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评估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分析

2022-10-09 08:16耿秀蓉施春晓向征鸿王宇潇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检出率肺癌状态

耿秀蓉,施春晓,向征鸿,王宇潇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31)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发现,发生肺癌会破坏患者凝血与抗凝血系统间的动态平衡,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促使血液黏滞性升高,从而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和血性转移风险,导致患者的预后欠佳[1-2]。早期评估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改善其预后。目前,临床上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常用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上述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凝血状态,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检测结果易受肝素等抗凝剂的影响等)[3-4]。血栓弹力图(TEG)能够以图形的形式动态反映机体的凝血状态、纤溶功能,帮助临床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机体凝血的全过程,从而可指导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5]。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用TEG 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评估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96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有男57 例,女39 例;其年龄为42 ~76 岁,平均年龄(58.74±5.39)岁;其体质量指数为19 ~27,平均体质量指数(23.45±1.37)。对照组体检者中有男55 例,女41 例;其年龄为40 ~78 岁,平均年龄(58.78±5.43)岁;其体质量指数为19 ~27,平均体质量指数(23.52±1.41)。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人员均进行常用凝血指标检测和TEG 检测。进行常用凝血指标检测的方法是:采集受检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 后分离出血清。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PT、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TEG 检测的方法是:将1 mL 的抗凝全血标本倒入激活瓶内,混匀后静置。使用配套试剂进行TEG 检测。采用收集及分析软件处理计算后获取TEG图像及凝血反应时间(R)、Angle 角、凝血形成时间(K)、血凝块最大振幅(MA)。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TEG 指标及常用凝血指标。2)比较TEG 检测、常用凝血指标检测及TEG 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TEG 指标及常用凝血指标

观 察 组 患 者 的R、Angle 角、K、MA、PT、TT、APTT、FIB 的 水 平 分 别 为(5.53±0.65)min、(67.53±5.62)°、(1.83±0.37)min、(64.52±5.41)mm、(10.03±1.12)s、(13.41±1.56)s、(24.58±2.53)s、(5.25±0.76)g/L,对照组体检者的R、Angle 角、K、MA、PT、TT、APTT、FIB 的水平分别为(7.45±1.18)min、(60.12±5.42)°、(3.08±0.43)min、(53.69±5.24)mm、(13.21±1.15)s、(17.52±1.63)s、(34.67±2.65)s、(3.02±0.65)g/L。 观 察 组 患 者 的R、K、PT、TT、APTT 均短于对照组体检者,其Angle 角、MA 均大于对照组体检者,其FIB 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TEG 指标及常用凝血指标(± s)

表1 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TEG 指标及常用凝血指标(± s)

组别 R(min) Angle 角(°)K(min) MA(mm) PT(s) TT(s) APTT(s) FIB(g/L)观察组(n=96) 5.53±0.65 67.53±5.62 1.83±0.37 64.52±5.41 10.03±1.12 13.41±1.56 24.58±2.53 5.25±0.76对照组(n=96) 7.45±1.18 60.12±5.42 3.08±0.43 53.69±5.24 13.21±1.15 17.52±1.63 34.67±2.65 3.02±0.65 t 值 13.964 9.299 21.590 14.089 19.410 17.848 26.983 21.84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633 0.000 0.000

2.2 各种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率的对比

与常用凝血指标检测、TEG 检测相比,TEG 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种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率的对比

3 讨论

凝血功能检查在评估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破坏血管内皮组织,加速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液黏度升高,且肿瘤细胞可介导促凝物质的释放,进而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引发深静脉血栓[6-7]。同时,凝血功能异常后,肿瘤细胞在高凝状态下更易出现血性转移,从而会增大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尽早评估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对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尤为重要。PT、TT、APTT、FIB 是评价凝血功能常用的四项检测指标,监测其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其中PT 可反映血浆内Ⅰ、Ⅱ、Ⅴ、Ⅶ、Ⅹ凝血因子的活性;FIB 是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其水平的异常升高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8-9]。研究表明,一旦机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滞状态,则可表现为PT、TT、APTT 缩短,FIB 水平异常升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R、K、PT、TT、APTT 均短于对照组体检者,其Angle 角、MA 均大于对照组体检者,其FIB 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用凝血指标检测、TEG 检测相比,TEG 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用TEG 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评估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常用凝血指标检测,TEG 检测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凝血功能状态。有研究指出,进行TEG 检测可了解血小板功能,从而有助于分析凝血状态异常的确切原因[10]。此检测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的优势,与常用凝血指标检测联用后可进一步提高凝血功能异常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用TEG 联合常用凝血指标检测评估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较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检出率肺癌状态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智珠二则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