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探究——评《水利信息监测及水利信息化》

2022-09-28 08:11
灌溉排水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水情水利监测

倪 海

(北华大学 大数据与智慧校园管理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3)

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探究——评《水利信息监测及水利信息化》

倪 海

(北华大学 大数据与智慧校园管理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3)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效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信息系统等方法来做好水利建设工作,促进中国水资源保护与民生建设的发展。在现今时代,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密不可分,建设水利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必然。由刘明堂、胡万元、陆桂明等编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9 年1 月出版的《水利信息监测及水利信息化》一书,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做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水利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水利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本书分为9 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对水利信息监测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利信息化的行业相关标准进行解说。第二章对水利信息传感器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仪器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第三章针对地表水情进行信息监测,首先介绍水情测报系统的发展现状,其次介绍针对地表水情的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对水情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参数做了详细解释。第四、第五章介绍了地下水以及水质的信息监测,第六章介绍滑坡监测技术,通过地下水位波动情况的监测可对滑坡情况进行风险预警。第七章为渗流监测,主要介绍监测内容以及渗流压与水位的监测,通过渗流量的监测与计算判断水体变化情况。第八章研究水利信息标准化,关于信息编码设计以及如何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做了详细说明。第九章介绍农田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对这一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做了介绍,并且应用案例予以探讨。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水利信息化事业已取得较大进步,信息化标准体系已初步建设完成,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较为显著。一方面,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目前很多水利工程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的智能系统来进行水情监测、信息传输,但在偏远地区或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系统并未被广泛应用,或某些设备的作用未完全发挥,使得水情监测数据精度降低,从而水利事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降低。另一方面,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较为稀缺,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为严格,人才质量培养至关重要,信息化时代,水利行业对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中国在水利行业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问题,不仅相关培训机构较少,行业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水利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较为曲折。

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点:第一,水情监测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水情监测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可以对水体流量、地下水数据以及降雨量等相关信息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并存储,还可根据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预测未来水情波动情况,实现洪涝预警与防范功能。总之,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对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来说极为关键。第二,建设地学信息系统。在水利行业的发展中,地学信息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开展区域的地理信息、水文环境、气象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对水情、雨情等讯息进行预测,通过信息设备与基础设施实现水体优化与调度。第三,优化居民生活供水调度。水利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解决居民用水难题。通过信息技术对城市的供水站、供水管网等可进行智能化改造,居民用水的监控系统、收费管理系统也会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城市供水体系的建设也更加全面、成熟。

总之,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水情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效率与质量,促进中国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中国水利事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水利信息化建设将得到全面推广,中国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必将建成。

倪海(1981-),男,吉林靖宇人。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信息化管理、智慧校园建设。

猜你喜欢
水情水利监测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基于Zigbee的水情监测系统的设计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