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2-10-09 08:16刘冬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阴性病原菌耐药

刘冬梅,周 铃

(1.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400 ;2.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庆 400000)

支气管扩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支气管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反复咳嗽,且伴有大量咳痰、咯血等情况。此病主要是由支气管与肺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所致。部分此病患者会合并有肺部感染[1]。有研究指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2-4]。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群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检查和相关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86 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存在支气管扩张症将其分为合并组(43 例)和单纯组(43 例)。合并组43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 例;其平均年龄为(54.34±5.26)岁,平均病程为(7.24±1.20)d。单纯组43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8 例;其平均年龄为(55.33±4.90)岁,平均病程为(6.80±1.72)d。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18 岁;同意行支气管镜检查;合并组患者的病情符合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标准。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及其他系统的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及体

质量等)。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 内接受血常规检查、C 反应蛋白检查、降钙素原检查及胸部X 线检查。对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在其接受药物治疗前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呼吸道痰液的吸取,然后进行细菌、真菌的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在血琼脂平板中进行24 h 的痰液培养并完成对菌落的观察。进行推片处理,并对优势菌株进行钝化处理及鉴定。应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标本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相关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3 观察指标

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检测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真菌感染。合并组患者中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27.91%,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18.60%,发生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13.95%。单纯组患者中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16.28%,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18.60%,发生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23.26%。合并组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23.26%,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9.30%,发生其他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6.98%。单纯组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9.30%,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9.30%,发生其他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为23.26%。合并组患者中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患者中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中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例(%)]

2.2 两组患者药敏试验的结果

合并组患者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0.23%、4.65%、2.33%、2.33%、2.33%、37.21%、58.14%、20.93%、20.93%,单纯组患者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 别 为25.58%、11.63%、2.33%、2.33%、2.33%、34.88%、58.14%、20.93%、20.93%。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均易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相关耐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且明显低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药敏试验的结果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的永久性、病理性扩张。此病可分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与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5]。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肺部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病因,发生肺部感染会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支气管的进一步扩张,从而可影响其预后[6]。反复发生肺部感染会导致患者的肺组织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可使其病情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由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速度较快,临床上应尽早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积极地对其进行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有研究指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患者都需要反复住院,且其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7]。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此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在治疗期间加强病原菌的检测与耐药性的评估,以便为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保障整体用药效果。有研究指出,肺部感染属于支气管扩张症发生与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抗感染治疗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真菌感染。合并组患者中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患者中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占比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中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属于社区、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属于兼性厌氧菌,同时也是常见的耐药菌。近年来,随着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关细菌耐药的问题越发严重[10-1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均易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相关耐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且明显低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多有着较高的耐药性,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14-17]。有研究指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会因为病情反复发作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出现病原菌耐药性提升的情况,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上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重视抗菌药物的选择[18-22]。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其病原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上需要基于患者药敏试验的结果为其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阴性病原菌耐药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抗生素耐药后还能再用吗
沙门氏菌耐药谱分析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鲤城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