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东山村 以纸为媒,联结古今

2022-09-29 07:32编辑吴启军本刊资料
优雅 2022年9期
关键词:展示区廊桥纸箱

编辑:吴启军 图:本刊资料

东山村纸博物馆是由四座民居围合而成的不完全对称院落。

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的东山村,位于道林山下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北距杭州城区仅38公里。东山村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造纸村,曾经村里家家户户造纸。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项技艺日渐凋零。2017年,一群人的到来给村子和手工纸技艺带来转机,他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纸博物馆。这是一个由当地政府发起的乡村振兴项目,想借助杭州发达的互联网产业和快递业让东山村转型为纸箱产业村,从而振兴乡村经济和文化。

东山村纸博物馆以“纸”作为东山村保护与发展的突破口,将传统造纸展示、抄纸体验、纸箱艺术及其衍生出的现代纸艺课程,“装”入一处由废弃的旗杆院改造成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旗杆院始建于晚清民国年间,因主人获得功名后于院墙外设置旗杆石而得名。旗杆院坐东朝西,是由四座民居围合而成的不完全对称院落,四座建筑按照顺时针顺序,分别是3号建筑、4号建筑、2号建筑和1号建筑。建筑年久失修,整体破损严重。改造时采用“移步异景”的传统园林手法打造室内外空间,同时庭院两侧的建筑通过玻璃幕墙创造出一种相互借景的传统园林意境,从而营造出整体空间的流动性和丰富性。

走进纸博物馆,斑驳的外墙充满历史沧桑感,它们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过往。建筑外墙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窗户和伸出墙外的一个锈蚀钢板景观台,锈蚀钢板的质感与纸板相似,呼应着东山村的造纸历史,形成一种历史与现代的碰撞。纸博物馆的大门上方,写着“麟趾呈祥”四个大字,寓意子孙良善昌盛,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大门外的两侧场地,被修整成素雅的枯山水景观,有着禅意之美。穿过大门,纸博物馆的院落空间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踏入纸博物馆即可看见连接4号建筑与2号建筑的空中廊桥,还有那扇被时间沁润的老门窗。

01 在静谧的夜色中漫步东山村纸博物馆,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02 2号建筑的纸箱艺术展示区。

03 1号建筑的艺术教室用于展示古法造纸的衍生品。

04 3号建筑的传统造纸展示区,通高的两层空间保留着完整的木结构骨架。

05 4号建筑旁加建的观景台。方孔板构成的墙面形成了一个景观窗,屋外的传统民居如画般被引入窗框内。

庭院内,通透的内院立面与简朴的鹅卵石地面相互映衬;空中廊桥、邻里后宅以及远处竹林密布的后山,形成了入口沿垂直方向轴线展开的三重借景。入口左转,是3号建筑的传统造纸展示区。通高的两层空间,使保留完整的木结构骨架得以充分展现;大面积的玻璃天窗和侧窗采光,让原本昏暗的空间变得通透明亮。3、4号建筑之间,原本用于分隔空间的墙体被改造成推拉式格栅门,从而连接各自独立的竖向造纸展示区和横向抄纸体验区,形成一亮一暗相结合的空间体验。沿着3号建筑的楼梯向上,在老式八角窗前右转,进入二层的轻纸艺展示空间。倚栏而靠,可看到一层的造纸展示空间。沿着3号建筑的走廊向东,是4号建筑的艺术教室。再往东,则是观景台的休憩空间。方孔板构成的墙面形成了一个景观窗,屋外的传统民居如画般被引入窗框内,画面中隐约可看见一座空中廊桥通向2号建筑。从空间廊桥前往2号建筑的途中,整个庭院的风景尽收眼底。2号建筑二层是第二间艺术教室,底层为纸箱艺术展示区。进门左侧的竖向回转楼梯和展台,打破了2号建筑原本单调的三间式传统布局。屋外那扇美得浸入内心的老门窗,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记忆中的老宅。1、2号建筑的二层楼之间,连接着一条锈蚀钢走廊,从这里也可以观赏到院内和院外的不同景观。从锈蚀钢走廊进入1号建筑的二层走廊,一侧是朝向庭院的明亮玻璃木窗,另一侧是第三间艺术教室的磨砂玻璃木隔扇门。不同透明度的门窗,让室内光线有着微妙而多样的变化。沿着楼梯下到1号建筑一层,此处是一间茶室。透过茶室十一扇连续的玻璃门扇,日光从早到晚的变化将对面3号建筑渲染成变化丰富的室外景墙。坐在此处喝茶,有种古今时光同流的恍惚。

东山村纸博物馆对于东山村而言,是一次回溯传统乡村文化的当代实验。它以纸为媒,连接产业与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猜你喜欢
展示区廊桥纸箱
Before breakfast
天猫、京东趋势品类展示区:引领纸品、卫品消费新趋势
纸箱有多重
去廊桥找你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小赛的纸箱
等待亮相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纸箱的“第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