程在鼻窦炎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可以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BMP-2可以促进骨形成,通过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增殖、分化和成熟[3];表皮生长因子(EGF)则是人体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组织形成,但目前两种因子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中研究较少[4],是否同患者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结构变化存在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以CT检查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结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结构变化与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就诊的106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3例、女性43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4.40±4.82)岁。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3.03±4.90)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5]中的真菌球型鼻窦炎诊断标准;在我院行CT检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有头面部手术、放疗史。

1.2 方法

1.2.1CT检查

仪器:东芝公司提供的64排128层螺旋CT,螺距:0.828,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自硬腭至额窦进行扫描,常规开展轴位与冠状位软组织窗和骨窗扫描,层厚:5 mm,层距:5 mm。由2名五年以上影像经验医师进行独立阅片诊断,分析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中鼻甲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及Haller气房的情况。

1.2.2实验室检查

抽取晨起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线条件:2000 r/min离心30 min,将样本置入-40 ℃冰箱储存待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日立公司提供(7600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BMP-2和EGF浓度,使用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等结构比较

观察组患者鼻中隔偏曲,以及中重度偏曲、高位偏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鼻甲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及Haller气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等结构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BMP-2、EGF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BMP-2和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MP-2、EGF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与血清BMP-2、EGF水平关系

观察组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血清BMP-2和EGF水平明显高于无鼻中隔偏曲患者(P<0.05);观察组中重度偏曲患者血清BMP-2和EGF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偏曲患者(P<0.05);观察组高位偏曲患者血清BMP-2和EGF水平明显高于低位偏曲患者(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与血清BMP-2、EGF水平关系

2.4 观察组中鼻甲气化等结构变化与血清BMP-2、EGF水平关系

观察组有中鼻甲气化患者血清BMP-2和EGF水平明显高于无中鼻甲气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MP-2和EGF与是否有钩突偏曲、是否有钩突肥大、是否有筛泡过度气化、是否有Haller气房无明显关系(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中鼻甲气化等结构变化与血清BMP-2、EGF水平关系

3 讨论

真菌球型鼻窦炎属于临床常见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真菌孢子长时间留存在鼻腔鼻窦中清除不及时导致萌芽繁殖,菌丝缠绕形成真菌球,随呼吸运动而进入鼻腔、鼻窦内,当鼻窦的自然开孔受到阻塞,鼻窦内环境发生改变后人体正常的鼻窦黏膜结构受到破坏,真菌极易定植导致病发[6]。CT检查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诊断真菌球型鼻窦炎的影像手段,成像清晰,对鼻腔鼻窦解剖结构显示较好[7]。

本研究分析了CT检查下真菌球型鼻窦炎CT特点,发现鼻中隔偏曲、中重度偏曲、高位偏曲比例较高,研究发现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偏曲患者由于中鼻甲受压发生外移,中鼻道狭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过程受阻,导致真菌球型鼻窦炎的发生。同时宽敞侧中鼻甲、中鼻道乳膜过度代偿性增厚会造成中鼻道两侧勃膜彼此贴近,中鼻道狭窄、纤毛清洁输送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影响鼻窦引流[8]。中重度偏曲占比较高提示此类患者更容易罹患此病,其中尤以上颌窦炎、筛窦炎、额窦炎多见,提示了发病主要以开口在中鼻道的副鼻窦为主,鼻道狭窄、中鼻甲受压、变形移位等情况影响鼻窦开口通畅程度,或者由于反复感染造成鼻腔受阻[9]。

研究还发现,CT观察下观察组中鼻甲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及Haller气房比例更高,也最为常见,钩突偏曲或者肥大会影响上颌窦、筛窦和额窦引流通道,同时造成鼻中隔偏曲,引发真菌球型鼻窦炎的发生[10]。中鼻甲气化则也较为常见,会引发鼻中隔偏向对侧,较大的泡性中鼻甲造成中鼻道压迫,鼻道发生狭窄或闭塞,上颌窦和前组筛窦的黏液纤毛清除运动和通气受到阻碍,引发鼻窦炎发生。有研究显示,在气化的中甲内含气腔附着与鼻腔相同的上皮,气房形成导致炎症反应发生,甲泡引流受阻会造成黏膜囊肿发生,加重疾病程度[11]。Haller气房形成同样是被认为引发真菌球型鼻窦炎的重要原因,考虑Haller气房气化过度后体积足够大会对钩突进行压迫,影响筛窦和上额窦通气引流,而且还会导致病变迁延不愈[12]。

研究发现,真菌球型鼻窦炎发生过程中会出现骨质重塑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尤其是在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3]。EGF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对前列腺素具有调节作用,调控骨质重塑过程,包括对钙吸收、骨细胞活性均可产生影响;BMP-2则是可以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形成,而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中已证实存在骨炎现象,且同患者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14],本研究分析了BMP-2和EGF的变化,发现观察组血清BMP-2和EGF明显升高,提示两种因子在真菌球型鼻窦炎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存在炎症反应,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伴有鼻中隔偏曲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BMP-2和EGF浓度更高,且中重度偏曲、高位偏曲患者浓度也更高,而存在中鼻甲气化患者血清BMP-2和EGF明显高于无中鼻甲气化患者,上述结果提示BMP-2和EGF浓度变化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存在联系。这一分析也侧面印证了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中病变组织会呈现膨胀性生长,尤其是上颌窦内侧壁和窦口周围骨壁相对薄的位置出现骨质迫害,一般以局限压迫性吸收破坏为主,而BMP-2和EGF的变化会在早期呈现代偿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随着病变进展会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对肉芽组织纤维与基质的沉积发挥了主导作用[15]。

本研究基于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CT影像特征,发现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等结构变异会对疾病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分析了血清学指标BMP-2、EGF的变化,发现可能同发病过程中骨质重塑有关。本研究为临床寻找可靠的监测指标和可能治疗方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入组病例少,且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病规律非一成不变,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等结构变异发生率增高,其中血清BMP-2、EGF水平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有关,通过对患者开展CT检查和血清学指标进行联合分析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以为临床了解患者疾病结构和功能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猜你喜欢
球型偏曲鼻甲
二氧化硅薄膜中微纳球型结构对可见光吸收性能影响
浅谈BIM技术应用于球型网架空间坐标的智能检测
一种锥台边界条件下的球型换能器指向性特征及声场调控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慢性上颌窦炎与高位鼻中隔偏曲相关性的CT分析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