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训练在促进脑出血后上肢及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22-10-09 08:16周嘉铭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上肢脑出血评分

周嘉铭

(茂名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茂名 525000)

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诱发原因包括高血压、动静脉畸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及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其预后通常较差。此病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其恢复的时间较长,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2]。进行传统上肢康复训练往往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导致训练效果不够理想[3]。康复机器人可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锻炼数据,以便于康复治疗师观察分析。有研究表明,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4]。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此训练方法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5]。本文对我院接诊的6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 训练在促进脑出血后上肢及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期间接诊的60 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30 例患者。机器人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5 例。联合组患者中有男13 例,女17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 检查或MRI 检查被确诊患有脑出血;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治疗;初次进行脑出血相关治疗;年龄<75 岁。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存在精神异常、沟通障碍;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或感知障碍;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3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指导联合组患者进行ADL 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4 周。

1.3.1 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的方法 采用广州一康生产的上肢康复机器人(A2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系统可实时反馈患者的训练数据,并可建立患者训练信息的数据库。借助该系统可实现情景互动训练,从而可激发患者肌肉的残存力量,促进其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复。八个角度的无接触传感器能够详细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并可对其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借助机械手臂的两个负重调节器可适当增加其上肢的负重,从而有助于增强其肌肉的残存力量。治疗时可将患者的患侧上肢固定于执行器的支架上。在设置好治疗模式后,该系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自动生成训练方法。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使用该系统进行治疗,30min/ 次,1 次/d。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 周。

1.3.2 进行ADL 训练的方法 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早期训练,并协助其进行不同方向的移位、转体及相应的肢体控制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服、裤子、袜子、鞋及洗脸梳头、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下床活动。对于恢复良好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一定的户外运动,从由专人搀扶逐渐过渡至自行缓慢行走。对于活动有困难的患者,应指导其反复进行练习。

1.4 观察指标

1.4.1 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的评分采用MBI 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不同MBI 评分分级的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MBI 评分分级的意义

1.4.2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评分 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3 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 ~66分(2 分/ 条目),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1.4.3 Brunnstrom 运动恢复分期 采用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法对两组患者的上肢和手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期。具体的分期标准见表3。

表3 Brunnstrom 运动功能分期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MBI 评分、Fugl-Meyer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MBI 评分高于机器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机器人组(n=30)41.12±21.34 65.24±18.45 4.683 <0.001联合组(n=30) 42.23±19.88 78.44±20.29 6.982 <0.001 t 值 0.208 2.636 P 值 0.836 0.01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Fugl-Meyer 评分高于机器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机器人组(n=30)32.12±10.79 45.24±5.41 3.862 <0.001联合组(n=30) 31.23±9.46 56.43±5.11 9.40555 <0.001 t 值 0.283 11.580 P 值 0.757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 分期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Brunnstrom 分期为Ⅴ期、Ⅵ期患者的占比均高于机器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 分期的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情绪波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高脂饮食、过度疲劳)等。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脑出血患者的人数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总人数的15%。在我国,脑出血患者的人数占所有脑卒中患者总人数的18.8% ~47.6%[6]。脑出血患者发病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其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0% 以上。有研究指出,脑出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较为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上肢主要负责一些精细动作。因此,对于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若其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尽早选择适宜的康复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以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Fugl-Meyer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MBI 评分、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机器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 训练治疗可有效促进其上肢和手部功能的恢复。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对其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8]。相关的研究显示,指导脑出血患者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反复进行上肢功能的强化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其Fugl-Meyer评分及MBI 评分,还可以有效促进其大脑神经元功能的恢复[9]。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Brunnstrom 分期为Ⅴ期、Ⅵ期患者的占比均高于机器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 训练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其上肢的活动度,增加其上肢的肌力和协调能力。有研究指出,在脑出血患者发病的早期,指导其进行ADL 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其上肢的活动度,防止其发生关节僵直[10]。有研究显示,在进行ADL 训练后,脑出血患者的Brunnstrom 分期可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因为,进行ADL 训练能够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可促进其肢体功能及手部精细功能的恢复。相关的研究指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 训练治疗可有效缩短其病程,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 训练在促进脑出血后上肢及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ADL 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上肢功能及手部精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上肢脑出血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