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2022-10-05 07:51李水仙陈星宇阳清伟陈中杰陈良义王显锏金首跃朱仁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球囊导管脑梗死

李水仙,陈星宇,阳清伟,陈中杰,陈良义,王显锏,葛 华,吴 雁,金首跃,朱仁敬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4]

椎基底动脉闭塞(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VBAO)指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或优势侧椎动脉V4段或双侧椎动脉V4段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原位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因[1]。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vertebrobasilar occlu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SVBOCI)病情严重,预后不良[2]。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期(发病时间≤24 h, acute phase, AP)、亚急性晚期(发病时间>14 d且≤1个月)及慢性期(发病时间>1个月)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疗效确切[3-5],但对亚急性早期(发病时间>24 h且≤14 d, subacute early phase, SAEP)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治疗风险较大[5];部分亚急性早期ASVBOCI患者短期内症状趋于稳定,但随后卒中症状可持续恶化或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脑梗死,若不及时开通闭塞血管,病情常可恶化[6]。本研究观察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ASVBOCI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9月77例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SVBOCI患者,男62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62.0±8.9)岁;其中AP组23例,SAEP组23例,亚急性晚期及慢性期(subacute late phase and chronic phase group, SALCP)组31例。纳入标准:①CT或MRI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区脑梗死;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示BA或双侧V4段或优势侧V4段闭塞;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接受血管内治疗;④AP组脑梗死发病≤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6分;SAEP组脑梗死发病>24 h且≤14 d,强化内科治疗后仍有后循环TIA或梗死发生或病情加重,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或MR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 PWI)示责任血管供血区存在低灌注;SALCP组脑梗死发病>14 d,CTP或PWI示责任血管供血区存在低灌注。排除标准:①存在出凝血障碍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②CT或MRI示脑出血或新发脑梗死最大径>3 cm。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xmzsyyky伦理第(2022-011)号]。术前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血管内治疗前对3例发病时间<4.5 h者按0.9 mg/kg体质量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对74例直接行血管内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rtic Zee Biplane DSA机为介入引导设备。经右股动脉入路行椎基底动脉造影显示闭塞血管、评估侧支循环情况后,将8F Cordis导引导管(Johnson)引入椎动脉颈段、6F Navien中间导管(EV3)引入闭塞近端,以Pilot 50微导丝(Abbott)导引Rebar 18(或Rebar 27)微导管(Boston Scientific)沿中间导管上行,穿过闭塞血管段进入大脑后动脉P1段远端,造影证实闭塞远端通畅后,先以Solitaire FR支架(EV3,SFR-4-20/SFR-5-30/SFR-6-30)取栓,再以Maverick 2球囊扩张导管(Boston Scientific,1.5 mm×15 mm/2.5 mm×15 mm)扩张闭塞血管和/或植入支架,通过微导管将Solitaire FR支架送至闭塞段远端释放,锚定支架,以中间导管上行至闭塞近端,观察5 min后,经中间导管予负压抽吸,同时回撤微导管及支架,行1~3次颅内支撑导管辅助支架取栓+抽吸取栓;若中间导管上行失败,则仅经支架取栓,造影显示血管再通则结束手术;若再通不良,以球囊扩张导管上行致狭窄/闭塞处,并扩张球囊、挤压血栓以开通狭窄/闭塞段,并以中间导管抽吸血栓,再通则结束手术;若仍再通不良,将Apollo球囊扩张支架(上海微创医疗,2.5~4.0 mm×8~18 mm)上行引入狭窄处,行球囊扩张后释放支架,造影示支架对位良好、再通后结束手术;对血栓机化较明显者直接以球囊导管扩张和/或植入球囊扩张支架。出现血栓逃逸时,可跟进中间导管抽吸取栓;若出现夹层,则回撤微导丝及微导管。

术后即刻行脑DynaCT(Siemens Artic Zee Biplane)扫描,若无出血征象,持续泵注替罗非班[0.15 μg/(kg·min)]24 h并复查CT排除出血及新发直径>3 cm脑梗死后,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重叠4 h后停用替罗非班。常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并酌情予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接受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存在血栓逃逸、夹层及围手术期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例数;②手术结束后以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2b级为再通;③术后3个月评估预后并统计死亡例数,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预后,≤2分为预后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行多组间比较,以SNK-q检验行两两比较。对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或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3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伴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单纯BA闭塞、单纯椎动脉V4段(包含单双侧)闭塞及BA合并V4段闭塞,术前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 GCS)评分、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SIN/SIR)侧支循环分级0~1级及3~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期ASVBOCI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血管内治疗情况及不良事件 3组间术中机械取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再通(mTICI分级≥2b)、血栓逃逸、夹层及围手术期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及图1~3。

表2 不同分期ASVBOCI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情况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比较[例(%)]

2.3 预后 术后3个月,SALCP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AP组及SAEP组(P均<0.05),后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分期ASVBOCI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及死亡比较[例(%)]

3 讨论

闭塞大血管远端低灌注是卒中进展、复发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7];血管再通是改善低灌注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中,不同分期ASVBOCI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均较高,AP组相对较低,可能与其中BA合并V4段闭塞者占比相对较高、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及侧支循环代偿不佳等有关。机械取栓是开通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有效方法;对VBA于发病2天内行机械取栓效果较好[8]。球囊扩张是机械取栓失败后的常用补救方法,虽多数情况下不能显著提高严重狭窄再通率,但可优化植入支架路径,联合支架植入是取栓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9];但植入支架为异物,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AP组支架植入率(10/23,43.48%)低于其他2组,可能得益于该组机械取栓率(17/23,73.91%)相对较高。

颅内出血是围手术期常见严重不良事件。本研究AP组1例、SAEP组2例出现围手术期颅内出血,而SALCP组无此类病例,可能与发病2周后闭塞血管管壁逐渐修复有关。本组颅内出血率低于既往研究(8.33%~9.09%)[10-11],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是治疗ASVBOCI的首要目标;术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2-14],而闭塞血管开通前供血区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影响疗效及预后。本研究SALCP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AP组和SAEP组,AP组与SA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SALCP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更轻,且侧支循环代偿更好。术后3个月,AP组及SAEP组侧支循环较好者(侧支循环 3~4级)预后良好,死亡者多侧支循环较差(AP组9例、SAEP组6例死亡病例术前侧支循环为 0~1级)。有效侧支循环能改善低灌注、延长缺血半暗带存在时间、提高介入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而在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者,即使血管再通,再灌注损伤仍可加重脑梗死甚至导致颅内出血。

综上,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ASVBOCI安全、有效,对SAEP效果亦较好。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而不同分期ASVBOCI患者神经功能及病变血管等均存在差异,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行分层研究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球囊导管脑梗死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