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长岛渔业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2022-10-09 03:21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大队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21期
关键词:长岛渔业海域

秦 燕 贺 强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大队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海洋经济促进中心

提要:渔业是长岛的支柱产业。长岛现行的渔业体制是二十多年形成的,随着外部环境与体制内在结构的变化,已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深化长岛渔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区渔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渔民增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渔民变股民”,是推动长岛渔业转型升级、保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长岛渔业发展现状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渔业经济在长岛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至2019年间渔业经济增加值占长岛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99.79%、99.83%、99.80%,占长岛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52%、55.08%、59.17%。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渔业经济增加值几乎等同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并占据长岛区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在长岛区渔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海水养殖业,其次为捕捞业,两者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1的水平。根据其2017年—2019年的产量统计数据,渔业经济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现行渔业体制机制存在局限与问题

2017年前后,伴随全国在农村地区大范围的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海洋资源(如:海域使用权)确权也在长岛开展,海洋资源逐步确权登记在渔村、渔业合作社、渔业公司或渔业承包户。渔业资源的确权登记进一步激励各类渔业经济组织从事渔业经营的积极性,长岛渔业经济潜力得到进一步迸发和释放。随着时间推移,渔业体制在运营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或矛盾,近年渔业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趋缓迹象。

(一)目前体制模式下传统渔业经济总量遭遇天花板

由于近海渔业捕捞资源日渐枯竭,现在各村集体经济已放弃捕捞业,大马力渔船已闲置多年。现在从事捕捞的多为个体经营者,开小船、撒小网或垂钓,在近海捕些小鱼小虾。近海养殖品种、产量相对固定,销售的也都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增长乏力。此外,可供渔业生产的近海海域基本饱和,且随着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的加强、国家公园的设立,近海养殖面积被不断压缩;未来拓展养殖区域需要向深海、远海要海域、要资源,势必加大养殖风险和成本。

(二)渔业体制机制和生产方式落后,缺少市场竞争力

长岛现有的渔业经营模式以分散经营或单干的形式为主,缺少龙头企业引领。养殖模式为粗放式养殖,渔业产品以销售源产品为主,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只有北城村有专业营销队伍,主动开展区域性营销推广活动。全区近1 000户渔家乐呈现“散和小”的低端竞争格局,处于各自为战、互相竞争的散漫经营状态。近年来兴起的海洋牧场尚处于建设初期阶段,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渔业经营环境出现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由于海珍品盗猎风险相对突出,从南隍、大钦、砣矶等渔村海珍养殖户经营情况来看,海珍养殖收获季节不同程度存在盗猎情况。盗猎者一般以快艇为工具,满载蛙人(潜水员),携带管制刀具、自制枪械等武装潜入海珍养殖海域,在短时间内,就能盗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海珍品,掠夺养殖户丰收成果,大大影响了海珍品养殖户养殖的积极性。二是渔业人口老龄化及本土人口流失问题突出,人力资源后继乏力已成为岛屿经济发展的障碍。三是生态文明发展、国家公园设立目标与现有的生产模式存在较大冲突,一是发展渔业经济需要人力资源的投入,而国家公园的建设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当地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判断不清,不敢再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发展渔业经济。

(四)海域管理存在短板

长岛现有的海洋牧场企业多数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盲目扩张,确权了大片海域,但由于企业受自身实力不足,对海域开发投入有限,造成确权海区大片闲置。而传统近岸养殖业发展已趋于饱和,海域使用呈“碎片化”、遍地开花,无序扩张与粗放用海造成大面积优质海域被破坏。

三、深化渔业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

统筹考虑长岛渔业发展状况,围绕“个体、集体和市场”以及“资源、产业和治理”这两个中心,深入实施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促进渔业提质增效、资产优化增值、生态持续向好,实现全体渔民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现代渔业经济组织架构基本建立,渔业经营管理方式灵活高效,渔业产业链条明显延长,渔业品牌效应更加突出,产品销售渠道稳步拓宽,产业人才梯队更加完备。要把长岛建设成为全国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四、深化渔业体制机制改革建议措施

(一)推动海域依法确权和流转,夯实改革“基础工程”

1.要依法确权,将资源转化为资产

在明确海域使用性质的基础上,优先支持渔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可利用海域进行确权,并根据确权后的海域总量和组织内部成员的数量,按照“分份而不分裂”的原则,完善股权设置,鼓励开展海域使用权的市场化运作,通过承包、租赁、联营、招商、股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渔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年度收益按内部份额对渔民进行分红,从而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渔民变股东”。

2.要引导海域使用权等收益权和经营权分离

将资产所有权货币化,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加入规模化经营企业,通过有效监督机制保证被投资企业持续经营,通过劳动收入分配或分红保证所有者收益权。通过渔业资源收益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资源基础。

3.盘活海域资源,拓展开发利用和变现收益渠道

组建海域使用权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开展产权交易、抵押登记、流转记录、资产处置和金融服务;构建海域资源使用权流转交易制度,确保集体股权管理和交易每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创新海域使用权质押、抵押金融服务模式。

(二)转换现代生产方式,启动渔业经济组织“健身工程”

1.推动渔业经营公司化或专业合作社方式运作

充分发挥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作用,实行公司化或专业合作经营,采取接管、入股、租赁等方式,盘活集体资源和资产,使集体经济与个体养殖户相融合。鼓励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引导合作社通过参股优化整合,搞活“僵尸社”“空壳社”,扩大经营服务规模。牵头建立扇贝、牡蛎、海带、黑鱼等大宗养殖产品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原有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提高群众参与率。鼓励各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组建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不断丰富和拓展专业合作社类型,促进渔业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2.试行政企分开,村行政事务和公司经营分开管理

对于企业化运作的渔业组织,首先是管理团队的分开;其次是明确村“两委”和渔业组织经济往来规则,双方都是独立的法人或利益主体,经济交往按照“平等协商、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各自履行决策程序后按规定办理;最后是村“两委”、企业分别设置会计账套,主要财务人员不在两委兼职;企业制定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实行电子信息化核算,为进入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3.引入职业经理人治理企业

除了渔村实行政企分开,村办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引入职业经理人,也是改善村级渔业企业管理基因的良好选择。从调研渔村情况来看,普遍是本村人创办、管理运营村级企业,受到管理人阅历、经营理念的影响和制约,经营管理基因近亲化、本地化。村办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属性越来越突出,就应当按照社会企业的管理理念来运营。按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聘请具有丰富现代企业管理阅历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来管理和运营企业,村集体以股东身份享有公司权利、履行义务。

(三)科学集约发展海洋牧场,实施生态渔业“迭代工程”

支持渔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企业依法依规建设海洋牧场,严格实施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海洋生态环境评估,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科学布局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不同类型海洋牧场特色发展,鼓励临近海域海洋牧场一体化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海洋牧场发展功能,打造集生产、加工、宣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

(四)适度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规划产业链“延伸工程”

针对长岛目前以粗放式养殖和以售卖初级产品及少量初加工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适度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寻求产业逐步升级,摆脱原始初级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调整优化营销模式,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工程”

实施“渔民订单生产+合作购销”的营销模式,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中间商掌握初级水产品定价权的被动局面。合作引进国内大型渔业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大型商超,进行定制化生产,建立“合作社统购+企业商超分销”的初级加工产品销售模式。

搭建渔业电商平台,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线上运营,实现长岛高价值生态海鲜“原产地+消费者”终端销售。加强营销宣传,利用长岛生态渔业资源优势,打造“海洋休闲体验+线下实体销售”的体验式销售模式,多渠道、全方位提升长岛渔业产品附加值。通过举办和参加国内外海洋展会,进一步提升长岛渔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

(六)加强品牌建设,打造长岛水产品“品牌工程”

积极推进“长岛海珍”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推广“长岛海参、长岛扇贝、长岛鲍鱼、长岛海胆、长岛海带”等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完善品牌准入退出机制。引导渔业经济组织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产品质量认证,提升长岛生态渔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开展渔业生产流程标准化和渔业产品可追溯建设,推进可追溯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宗旨的生产管理模式,形成产品品牌“溢价”效应。建立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体系,为长岛海产品长期占据高端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七)围绕一三产业结合,加快实施渔旅“融合工程”

基于长岛特色优势,推动渔业、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生态友好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宣传营销和招商引资,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抱团发展等形式,盘活村集体和渔民的海区、土地、民房等闲置资源,形成餐饮、住宿、娱乐相对分区的综合体,为渔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增加资产性收入的同时,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和生态文旅产业融合联动,完善休闲渔业体系,开发渔事体验、游钓、研学、海洋科普等新产品,加快建设北城、黑山民宿群及文旅康养小镇等特色产业,实现“渔家乐民宿”转型提升,不断激发和释放渔业经济活力。

(八)培养现代渔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梯队,做好“人才工程”

受到海岛条件的限制,目前渔村还难以吸引外来优秀经营者入岛,主要还要靠自身培养。政府要引导各渔村培养和打造一批本地经营人才。一是要制定渔村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村“两委”成员、渔业经济组织负责人赴高等院校、乡村振兴典型村庄、农副渔大型企业等参观学习,开拓眼界,转变观念,提高渔村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制定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长岛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振兴增砖添瓦。三是与职业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后备渔业技术人才,为长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队伍。

(九)借力国家海洋战略,实施“东风工程”

借助国家和省海洋战略政策,积极实施“东风工程”。推动政策创新、做好高端人才储备和引进;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海洋战略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促进长岛渔业经济发展。

(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深入落实“两山工程”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保护与渔业产业协调发展。保护好皱纹盘鲍和光棘球海胆、许氏平鮋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栉孔扇贝、魁蚶等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打造黄渤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优化推广贝藻珍立体养殖模式。开展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群、海藻场、增殖放流项目,形成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近海岸生态系统。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针对高端消费者追求返璞归真、天然散养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断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做到留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五、结语

深化渔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渔民、合作社和企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大渔带小渔”,让渔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也推动长岛渔业经济的再次腾飞。

猜你喜欢
长岛渔业海域
传承经典,现代化中式庭院 重庆中安长岛
遗落海域
中式庭院的现代融合 重庆中安长岛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长岛:一面烟火,一面仙境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