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甸地区3个牛种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的InDel多态性与表达水平

2022-09-27 08:12和晓明SameeullahMEMON刘兴能邓卫东席冬梅
家畜生态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条带等位基因多态性

和晓明,Sameeullah MEMON,刘兴能,岳 丹,邓卫东,席冬梅*

(1.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也被称为“疯牛病”,是一种发生在牛上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自英国暴发后传遍了英国的牧场,并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BSE是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的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异常折叠的朊病毒(protease-resistant infectious protein, PrP)诱导宿主中正常和非感染性的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转化为非正常和传染性的致病性PrP朊病毒构象。研究表明,敲除PrP的转基因小鼠可以抵抗朊病毒,动物体内PrP减少可以抵抗BSE。在正常生物体内PrP是一种高度保守并广泛表达的糖蛋白,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恶性变异,干预多条与肿瘤形成有关的信号通路,若完全缺失PrP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编码PrP的基因是个高度保守的基因,不同物种间的PrPmRNA序列不相同,甚至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PrP氨基酸序列也有差别,众多研究认为人和多种动物TSEs的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有关。第1内含子12 bp序列和启动子区23 bp序列的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影响着基因的转录和翻译,12 bp InDel与转录子SP1相关,23 bp InDel与转录因子阻遏蛋白58(RP58)相关,这两位点的插入/缺失多态与BSE的抗性(或易感性)显著相关。报告基因分析显示两个假定的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位基因23 bp插入(insertion,ins(+))/12 bp缺失(deletion,del(-))的表达水平低于23 bp del/12 bp del,12 bp del导致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有这些缺失的牛,因缺乏其各自调控元件的结合位点,更容易感染经典的BSE。本研究通过比较云南中甸3种地方品种牛基因12 bp和23 bp位点的InDel多态性,以及对延髓组织中基因mRNA的表达量测定,进一步对中甸地区牛BSE的易感性进行分析,为牛的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562头中甸牦牛、377头中甸犏牛和368头中甸黄牛的DNA样品采自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屠宰场。动物组织DNA提取试剂盒、2×PCR Mix和反转录试剂盒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Ⅱ内切酶购自Fermentas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PCR扩增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3种牛样本中的总DNA,取1 μL进行PCR扩增,采用全式金的2×PCR Mix反应体系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 μL(1 μL样本、17 μL Mix、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1 μL);样品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6(12 indel)/58(23 indel)℃退火45 sec、72 ℃延伸1 min的条件下进行38个循环,反应完后在72 ℃延伸7 min,整个体系反应结束后4 ℃保存。每个样品都电泳检测或送出到生工(上海)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将获得的目的序列与GenBank上的序列进行比对并分型。PCR引物见表1。

表1 各基因PCR引物及相关信息

1.3 PRNP基因23 bp和12 bp等位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检测

1.3.1 第1内含子区域12 bp插入/缺失的多态鉴定基因第1内含子区域12 bp目的基因短不易电泳判断,该区域内有1个Ⅱ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5'-CCGC↓GG-3',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扩增的目的片段酶切处理,消化切割成不同大小片段。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20 V,1 h)和凝胶成像仪拍照并分析条带,统计结果,对第1内含子区域12 bp插入/缺失进行分型。

1.3.2 启动子区域23 bp插入/缺失的多态鉴定 对基因启动子区域23 bp的PCR产物采用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60 V,3 h),凝胶成像仪拍照并分析条带,统计结果,进行启动子区域23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分型。电泳无法分析的PCR产物样品送至生工(上海)生物工程测序。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建立基因和基因标准曲线。反应体系组成见表2,混匀离心后的反应物在Bio-Rad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Real Time PCR反应,以拟合标准曲线。进行溶解曲线分析,抽取荧光定量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其多态性,判断反应产物是否是目的条带,有无引物二聚体。反应程序:95 ℃ 30 sec;95 ℃ 5 sec,57 ℃ 30 sec,72 ℃ 30 sec,40个循环。

表2 实时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朊蛋白基因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检测

基因启动子区域23 bp插入/缺失相差23个碱基,缺失纯合基因型在130 bp处有1个条带,插入纯合基因型条带在153 bp处,杂合基因型在130 bp和153 bp处各有1个条带(图1A);第1内含子区域12 bp缺失纯合基因型在414 bp处有条带,插入纯合基因型被酶切后在276 bp和150 bp各1个条带,杂合基因型在414、276 bp和150 bp处各有1个条带(图1B)。

图1 PRNP基因23 bp(A)、12 bp(B)插入/缺失的电泳检测

基因23 bp和12 bp序列图的峰值单一,且基因23 bp插入、23 bp缺失、23 bp杂合、12 bp插入、12 bp缺失和12 bp杂合缺失6种基因序列特征明显(图2)。

图2 23 bp(A)和12 bp(B)插入/缺失的序列检测

2.2 朊蛋白基因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中甸牦牛的23 bp indel缺失纯合(-/-)基因型频率最高(0.838),插入等位基因频率极低,中甸犏牛(0.467)和黄牛(0.399)的缺失基因型(-/-)频率也高于插入纯合(+/+)和杂合(+/-)基因型频率,中甸牦牛缺失等位基因频率(0.91)显著高于中甸犏牛(0.588)和中甸黄牛(0.594);而在12 bp InDel中,3种牛的最高基因型频率为插入纯合(+/+),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均较低(表3)。结果表明在3种牛中23 bp 的缺失和12 bp的插入比例较高,频率基本呈现出中甸牦牛>中甸犏牛>中甸黄牛的现象。

表3 牛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3 朊蛋白基因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单倍型构建

采用SHEsis软件包(http://analysis.bio-x.cn/SHEsisMain.htm)对启动子区域的23 bp和第1内含子区域的12 bp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构建,结果表明,3种中甸地方牛中杂合的单倍型频率较高,中甸牦牛和中甸犏牛单倍型均以2312为主,频率为0.794和0.444,而中甸黄牛为2312,频率为0.434;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的次要单倍型为2312,频率为0.392和0.332,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表4)。

表4 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插入/缺失单倍型频率

2.4 PRNP mRNA在3种牛延髓组织的表达

RNA提取物28S、18S和5S 3条带均清晰,RNA条带未降解无DNA污染(图3),RNA百倍稀释后,总RNA浓度在0.9 g/L以上,所提取的RNA有较好的纯度和浓度。RT-PCR扩增结果,除目标条带之外没有非特异性条带,没有引物二聚体,且目的条带清晰明亮,说明参与反应的模板质量很好,基因和基因的引物设计、合成准确,反应条件已优化到最佳。

图3 部分样品总RNA点样图片

在分别对中甸牦牛、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这3种牛的不同性别、年龄、毛色的延髓组织基因表达量检测后,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和毛色牛延髓组织中基因的mRNA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0.05)(表5)。

表5 不同性别、年龄和毛色牛中延髓组织PRNP基因的表达

对3种牛23 bp(表6)和12 bp(表7)InDel基因型的基因mRNA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23 bp缺失基因型(-/-)在3种牛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23 bp的缺失增加了PRNP表达;而在12 bp中,缺失基因型(-/-)在中甸牦牛表达量最高,在中甸犏牛中杂合基因型(+/-)表达高,而在中甸黄牛中12 bp插入基因型(+/+)表达量最高。但由于样本数量差异较大,故标准差()较大,统计结果显示23 bp +/-基因型对在延髓的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0.05)。

表6 23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对3种牛PRNP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表7 12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对3种牛PRNP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由表8可以看出,中甸牦牛中--/--单倍型的表达量高,中甸犏牛中+-/--单倍型表达量高,中甸黄牛+-/+-单倍型表达量高。由于标准差(SD)较大,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延髓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0.05),在中甸黄牛中有+-/++和--/+-这两个中甸牦牛和犏牛没有的单倍型。

表8 不同单倍型对PRNP基因在3种牛延髓组织中mRNA表达量的影响

3种牛23 bp和12 bp的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之间的mRNA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0.05),可能与不同基因型mRNA表达量测定时获得的样品量差异太大有关。但中甸牦牛的23 bp和12 bp及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的23 bp均表现为插入基因型的mRNA表达量低于相关缺失基因型,同时中甸牦牛的单倍型++/++的表达量也低于--/--。这与家养牛关于23 bp纯合子插入基因型通过降低的表达可以增加对BSE的抗性的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利用23 bp和12 bp的插入缺失多态位点来评价非家养牛的BSE抗性。

3 讨 论

中甸牦牛、犏牛、黄牛是生长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优良地方品种,能良好适应高海拔、气候寒冷环境,有较强的抗病力。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和酶切技术,鉴定中甸牦牛、中甸犏牛、中甸黄牛基因启动子区域23 bp和第1内含子区域12 bp的InDel多态,同时对3种牛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验证,检测3种中甸地方品种牛性别、年龄、毛色的延髓组织内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检测样品获得的标准S形曲线C值无显著差异,说明延髓组织中PrPmRNA表达量在不同性别、年龄、毛色牛中差异不显著。

以往研究表明,12 bp插入和23 bp插入多态性都增加了对BSE抗性,健康牛的23 bp插入高于感染BSE的牛,12 bp和23 bp缺失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12del-23del单倍型与典型的BSE易感性增加有关。在土耳其3种地方品种牛研究中发现12 bp InDel高频率的插入与BSE的低易感性有关。尽管样本数量不同,许多品种牛中12 bp和23 bp 缺失的等位基因频率较高,日本荷斯坦牛的缺失频率最高,12 bp为74%,23 bp在79%。波兰荷斯坦奶牛中缺失频率也较高12 bp为54%,23 bp为63%。相反的是,在水牛的研究中,12 bp和23 bp InDel的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异常的低,在BSE暴发的欧洲也没有报道过感染BSE的水牛,认为水牛因12 bp和23 bp高插入等位基因频率,对BSE有较高抗性。在本研究中,中甸牦牛的23 bp缺失基因型(-/-)频率最高(83.8%),其次是中甸犏牛(46.7%)和中甸黄牛(39.9%);而在12 bp InDel中,中甸牦牛(76.7%)插入基因型(+/+)频率最高,中甸犏牛71.4%,中甸黄牛62.1%。与Qing等对南阳牛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南阳牛中,23 bp InDel缺失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占优势,12 bp InDel插入纯合基因型(+/+)的个体较多,并认为23 bp的缺失削弱了RP58与启动子的结合,12 bp InDel插入可以通过结合Sp1增强的高表达,23(-/-)12(+/+)基因型可能增强表达。

基于单倍型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捕获突变的原因,单倍型研究可以更好阐明indels和特定性状之间的关系。23ins-12ins单倍型在健康的瑞士牛中出现的频率为46%,在感染BSE的牛中出现的频率为37%。BSE抗性的单倍型(23ins-12ins)在英国荷斯坦牛的比例为24%,在德国荷斯坦牛的比例为30%,在德国布朗牛的比例为45%,在弗莱克维耶赫牛的比例为27%,在波兰荷斯坦奶牛中比例为27%。赵卉等对中国地方水牛的研究显示水牛以23ins-12ins单倍型为主(92.8%)。在槟榔江水牛中,23ins-12ins单倍型最多,频率为94.5%。大额牛中,23del-12del单倍型低于水牛和牦牛,认为大额牛比起水牛和牦牛更能抵抗BSE。12 bp缺失的等位基因和23del-12del单倍型均在受感染的动物中更常见。认为单倍型23del-12del与BSE的发病率有关,在普通牛中很常见,而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牛和水牛中23ins-12ins是主要的单倍型,对典型BSE的易感性较低。由于23del-12ins和23ins-12ins单倍型都与BSE抗性同等相关,12 bp InDel被认为是BSE抗性的基本组成。一些研究表明,23 bp InDel是影响BSE易感性的主要因素,而一些研究表明12 bp的InDel是主要因素。整体上认为,PrP表达水平低的牛在抗BSE方面具有优势,增加12 bp和23 bp插入等位基因的频率将提高对BSE的抗性。

除了控制疾病,基因突变还影响着健康反刍动物的生产性状,如乳用性状、繁殖性能、生长性状。因此,可通过对多态性位点选择来加快经济育种的进程。本研究揭示了3种基因型、6种单倍型在3种牛中的比例和趋势,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了解地方品种牛基因的遗传特征,分析这3种牛的抗病力,为培育抗BSE牛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标记。

4 结 论

本研究中,中甸牦牛、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的23 bp InDel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是最高的,而在12 bp InDel中,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较低;中甸牦牛和中甸犏牛单倍型均以2312为主,中甸黄牛以2312为主,对比以往认为的BSE抗病单倍型2312,可通过育种改良、高效准确的个体筛选,培育出对BSE有较强抗病性的群体,来减少BSE的感染风险。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发生BSE,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需求的增长,时刻存在BSE传入的风险,而选择抗性基因型被认为是避免朊病毒病的策略之一,所以开展本病的研究工作,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条带等位基因多态性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肉品检测去条带噪声方法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巧用废旧条幅辅助“蹲踞式起跑”教学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Goldeneye 20A试剂盒检测发现TPOX基因座三等位基因一例
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一种高速连续模冲裁条带的检测方法设计
爱笑不爱笑,基因早知道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易感性关系的探讨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