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2000-2020年)载文定量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

2022-09-30 06:25杨婷玉夏迪娅伊布拉音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节点栏目论文

杨婷玉 夏迪娅·伊布拉音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引言

《上海翻译》创刊于1986年,2005年起由《上海科技翻译》改为《上海翻译》,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期刊内容,充分体现了该刊与时俱进的办刊理念。(潘华凌,陈志杰,2005:70)从该刊的办刊宗旨可以看出:文章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理论与实践兼顾,更注重应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杨荣广,黄忠廉,2016:18)。

该刊由于载文质量高、专业性强,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前沿期刊的代表,但目前对《上海翻译》载文研究的文献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主题词“上海翻译”和“CiteSpace”,未得出检索结果。由此,可见目前尚未有人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上海翻译》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文献计量分析法与科学分析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相结合,对《上海翻译》2000-2020年载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该刊载文的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研究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有利于对刊物的历时发展作出分析,并对刊物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作出一定判断。《上海翻译》载文数量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曲折发展期(2000-2005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年度波动起伏大,总体数量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其中2005年文献数量最多,主要原因是2005年比往年多一期“S1期”,该期发文量为28篇。第二阶段是缓慢减少期(2006-2012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起伏小,但每年发文量较上一年度均有减少。第三阶段是稳定增长期(2013-2020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增长速度稳定,其中主要原因是2016年第一期后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因此这一阶段的年度文献量比其他两个阶段的文献量多。

二、论文研究主题

在《上海翻译》已有的栏目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借鉴许均、穆雷(2009:81)对翻译研究主题的分类,将《上海翻译》的论文分为以下13类。

图1 2000—2020年《上海翻译》论文研究主题分布图

这13类主题又可进一步细分。其中,翻译理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翻译策略”“翻译理论研究”“语言服务”“语料库翻译学”等。应用翻译包含法律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旅游翻译等。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翻译学与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文学、文化之间跨学科的联系。

三、高产作者及合作网络

在1783篇论文中,作者人数为一人的论文数量最多,有1350篇,两人合著的论文有489篇,两人以上合著的论文有64篇。在多名作者合作论著的论文中,多篇论文的作者具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处于所在不同的研究机构。这说明该刊作者合作研究频率高、范围广、资源优化能力强。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为吴国良、文军、方梦之。吴国良的研究领域有词义辨析、用法特征等,与他人合作的论文有15篇,合作频次多的作者有姚兰芝、吴春、冯春灿。文军的研究领域有翻译策略、翻译批评等,与他人合作的论文有16篇,与陈梅、胡庆洪、孙三军合作多。方梦之的研究领域有应用翻译、翻译理论等,与他人合著的论文合作者为孙吉娟、庄智象。

(一)基金支持

论文所获基金代表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通过对《上海翻译》载文所获基金的统计,可以充分说明《上海翻译》所刊文章的质量高。2000-2020年《上海翻译》所刊论文中获得基金支持的论文共有632篇。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论文有157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论文有21篇,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的论文有13篇,多篇论文获得多项基金的支持,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翻译》对刊发文章的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高被引量论文

2000-2020年《上海翻译》被引量前三名论文分别为张美芳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方梦之的《论翻译生态环境》、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这些论文是其所在领域的代表作,是该领域下众多研究成果的标杆。其中研究主题为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的文章较多。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方向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生态翻译学。张美芳教授的论文被引量最多,可以看出张美芳教授在文本类型和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学界内获得同行的认可程度高,由此可见她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四、基于Cite Space的研究

(一)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作者根据一篇论文的全部内容提炼出的最核心的主题。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代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热度(冯佳,王克非,刘霞,2014:15)。因此分析高频关键词可以总结出热点研究领域。

图2是根据研究样本中所有关键词生成的共现网络图谱,由关键词的频次生成,本文选择将关键词的频次大于12的节点显示出来。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由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存在共现关系,即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节点的形状为圆形,有多个圈层,不同的圈层代表不同的年份,一种颜色代表一年,即白色代表2000年,红色代表2020年。翻译和翻译研究频次最高,因此在图中节点最大。翻译、翻译学、翻译理论、翻译教学这些节点的颜色中灰白色部分所占长度多,由此可以得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2011年之前,近几年的频次有所减少。英译、口译、生态翻译学、翻译策略这些节点的彩色部分较多,说明这些研究在近几年出现的频次多。

图2 2000-2020年《上海翻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二)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由CiteCpace经过计算得出,结果通过突现关键词列表显示出来。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体现了某一研究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它必须同时满足“兴起时间短”和“出现频率高”两个要求。

图3是CiteSpace通过运算得出的2000-2020年《上海翻译》所有突现关键词,共有17个。该图是按照突现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由远及近依次排序,图中靠近上方的关键词突现时间早,靠近下方的关键词突现时间晚。由图三可知,汉译英和科技翻译是最早出现的突现关键词。由于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起始时间为2000年,而《上海翻译》创刊于1986年,受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起始时间的限制,由此可以推断这两个突现关键词真正意义上的起始时间或许早于2000年。英译和语言服务的持续时间分别长达8年和7年,并且持续至今,说明这两个研究领域自出现起,始终保持研究前沿的地位。翻译批评和翻译技术这两个研究领域近三年出现并且存在至今,是新兴的研究前沿。

图3 2000-2020年《上海翻译》突现关键词列表

五、发现与分析

(一)跨学科研究趋势加强

从本文的研究样本可知,当前学界对翻译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而将视野扩大到与翻译联系紧密的其他学科,如计算机技术、生态学、社会学等,进而产生了诸如语料库翻译学、生态翻译学、社会翻译学等一系列新的学科或研究领域。《上海翻译》善于把握学术热点,及时开设了“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专栏、“生态翻译学”专栏等一系列专栏,扩大了这些学术热点的影响力。

(二)栏目设置有待明晰

自《上海翻译》创刊至今已有三十余年,2007年起《上海翻译》按栏目刊登文章,已形成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栏目,部分栏目如文化外译、文化视角、文化译研均刊登文学翻译方面的文章;时政外宣、时政译研均刊登外交翻译方面的文章;译史钩沉、译史纵横均刊登翻译史方面的文章,这些栏目之间所刊登的文章研究方向相同,却有不同的栏目名称。除此之外,在将论文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时,发现部分栏目内的论文与栏目主旨不相符,存在归类不当的情况,因此认为《上海翻译》有必要将文章研究方向相同的栏目进行整合归纳,以便形成栏目效应。

(三)翻译批评、语言服务等研究前沿载文量低

《上海翻译》一直以来都善于发挥不定期专栏的优势,紧紧把握每一阶段的研究热点,通过整合文章、发起专栏以扩大相应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吸引读者。然而翻译批评和语言服务是《上海翻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目前仍未设置相应的专栏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并且发文量少。

六、结语

本文将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相结合,从数据分析和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两大方面,分析了2000-2020年《上海翻译》具有研究意义的1783篇论文,发现《上海翻译》作为翻译界的核心期刊,其载文一贯具有高质量、其办刊一贯具有高要求。笔者期望本文所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想要了解《上海翻译》的读者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节点栏目论文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基于移动汇聚节点和分簇的改进节能路由算法
Baa, Baa, Black Sheep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48)
基于点权的混合K-shell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栏目设置一览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