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化创新,赋能建盏工艺发展

2022-10-02 11:00
天工 2022年23期
关键词:茶器建盏艺术

叶 镔

建盏,因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而得名,是福建本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茶艺市场日益扩大,建盏作为茶文化的承载物之一,因其独特而华丽的美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如今已走出福建,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建盏的神韵,在于其古朴简约的造型以及绚丽奇幻的釉色。建盏将华丽与朴素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却不显突兀,两者共同组成建盏的灵魂,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既可以强烈地冲击人的视觉神经,又可以给人带来舒缓、宁静的感受。

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建盏行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粗制滥造、跟风模仿、缺乏统一标准等,严重制约了建盏的创新和发展。作为茶文化、陶瓷文化两者融合的产物,建盏的发展必须打好文化牌,以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不断融合发展,为行业打开新的蓝海,行稳致远。

一、建盏的文化源流

建盏文化是历史沉淀的产物。建盏的创新发展要正本清源,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创意的灵感,以一颗敬畏之心,接过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建盏文化的特质,首先是茶文化。茶源于中国,也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精髓,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茶叶情怀。在历史的发展中,茶文化也被赋予了许多精神品质,例如清雅、芬芳、平淡而不平庸,以及高洁的君子之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些精神的产生,也为茶具赋予了相应的文化内涵,小小的一方茶器,成为中国人精神品质的映照,茶器之内,水波之中,皆是文化。而建盏,便是这一文化的绝佳承载。

建盏历史悠久,在宋代发展达到顶峰,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建盏情有独钟。宋朝点茶、斗茶成为风尚,朋友聚会经常以斗茶为乐,而建盏是当时斗茶首选的茶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提到建盏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记录了他与同僚斗茶的故事:“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建盏因其独特的艺术性、功能性与稀缺性,在宋代成为最受推崇的茶器,其历史地位、文化内涵非其他材质器具可比。在宋代,建盏的文化影响力不仅限于权贵阶层,普通文人、市井百姓也对建盏十分青睐。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诗中写道:“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陆游曾被贬至福建武夷,在那里时常接触建盏,也对其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

北宋亡于靖康之变,南宋亡于崖山之变,随着战乱和朝代更替,建盏文化也被迫中断。南宋灭亡后,建盏在中国逐渐销声匿迹。宋元时期有大量船只运载宋瓷销往日本,这段时间,建盏文化在日本快速发展,日本人将其奉为珍宝,称其为“碗中宇宙”。

1573年,日本医圣曲直濑道三招待友人时,拿出了一只珍藏的茶盏《蓼冷汁天目》,这只盏现在被收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盏的釉色墨绿,带有杂色,底釉上分布有粉末状深色结晶,很像水蓼汁液。这种釉色在中国被称为“茶叶末”,具有非常独特的审美体验。

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支持下,福建组织了一批陶瓷专家开始研究、恢复建盏烧制技艺,并取得了成功。中断八百多年的建盏得以重现天日,建盏文化从此再续辉煌。

建盏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普适性,可以跨越阶层、国界和文化流行于世。建盏不仅是御用茶器,也深受民间百姓所喜爱;不仅流行于闽南地区,在我国其他地区,甚至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盏伴随着茶文化不断兴盛、传播,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广受欢迎的建盏文化,为我们当今的创作、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茶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搭乘这一快车,以建盏为代表的茶器文化也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开来,建盏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覆盖面广,不同群体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因此发展潜力巨大。

另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时代使命。建盏无论从造型还是实用性上看,都更加符合现代审美潮流,而饮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美观而实用的建盏,更加容易被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群体所接受,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代表。这些都是建盏文化在当今社会得以茁壮成长的“沃土”,也是我们创新的巨大动力。

二、文化创新是建盏文化发展的关键

受众的扩大、需求的旺盛,为建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广阔的市场,唯有以创新为本,提升作品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身为建盏从业者,我们应当深挖历史,潜心传承技艺,秉承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不断求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永葆一颗进取心、责任心,做建盏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不断传承和弘扬建盏文化。

(一)建盏创意的多样性

建盏色彩图案的多样性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建盏种类繁多,主要有黄(银、蓝、金)兔毫、异毫、毫变、黑(乌金)釉、金(银、虹彩)油滴、国宝油滴、窑变、曜变天目、虹彩(金缕、白点)鹧鸪斑、金(银)彩文字、铁锈斑、黄天目、蓼冷汁、灰被、木叶、玳瑁、柿红等,釉面斑纹均为自然形成,变幻莫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瓷器可以按照需求设计、烧制,唯有建盏纹理变幻莫测,无法事前干预,只能“听天由命”。

建盏的烧制难度特别大,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天气,烧出的成品纹样、釉色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确定性,为建盏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虽然无法完全预测,但建盏匠人仍然可以依据经验对建盏纹样做出初步判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例如,建盏的窑温是可以控制的,其中有许多规律可循,1180℃左右,建盏呈现灰白釉;1200℃左右,建盏呈现灰皮釉;1270℃左右,建盏呈现黑金釉;1285℃左右,建盏呈现茶末釉;1290℃左右,建盏呈现鳝黄釉;1295℃以上,建盏呈现柿红釉。

《蓼冷汁》 叶镔/作

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并不是百分百准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工干预。例如上文提到的“茶叶末釉”就很难烧出,设计师可以在控制炉温的基础上,微调其他变量,在尝试中总结,以提升建盏的成品率。

创新含有许多“碰运气”的成分,而建盏烧制也充满随机和不确定因素,两者具有借鉴互补的基础,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文化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建盏工艺的传承,不能只是停留在模仿、复制的初级阶段,而应该以文化为依托,在其中融入作者的理念,并进行不断创新,这样建盏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文化创新不仅是建盏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由于建盏技艺曾失传八百多年,存在历史断层,所以传承脉络缺失。20世纪80年代,建盏工艺恢复后,建盏产业一直在模仿中求发展。根据史料记载、出土残片及海外文物,在构想中尝试模仿宋代古建盏的设计,这使建盏艺术“先天不足”,创新成为尤其重要的“后天”发展需求此外,建盏行业的门槛较低,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大量企业、作坊、工作室相继成立,它们更看重眼前利益,模仿抄袭成风,生搬硬套,设计感不足,同质化严重,这是制约建盏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文化创新也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

建盏文化的创新,首先要立足民族文化。求新、求变是建盏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趋势,顺应潮流,做文化创新的“开路先锋”。建盏艺术要具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姿态,立足民族特色,通过设计传递民族精神,展现东方审美。在坚持传统的过程中,避免粗制滥造、心浮气躁,从而设计出高雅、灵动、有品位的作品,以匠心、精心和耐心,赋予建盏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建盏文化的创新,还要符合现代生活的方式、习惯。建盏艺术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要想在当今社会立足,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茶艺、茶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型建盏,不仅要美观,更要实用、便捷,这就需要以消费者为主体,从造型设计上加以改进。例如,可将碗口微微外翻,扩大边缘,这样有利于散热;茶盏的尺寸要与手虎口的尺寸相当,这样端着更加轻松、舒适。文化创新不能空喊口号,而要体现在许多细节中,多为消费者考虑,建盏艺术才能更加人性化、现代化。

三、建盏艺术创新发展的途径

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是建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举措。建盏艺术的创新发展,首先离不开设计者自身工艺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品牌建设,深挖文化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最后再以体验式消费为手段,加强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如此多措并举,建盏艺术必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走精细化创作之路

作为建盏工艺的传承人,我们传承的不仅是建盏技艺,更是一种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既要精于传统技艺,又要兼顾当代美学,对建盏技艺要怀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情怀,在潜心钻研技艺、完善工艺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不断实践,以提高建盏烧制的成功率,增强其艺术效果。此外,还应做好传统建盏文化的传承工作,主动担起 “传、帮、带”的责任,积极做建盏文化的传播者,让这门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打造建盏品牌故事

工艺是基础,品牌是驱动力。讲好建盏故事,可以为建盏艺术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具体而言,有两大途径。

一是与地方文化、民间文化巧妙融合。建盏产于福建南平,极具地方特色,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可寻找与当地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结合点,适度创新发挥,让建盏艺术与地方文化巧妙结合,相互促进,以此作为传播手段,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走近建盏、了解建盏。

二是巧妙命名,让建盏本身成为故事。建盏品类丰富,也有许多优美的名字:曜变天目、鹧鸪斑、蓼冷汁……命名是一门学问,可通过名字赋予建盏丰富的寓意,传递作者的思想。例如,笔者曾创作并命名“黄金甲”建盏,以其窑变形成的金黄色、鳞片状纹理为灵感来源,寓意富贵多金、金玉满堂,传递吉祥文化。

《无惧》 叶镔/作

《黄金甲》 叶镔/作

(三)探索特色文旅之路

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为建盏文化开辟新的发展之路。建盏作为南平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大、产量大,但经济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建盏产业不能固守传统,要与文化、旅游、体验式教学等产业相结合,使其获得更高的价值。

近年来,南平市高度重视建盏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建盏文化创意园已初步建成,带动了建盏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以文化创意赋能,让建盏作品既有实用功能,又提升了文化内涵,以产业为基础,实现了质的飞跃和技艺的创新。

猜你喜欢
茶器建盏艺术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舞焱柴窑室
矢志传承 探索创新—归隐山林,只为做出一只舒服的茶盏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基于我国茶文化谈陶瓷茶器与信阳茶传承开发的关联性研究
纸的艺术
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浅谈紫砂《宝菱壶》的君子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