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工业厂区改造规划设计研究
——以保定市恒天纤维厂为例

2022-10-01 12:08叶青青刘立钧
工程与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厂区基地景观

叶青青, 刘立钧

(1.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西青 300380;2.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西青 300380)

0 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退二进三”的时代需求,原来位于城市中的旧工业区已无法满足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功能需求,有的工业企业外迁至城市边缘地区,被关闭和遗弃的老旧工业厂区在城市中遗留下来,其中包括工业建筑、储料场地、机械设备、运输设施等,这些遗存与城市功能脱节,成为城市中的孤岛。

保定市恒天纤维厂同样面临着工业转型改造的困境。该厂建于20世纪60年代,在几十年里生产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保定市的经济发展。然而,由于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保定市恒天纤维厂慢慢地失去了活力,原本日夜运转的工厂在2015年停止了运行。面对这样一座曾经承载了无数工人回忆,如今却将荒废的工业厂区,改造更新其功能,传承延续其文明刻不容缓。

此次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次设计既是为了恢复老工业区的生命力,延续工业文明,将追寻历史文脉,根据实际条件,联系工厂周边环境,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思想,对老工厂进行改造更新,也将深化其所蕴含的工业遗产价值,使其绽放出工业遗产的特殊魅力。

1 前期分析

1.1 区位分析

保定市恒天纤维厂位于保定市竞秀区盛兴西路1369号,占地79公顷。基地北临复兴西路,南临盛兴西路,东临乐凯北大街,西接京石铁路,处于保定西部的工业区。近年来保定的发展主要侧重于东部、南部、北部。相比之下,以西二环作为环线的西部区域则就显得落后了。但是,随着体育新城规划图的公布,西部区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再加上保定西站和客运西站在建设,相信西部也将加速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基地区位关系图

1.2 上位分析

从上位规划中可以看出,保定市的绿地系统分布均匀,但在西侧工业用地存在断裂。因此应在八大厂区域引入串联整个厂区的生态绿地系统,进而将其通过廊道的方式引入地块。

1.3 现状分析

基地内全部为工业用地,厂内货运及生产用地都符合较高的环保标准,总体污染可控。但硬化与环境控制较差,存在较大土壤污染风险。现状道路、建筑、绿化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基地内部现状分析图

2 设计思路

2.1 基地分析

2.1.1 基地优势

保定市恒天纤维厂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寄托了几代人的回忆,包含着无数热烈而真挚的情感。厂区占地宽广,内部建筑虽然大部分已经破旧,但依旧保留下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纹理。

厂区内有大量的绿色植物,比如随处可见的银杏、雪松。同时产区内的德式厂房,横贯的铁道以及独特且具有视觉冲击的烟囱构成了一道美丽的工业景观线。

2.1.2 参考案例

(1)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该公园将工业废弃物改造用作公园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减少建筑成本。不仅如此,改造过后的煤气厂公园还展现出来了一种沧桑、另类的工业景观美。厂区内部的工业设备经过有选择地删减后作为景观元素被保留下来,增添了厂区元素,丰富了厂区内环境。

(2) 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是20世纪法国文化艺术的集中展示场所和文化中心。它是“巴黎文化工厂”,表皮外的钢筋结构以及优美的管线向游客们展现出了不同风格的工业美,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美的感受。

(3) 伦敦国王十字街储气罐改造。十字街储气罐的工业建筑的结构美独具魅力,它将工业遗迹改造成公共活动空间,把工业遗迹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给工业遗迹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变废为宝,塑造充满活力的公共开放空间。

(4) 英国伦敦巴特西电厂改造。英国伦敦巴特西电厂从英伦文化地标,蜕变成伦敦地产新秀,它作为旧城的保护和历史的延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转变思路,在其改造过程中,历史和文化地标是新项目的一个重要卖点。独特的工业气息为这块区域增添了一抹亮色。

2.1.3 产业转型

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老工业区成功改造的现有经验和条件,总结出老工业区改造的四个方向。

(1) 更换厂区现有产业,通过产业的转化,改造方向变为调整产业结构。

(2) 改进厂区技术工艺,通过产业的提升,改造方向变为升级现有的厂区产业。

(3) 延伸厂房的产业链,通过产业的聚集,改造方向为构建厂区的产业集群。

(4) 转化园区的功能,通过产业的功能转化,改造方向为转型为都市型服务业。

2.2 目标定位

确定设计愿景,树立转型标杆。只有精确的定位目标才能使设计思路更有方向性。通过对保定的整体调查研究,对基地的细致调研分析,综合分析了保定的城市发展、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等宏观层面要素,同时结合纤维厂改造的实际需求,需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对此次设计目标进行核心定位——“开放共享的创新式产业园区”。通过织点成网、开放共享、平等包容的创新产业园空间新模式的打造,实现将其改造为一个含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的智慧空间,一个适宜漫步和感受文化的人文空间,以及一个融蓝天白云、绿地碧水的生态空间为一体的新型空间。同时实现四个一体化:历史当代一体化、空间功能一体化、交通出行一体化、生态休闲一体化。达到区域城市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的关键性节点、保定都市绿色智慧发展的一站式解决基地的目标。

2.3 设计思路

2.3.1 改造思路

对于基地的改造大致分为六个步骤,如图3所示,希望将其打造成保定科技创新智脑、区域协同发展高地、工业文明转型标杆。

图3 改造思路步骤分析图

(1) 梳理工业遗存,划定核心片区。

(2) 梳理核心空间,一环一园双岛。

(3) 内外交通衔接,完善绿地结构。

(4) 产业功能注入,形成围合布局。

(5) 梳理点轴空间,形成开放系统。

(6) 结合生成概念结构。

2.3.2 一体化策略

(1) 历史当代一体化策略:历史当代,交相辉映。历史产业文化、历史都市遗存、当代都市空间、当代产业文化。

(2) 空间功能一体化策略:组团发展,功能混合。居住组团、活力绿道、国际产业服务及人才培训、产业遗产公园、产业博物馆及文化中心、产业遗址景观走廊、创意集市、SOHO街道。

(3) 交通出现一体化策略:人的街道,多模式公共交通。实现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步行一体化。

(4) 生态休闲一体化策略:海绵城市,文化与自然融合。系统性、功能性、景观性、生态性。

3 设计方案

3.1 功能布局

此次设计根据保定自身发展要素,通过合理分析基地周边环境,发展走向,功能需求将基地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如图4所示。分别为:中心生态园区,中心生态园区又分为创新研发岛和文化创意岛,注重点分别为创新和文创,又称之为“二创活力环”;西边设为高品居住区,主要提供居住功能;东边改造成高质商办区,这里将是城市服务中心;而北方则是高新产业区。四个片区将通过三大轴线互相联系。分别是南北方向联系的发展服务轴,东西方向联系的连接发展轴,还有L形的特色景观文化轴。基地之中设置了多条景观绿廊,引导连接各个节点片区,使之紧凑却不密集,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图4 概念结构分析图

3.2 方案设计

3.2.1 景观设计

在基地内部设置工业遗址绿色公园。公园整体形态像一个倒过来的J形,富有美感。同时依据整个地形的走势设计公园内部的小路和廊架,如图5所示。公园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基地三大轴线的走向。公园内部道路设计严格按照通而不畅的设计原则,让人感到舒适而又轻松。同时,园区内的遗留铁轨是工业文化的产物,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感碰撞,必将摩擦出独特的美感。园区内部可以设置绿色的景观廊道,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缓冲人们的压力,让人们在此收获难得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图5 景观绿廊示意图

3.2.2 节点改造

纤维厂内遗留着许多已经停产的大厂房。如何对这些厂房进行改造和功能置换显得尤为关键。工业遗产的改造不能单独考虑基地发展。同时应顾及对于工业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对此,在保留厂房的工业气息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争取将其打造成集工业文化和景观美感于一身的重要节点。

通过借鉴参考国内成功改造的经典案例,我们对于厂房的改造提出了多种变更方向。部分厂房可以改造成兼具商业与休闲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提供旅游观光功能。工厂内部由于遗留着历史的痕迹,同时展现出工业的美感。不同的功能置换将使厂房的功能包含无限可能,如休憩闲聊的咖啡厅、热闹奢华的小酒吧等,充分满足不同的需求。不仅如此,厂房本身特有的开敞空间使得厂房的功能更加丰富独特,包括可以作为晚会现场,或布置成绿色公园等,如图6所示。在夜晚,灯光闪耀下的工业机器将会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造成一场视觉盛宴。

图6 节点示意图

3.2.3 居住区设计

根据在基地内不同的地理位置,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周边环境,分别设计不同类型的居住小区。例如,靠近商业中心处于繁华地带的,设计成适合商业白领的精致户型;占地宽广、视野开阔、室内面积大的,适合打造企业高管的高端住宅型;还有一些临近教育中心,适合建成符合三口之家需求的小户型;以及低层方便,适合建成满足独居老人的户型,等等。

居住区内商业设施设置于主出入口处,能较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的购物需求。教育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布于小区内便捷地段,使小区内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小区内道路分级明确,兼顾车行与人行的不同需求。多采取通而不畅的环形道路,加以众多错落有致的宅间小路,层次分明的宅间绿地,使得整个小区联系紧密,营造出人性化的邻里交往空间。

3.2.4 道路设计

基地内外联系:考虑整个保定市竞秀区的交通道路系统,加强基地内部道路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基地与周边的交通联系。

基地内部思路:优化区内人流、物流快速移动,保证厂区内部交通顺畅、便捷、安全。实现人、车多模式交通一体化。

结合原有道路系统,充分考虑到人车分行合理服务,构造出慢行、快行系统,适宜人群串流。设计了一个以中心工业记忆公园为核心的环形主干路,分散出通往各个不同功能分区的次路支路。既使得交通更加快捷顺畅,又加强了各个功能分区的联系,如图7所示。

图7 道路分析图

3.2.5 服务设施

根据规范要求以及不同分区的功能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如在居住小区中设立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在商业中心设立游乐广场,在产业园区设立绿色廊道等。并且通过开发社区终端的各种App,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了解到厂区内的服务设施布局,清晰地了解到厂区内美食、历史文化、旅游导航等,如图8所示。同时,根据用地性质及功能需求布置商业区以及办公区,完善基地功能系统,真正做到满足公共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图8 智慧厂区App使用效果图

3.2.6 铁道改造

利用铁道加强不同分区的联系,连接分散的景观节点。同时对铁道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富含工业气息的厂区景观。通过保留现有铁轨,植入游览性的功能,增加工业艺术构筑物,打造铁轨景观艺术走廊,使得整个厂区景观更加多元化,吸引不同的人流,增加趣味性。

4 结束语

在时间的洪流下,没有什么可以屹立不倒。曾经日夜运转的机器,劳碌工作的工人都已沧海桑田。如果没有此次对于纤维厂的规划设计,那么这段关于纤维厂的记忆也许就随着时间尘封消逝了。万幸的是,由于对工业园区的改造,原本已经暗淡无光的工业文明又绽放出新的光亮。它未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以更适应时代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老工业园区的改造不仅在于其内部系统的转换更新,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升华。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与调查,我们得出,旧厂房的更新改造与设计会不断面临各种挑战与风险,在新与旧、历史与现代、保留与更新的碰撞中,我们是否能将现有厂区的风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借鉴了国内外诸多优秀案例之后,我们得出,“旧”和“新”、“拆”和“留”之间一定有摩擦和碰撞。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更新和改造时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不仅要为城市保留文字,还要使城市更有生命力,力求达到功能的有机更新、空间的相互溶和、新旧的共同生息和文化的重返再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厂区基地景观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我的基地我的连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