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技术助力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的研究

2022-09-26 01:54缪斌,刘禹,李思燕
价值工程 2022年26期
关键词:枢纽交通管理工作

1 现阶段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现阶段,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尚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难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综合交通枢纽的利益相关主体较多,管理界面复杂

综合交通枢纽通常以社会公益性为主要属性,多由各级政府部门作为投资主体;同时,一些综合交通枢纽也会引入创新型的投融资模式,诸如TOT(转让经营权模式)、BOT(建设经营转交模式)、PPP(引入社会资本模式)等,这些综合交通枢纽的利益相关主体,除了各级政府部门(诸如:发改、交委、环境、规划、建设、公安、卫生等),还包括相关企事业单位(诸如:国铁、城际、地铁、民航、公交、长途、旅游、出租、轮渡、开发商、租户等),管理界面十分复杂,划分难度很大。

1.2 综合交通枢纽集众多交通方式于一体,交通组织管理困难

综合交通枢纽通常包含多种交通方式,诸如:国铁、城际、地铁、民航、公交、长途、旅游、出租、轮渡、磁悬浮等,涉及多类型的客流、车流、货流等,同时,还需要考虑节假日高峰、突发事件等的负面影响,交通组织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1.3 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量、车流量巨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难度

综合交通枢纽通常需要承担多种交通方式所带来的客流、车流、货流集散压力,客流量巨大,尤其是节假日高峰,人、车、物高度聚集,对枢纽的安全及应急管理能力构成巨大的挑战。

1.4 综合交通枢纽的设备系统复杂,设施种类繁多,对运维管理的要求很高

综合交通枢纽的设备系统,通常包括:给排水及消防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智能化系统、自动扶梯及电梯系统等,设备及管线种类繁多,路由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工况(正常工况、故障工况、灾害工况[1])下的运行情况,运维管理难度很大。

1.5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工作介入时机较晚

目前,尚有部分枢纽在建设过程中,忽视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运营管理工作前置,导致枢纽都快建设好了,运营部门才姗姗来迟,即使提出有利于运营的整改意见,也往往无能为力或不可承受。有些枢纽刚建好,就带着诸多“先天缺陷”,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1.6 综合交通枢纽往往规模和管理范围较大,物业管理的难度大

综合交通枢纽往往体量巨大,规模动辄数十万平方米,需要管理的设施范围很广,对于物业管理(含环卫保洁、绿化、保安等)而言难度较大。

1.7 综合交通枢纽以公益性为主,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实现枢纽的投融资平衡,困难重重

综合交通枢纽以社会公益性为主要属性,但通常也兼具部分经营属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资产通常可以分为不可经营性资产和可经营性资产,可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可出租商铺、便民服务设施、可出租写字楼、可出租广告位、机动车停车位、可出租公共场地等。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经营性收益,以弥补综合交通枢纽的日常运营亏损,是综合交通枢纽运营主体必须考虑的难题。

1.8 如何改变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思维桎梏,引入创新的技术和方法,难度很高

传统的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往往通过大量的人力资源、低效的管理方式来实现,或者采用简单但成本高昂的外包方式来实现。如何引入新理念、新技术(诸如BIM、物联网、AI、大数据、云平台、视频监控等),通过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枢纽运营管理,是枢纽运营管理主体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9 具备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能力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众多,涵盖了建筑、结构、机电、消防、智能化、装修、交通、经管、物管、安防等专业方向,具备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也给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2 BIM的优势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内涵是:利用精准的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的过程。

从BIM应用的角度,可把BIM的价值归纳为“BIM三字经”:“视”、“预”、“管”。

2.1 “视”

是指BIM的三维直观可视。在具体BIM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BIM漫游动画、BIM+GIS、BIM+VR、BIM+3D打印、720度全景、BIM施工模拟动画、电子沙盘、空气投屛、三维交底、三维验收等方式,充分发挥BIM“视”的优势。

2.2 “预”

是指预演、预测、预判,基于BIM模型提前发现问题、避免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BIM应用过程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碰撞检测、多专业综合问题分析、方案比选、施工工艺模拟、施工进度模拟、BIM优化、VR预演等方式,充分发挥BIM“预”的优势,并可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诸如二维图纸、工程量清单等。

2.3 “管”

是指管理、管控,管结果、控过程。BIM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在具体BIM应用过程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基于BIM的协同管理平台,对招标、设计、施工(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安全、资料等的管理)、运营等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BIM“管”的优势。

3 BIM技术如何助力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

现阶段,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使用传统的运管模式,是很难解决的。如何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比如BIM技术,来助力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工作,是行业内十分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领域。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得到一些经验和心得,现整理如下,旨在抛砖引玉,为行业同仁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3.1 利用BIM技术进行以运营管理为导向的设计优化

有研究表明,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总成本的影响占比约80%,设计的好坏也必然对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运营管理工作的介入时机应该前置到设计阶段,甚至前置到项目立项、选址、规划阶段,应在设计任务书中提前纳入运营需求。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以运营管理为导向的设计优化。

3.1.1 优化交通组织设计

对于综合交通枢纽而言,交通组织管理是运营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如何在设计阶段,对交通组织设计进行优化,是设计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运营管理前置所要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优化交通组织设计,通常可以从交通流线优化、交通标识优化、车库停车模拟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而BIM在这几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3.1.1.1 交通流线优化

我们可以利用BIM“视”和“预”的优势,通过诸如VISSIM等交通仿真软件,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车流、货流进行可视化模拟,提前发现枢纽未来正式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交通流线优化提前避免诸如流线交叉、人货干扰、拥堵瓶颈等交通组织问题。

3.1.1.2 交通标识优化

对于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标识是进行科学交通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具体运营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标志含义不明晰、设置位置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可以在BIM模型中,把交通标识按照设计定位构建出来,通过漫游动画或BIM+VR等方式,对于关键位置的交通标识进行场景模拟分析及优化,确保交通标识位置合理、视线醒目、美观大方。

3.1.1.3 车库停车模拟

综合交通枢纽通常具有公交功能或长途客运功能,内设大型客车停(蓄)车库,这些大型客车的长度可达到12米,对于车位的大小、柱网的间距以及车道的宽度,都有较高的设计要求。我们可以通过BIM大客车停车模拟动画,来提前预演大客车的停发车场景,并以此优化车位设置、车道宽度,乃至柱网尺寸。(图1)

图1 大客车停车模拟分析

3.1.2 优化安全及应急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工作中,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如何在设计阶段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及应急风险,并通过相关设计优化,避免和解决相关潜在的危险源、风险点,是运营管理工作前置,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发挥BIM技术“视”和“预”的优势,对枢纽的设计方案进行安全及应急设计优化。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

3.1.2.1 消防疏散流线优化

对于综合交通枢纽,由于规模较大,功能繁多,空间复杂,在火灾、暴恐等紧急突发事件情况下,需要对人流进行快速疏散,我们可以通过BIM技术,利用诸如Pathfinder等软件(人员疏散能力模拟软件,紧急疏散逃生评估系统)对疏散流线进行模拟[2],用以提出优化的紧急疏散逃生设计方案。

3.1.2.2 防高空抛物、防坠落

综合交通枢纽通常存在中庭、地下开放式广场、天桥等垂直叠合空间,这些空间的临边设施,诸如栏杆、扶手、隔断、自动扶梯等的设计,往往存在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另外,出入口上方是否设置防坠落雨棚,也是重要的安全设计措施。我们可以通过BIM漫游动画、BIM安全专项分析等方法,对相关临边设施、出入口等进行仿真模拟及设计优化,以减少或避免枢纽的安全隐患。

3.1.2.3 监控视线优化

综合交通枢纽往往设置了大量的监控摄像头,用以监控和保障枢纽的正常运行。但在具体运营实践中,却会出现摄像头位置不合理,出现监控死角等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可以通过BIM漫游动画或视线模拟分析软件等,对枢纽的关键节点(如主要出入口、重要空间等),提前进行监控视线模拟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3.1.3 优化枢纽的物理环境

很多综合交通枢纽都有“三星绿色建筑”的相关建设目标要求,枢纽的声、光、风、水、能耗等物理环境的好坏,与后期运营管理效果的好坏休戚相关。因此,在设计阶段,通过基于BIM的室内外灯光模拟分析、日照分析、能耗分析、通风分析、排烟分析、噪音分析等技术手段,优化枢纽的物理环境,将大大方便枢纽的运营管理工作,并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3.1.4 优化可经营性资产的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内设的商铺、便民服务设施、车位、广告位、公共空间(如广场、中庭)等,是支撑枢纽良性运营的重要资产。在设计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基于BIM的设计优化,增加商业面积;可以通过BIM+A(I人工智能)方式对地下车库进行优化,增加车位数量;也可以通过对广告位进行视线模拟,增加广告位的定位合理性、美观性及广告位数量。

3.1.5 优化园林景观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通常有大量的室外场地(广场、庭院等)及园林景观面积,其中除人员集散功能外,一般兼具旅客休憩娱乐功能;同时,大量小市政管线、管井会安排在绿化景观或场地的覆土范围之内。通过基于BIM的设计优化,可以完美解决市政管线与绿化景观的碰撞干涉问题,保障后期运维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枢纽绿化景观的美观程度,提升旅客体验。

3.2 利用BIM技术进行运营场景模拟

综合交通枢纽移交投入运营之后,通常会面临很多不同类型的运营场景。这些场景在真正运营时,由于运营单位的经验欠缺或准备不足,通常会暴露很多安全隐患或使用漏洞,BIM技术恰恰可以弥补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BIM漫游动画、BIM+VR/AR等技术手段,根据枢纽的安全及应急预案,提前模拟各种运营场景,并进行身临其境的预演和培训,大大降低运营培训的成本,以及对运营人员的素质要求。具体而言可以模拟以下运营场景:

3.2.1 消防安全演练模拟

根据相关法规及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综合交通枢纽一般会编制《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组织消防安全演练,传统的方式是调配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真刀真枪地进行演练,实际效果虽然也不错,但毕竟成本较高;我们可以通过BIM+VR/AR等技术,对火灾时的消防应急措施进行仿真模拟,相关人员只需要戴着VR眼镜,即可身临其境地体验火灾发生时的真实场景,接受相关消防知识培训[3]。

3.2.2 突发暴恐事件应急响应模拟

根据同样原理,我们也可以通过BIM+VR/AR的方式,根据枢纽《突发暴恐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模拟该类事件发生的场景,对枢纽相关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2.3 枢纽设备运行故障模拟

综合交通枢纽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行时间不同、运行要求不同,对支撑其正常运行的设备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工况下,该如何应急处理。我们可以通过BIM+VR/AR方式,模拟设备系统在故障工况或灾害工况下,运营管理人员该如何进行应急处理的场景。

3.2.4 大客流场景人流模拟

仍然是基于BIM的可模拟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诸如Legion等行人仿真软件,对枢纽进行高峰客流行为模拟、高峰客流密度模拟,以保障在大客流场景下枢纽的交通组织,提前规避相关风险。

3.3 利用BIM技术辅助商业经营管理

BIM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对枢纽的可经营性资产(诸如商铺、办公、公寓、酒店、广告等)的精装效果进行高品质的仿真模拟,辅助枢纽运营管理部门的招商、招租、销售等商业经营工作,提高资产出租率或销售率。具体可以采用漫游动画、VR/AR、720度全景等BIM技术来实现。

3.4 基于BIM的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平台)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工作内容繁多、界面复杂,涉及专业众多,十分需要构建集“信息化”“轻量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一体的基于BIM的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可极大提高枢纽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管理难度及成本。该系统由基于BIM的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及相关智能化软硬件系统构成。此平台以“图像识别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人工智能、架构技术、物联网、BIM+GIS”等底层技术为支撑,融合“视频监控系统、BAS系统、门禁系统、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巡更系统、维修维保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数据接口,采用大屏、电脑端、移动端、网页端多种方式开展枢纽运营管理工作。

4 具体实践及心得

综上所述,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BIM技术,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诸如BIM+VR/AR、BIM+GIS、BIM+RFID、BIM+云平台、BIM+AI等,开拓性思考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方法,助力行业发展。笔者在广州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广州金融城站交通枢纽、岳阳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具体项目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枢纽交通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繁忙的交通
枢纽的力量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小小交通劝导员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阅读理解三则
善于抓枢纽的指挥艺术——析直罗镇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