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平喘汤治疗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效果观察

2022-10-09 08:16刘桂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平喘证候西医

刘桂琴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泰州 225300)

“肺胀”之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胀论》中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此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胸部膨满、喘息上气、咳嗽痰多、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肢体浮肿等[1]。肺胀与西医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相似。据统计,2018 年我国慢阻肺患者的数量将近1 亿[2]。西医治疗本病虽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中医治疗本病可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达到标本兼治、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基于此,笔者将2020 年1 月至12 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60 例肺胀(痰浊壅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四子平喘汤,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20 年1 月至12 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60 例肺胀(痰浊壅肺证)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41 例,女性19 例,其年龄为50 ~75 岁。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 例。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19 例,女性1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3 岁,最小的50 岁,平均年龄为(69.33±5.47)岁;其病程为5 ~20 年,平均病程为(9.87±4.54)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2 例,女性8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5 岁,最小的52 岁,平均年龄为(66.4±6.75)岁;其病程为4 ~20 年,平均病程为(9.13±5.6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慢阻肺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 年修订版)》[2]。主要依据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结果等资料,并排除可引起类似症状和气流受限的其他疾病后,综合分析后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提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是确诊本病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表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症状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咯黄痰,需要改变用药方案[3]。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肺胀(痰浊壅肺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 版)》:1)咳嗽或喘息、气短;2)痰多、白黏或呈泡沫状;3)胃脘痞满;4)口黏腻,纳呆或食少;5)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肺胀(痰浊壅肺证)的诊断标准:同时具备1)、2)两项,并加3)、4)、5)中的任意两项。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病例的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西医关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关于肺胀(痰浊壅肺证)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50 ~75 岁之间。3)对研究内容知情,无其他重大疾病,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2 病例的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胃肠功能较差,不耐受中药口服。3)合并他其他重大疾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西药进行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等治疗,同时用无创呼吸机对其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四子平喘汤进行治疗。四子平喘汤的组方是:紫苏子15 g、葶苈子15 g、莱菔子15 g、白芥子15 g、苦杏仁15 g、浙贝母15 g、陈皮8 g、半夏10 g、沉香1 g、熟地黄10 g、当归15 g、丹参15 g、三七3 g、党参10 g、川芎6 g、枸杞子10 g、巴戟天30 g、石菖蒲12 g、茯苓10 g、黄芪30 g、酒苁蓉15 g、黄精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400 mL),早、晚各温服2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其中主证包括咳嗽、咳痰、喘息,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计分:无计0 分,轻度计2 分,中度计4 分,重度计6分;次证包括胸闷、脘腹痞满、纳呆,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计分:无计0 分,轻度计1 分,中度计2 分,重度计3 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未减轻,其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的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次证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闷、脘腹痞满、纳呆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脘腹痞满、纳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脘腹痞满、纳呆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次证积分的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所用的四子平喘汤中,紫苏子可降气化痰,使气降而痰不逆。《本草汇》中说:“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5]。本方中的莱菔子可降气、化痰、除胀[6],白芥子可温肺利气,葶苈子可泻肺、祛痰、平喘,四药合用可化痰消滞、降逆顺气[7];党参、黄芪、茯苓可补益肺气、培土生金,半夏、陈皮可燥湿化痰,苦杏仁可降利肺气、止咳平喘[8],当归、丹参、三七、川芎可活血通络,浙贝母可润肺、祛痰、止咳,沉香可纳气归原,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可补肾养血,酒苁蓉、黄精可益精填髓,石菖蒲可开窍豁痰、化湿和胃[9]。诸药合用,可通过健脾补肺达到扶正固本、泻肺平喘、化痰止咳之效。

综上所述,在对肺胀(痰浊壅肺证)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加服四子平喘汤能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本方在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平喘证候西医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