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2-09-29 14:59高贵博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思政

高贵博 王 雪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0033)

2020年3月教育部通过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目标要求,并再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是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为今后推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建设指明了明确的方向[1]。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2]。”“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立德育人”主渠道的作用。高校其他课程应发挥协同作用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包括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道德行为素养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3]。”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以看出,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提出了基本的工作指导意见。“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教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融入其他课程教育中去,无论是对于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作为宏观的教育而言,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要研究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为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样本主要是以本校师生为主,同时为深入了解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也对云南省部分高校师生进行调研,以期达到对比分析的效果。

1.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采用了网络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思政课程”建设情况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三个部分。其中教师版问卷共回收到有效问卷143份,人员构成见(图2-1);学生版问卷共回收到有效问卷1228份,人员构成见(图2-2)。

图2-1

图2-2

2.调研数据分析

(1)师生对“课程思政”了解程度方面

经调研发现,仅有部分教师不能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调研的学生群体中,有58%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师生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在是否赞同“课程思政”是以育人为本,教学为辅的一种新生教学方式的问题中,有15%的教师不赞同此类观点;在是否有必要在通识课或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中,88%的教师赞成“应该融入”,极少数教师认为没必要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调研的学生数据中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是有必要的,23% 的学生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4%学生认为无所谓和没必要;在“课程思政”可以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中,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增强职业信心、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从以上调查情况的分析可见,大多数师生是比较赞同“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但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偏颇,不够重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主要交给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来解决,不应占用专业课时间;同时,对学生调查的数据也反映出了他们有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这为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增强了信心。

3.“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在所在的院校通识课或专业课教学中是否融入了思政元素的问题中,57%的教师认为经常融入,43%的教师认为偶尔融入;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认为经常融入的占比是42%,偶尔融入的占比53%,有5%的学生认为从未有过;在通识或专业课教师在其课程讲授思政知识时,学生提问情况和课堂互动情况的问题中,同样也是仅有5%的学生认为从未有过,几乎不互动,这说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比较注重进行“课程思政”培育的;在通识或专业课教师在其课程讲授涉及思政知识时,认为教师是否专业的问题中,有1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专业,16%的学生认为非常专业,这说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所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育人效果的评价方面,见(图2-3)。

图2-3

总结以上三个方面的调研数据不难发现,以我校为例,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方面不够明确,未能形成比较系统性、持续性的建设意见,部分专业课教师甚至不能明晰“课程思政”的内涵,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的理解较为机械化、狭义化;第二,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具体的实施策略亟待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滞后等问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没有明确的教改方向;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对“课程思政”宣传力度不够,应进一步搭建研究平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制定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组织管理整体缺乏联动性;第三,教师团队不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专业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撑。经过调研发现,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对挖掘思政元素无从下手;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不够认真,存在应付的现象,起不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2)师生建议

其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思政”应该进行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中,教师的调研数据显示,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的培育占比最高;他们大多主张将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历史伟人的抉择解析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保证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与质量基础。其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倾向于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在通识课或专业课中以怎样的方式讲授思政内容会比较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其中增加课程互动,增加思政思考、参与思政相关实践活动、播放思政视频或电影占比较高。其三,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合理的全员育人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通识课教师、辅导员的育人功能、要建立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合力等选项占比较高。可以看出,在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方面是大家非常关切的内容。

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1.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应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以及职业理想与道德观教育等方面来进行培育。

2.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其一,实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各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公共基础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实践类课程为延续的‘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贯彻德育的根本任务,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各课程同向、协同教育的大格局[4]。”

其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一个闭环,推进建设改革的发展。“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层、教师、学生和企业等方面。对学校行政管理层的评价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包括制度规范、教材等),完善奖惩制度,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建议将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纳入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范围;学生是最能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建议每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调研,整合有效评价数据,建立持续性的评价体系,把反馈意见实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以便及时进行宏观把控,调整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是最为直接和全面的,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3.加强“课程思政”队伍建设

首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打破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做法,加深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设计,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目的是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做到“真听”“真学”“真用”。

其次,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形式应灵活多样,传统教学方式与融媒体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温度与深度相结合,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可多参与企业文化或者技能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与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最后,打造更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完善奖励机制,可通过举办一些“课程思政”比赛活动,加强与思政教师的合作,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打造精英团队,将好的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教师整体职业理论和能力素养。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充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配套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同时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开发“课程思政”有效资源,积极推动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此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协作、跨学科合作、校企融合,而不是靠一个或几个教师单打独斗。所以,只有建立共享共建机制,提倡团队合作,才能促进课程思想政治发展的有效实施和顺利运行[5]。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