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何时见大底与这两个信号有关

2022-10-08 12:02玄铁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38期
关键词:熊市沪综指新股

玄铁

沪综指本周重回3000点关口,周四成交再现地量,“地量之后见地价”的股谚不免让“见底论”再现。

周四,沪综指微跌0.13%至3041点,再创5月11日以来的收盘新低。若对照去年2月的峰值3731点,沪指最大跌幅为18.5%,尚未达到跌两成的技术性熊市标准。若对照2015年6月的峰值5178点,沪指仍在大熊市半山腰,最大跌幅达41.3%。近看抗跌市,远看长熊市,是A股近期吊诡之处,毕竟今年跑赢了美股——标普500和纳指较去年峰值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4.5%和34%(截至周五凌晨一时,下同)。

从盘面看,从2019年以来,沪综指多为碎步式涨跌,仅有三日跌幅逾5%,最近的一次为2020年2月3日的7.72%,背景是疫情蔓延,当日出现的千股跌停现象并未再现。沪综指早在去年2月已见底,机构抱团股多数以时间换空间式有序撤退,连续跌停式出货已是罕见。例如,某保险龙头股股价较2020年12月峰值缩水60.8%,其间单日最大跌幅是3月15日的5.81%。

整体来看,沪综指更像是进入“管理浮动”的行情,上面的天花板上限下移,下面的水泥板下限上抬,呈现收敛三角形格局。当大盘不再是时而峰高时而谷深,市场天量地量的极限值也在压缩。

深沪A股周四成交6246亿元,为两年来的地量新低,当日沪指收于3041点。此前的两市地量纪录是2020年9月30日的5380亿元,当日沪指点收于3218点。当日,A股总市值较两年前增加6.64%,同期沪指缩水5.5%。在新股首发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不高于25%的背景下,A股市值增速远快于指数涨幅,预示着财富大头被原始股东拿走,这或许是场外资金无意大举入市和A股地量频现的主因之一。

周四的地量成交与国庆长假效应有关,机构套现资金和季末结算需求只是表面原因,主因是市场不确定性堪称史无前例:全球性的衰退将至、通脹高企和疫情不止,以及区域战争频现等因素持续发酵,国际投行已在押注全球债务危机爆发。

若从单日成交来判断大底,地量极限是不到天量的一成。天量的历史峰值是2005年6月8日的13099亿元,其后的地量为2018年12月11日的854亿元,历时逾13年,缩水至天量的6.52%,方在次年年初探明2440点的大底。在本轮下跌行情中,沪市单日地量为9月20日的2686亿元,所对应的上一轮牛市天量是去年9月1日的8425亿元,32%的占比不算极低水平。换言之,周四的地量从空间和时间来看或非大底的信号。

截至周四,沪综指年内跌幅为16.45%,全年收阴概率较大,难以创下连涨四年的历史纪录。第四季度能否看涨?从季K线图来看,在过去31年里,沪综指有14年在第四季度收阴,概率为45%。当年年度下跌和第四季收阳同现的情形在历史上仅出现3次,概率不到一成,分别是2005、2010和2016年,年度跌幅分别是8.3%、14.3%和12.3%,当年第四季度涨幅分别是0.47%、5.74%和3.29%,逆市反弹的绝对收益并不高。从其后表现来看,第四季的逆市上涨只在2005年为熊转牛行情,2010和2016年均在熊市半途中。

A股何时见大底?不妨再看两个指标:一是港股是否提前见底。作为“完全自由浮动”的市场,港股往往跌过头,常是预测熊市转牛的领先指标。2003年4月恒指探明8331点大底,沪指到2005年6月才见大底。2008年10月27日恒指探明11015点的铁底,领先沪指一天见底,领先美股逾4个月。二是新股发行倒逼式改革会否出现,这是政策铁底的重要信号。

恒指周四以17046点报收,较2018年1月的历史峰值下跌48.7%,已跌至2011年10月6日的价位。恒生中企指数较2007年11月峰值缩水71.3%,“熊市不言底”才是上策。在最近20个交易日里,总市值逾7000亿的13只权重A股中,仅有中移动、中国人寿和中行扮演了逆市飘红的护盘角色,累计分别上涨8.64%、3.48%和0.33%,同期H股则分别下跌0.99%、12.85%和5.22%,二者A股较H股溢价率分别为61%、285%和43%。估值因素虽非护盘资金优先选项,若溢价继续扩大,护盘者或多份谨慎。

从权重股跌多涨少的现象来看,各方救市共识尚未形成,监管层的打压意图或已见顶,利好政策远未出尽。历史经验显示,IPO和再融资暂停才是政策底探明的准确信号,最后一次暂停和重启分别出现在2015年的7月和11月,类似重磅利好或难再现,扩容减速的利好是否可以先行?

东财网数据显示,周四上市的新股近岸蛋白和万润新能收盘分别下跌28.89%和27.59%,中签500股不卖出的浮亏额分别为1.534万和4.137万元。沪综指从9月13日见顶3278点跌至周四的3000点关口,其间两市有27只新股上市,其中有15只上市首日破发。在过去10年里,新股上市首日亏损比例前8位均出现在今年,有5只是登陆科创板的非盈利上市股。新股的破发彰显行情仍处于低迷状态。

(文中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猜你喜欢
熊市沪综指新股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秋季化肥需求不足 未来或仍持续“熊市”
封面文章 熊市加减法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
熊市未到买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