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陪检转运护理方法的研究

2022-10-09 08:16岑瑞贤黄雪欢陈志宏冯玉娣王彩珠陈惠红黄运红朱密仪刘燕仪钟结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管静脉

岑瑞贤,黄雪欢,陈志宏,冯玉娣,王彩珠,陈惠红,黄运红,朱密仪,刘燕仪,钟结珍,吴 泉

(广州市胸科医院急诊,广东 广州 510095)

在很多危重症患者的通气治疗和临床抢救中,经常要用到气管切开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为患者建立暂时性或长期性的呼吸孔道,可保证其呼吸通畅、有效氧疗[1]。行气管切开术时,一般是在甲状软骨下方第2 和第3 或第3 和第4 环状软骨间做横切口,将气管导管插入,建立人工气道[2-3]。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在医技检查或转运的途中,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及处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陪检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应提前分析,根据其具体病情及检查项目,制定合理的陪检转运护理流程,为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4-5]。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4 月在本院ICU 接受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及检查转运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陪检转运护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陪检转运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4 月在我院ICU 接受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及检查转运的10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具有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指征;需要进行检查转运;其本人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进行交流;病情过于严重,无法保证安全转运;接受床旁检查。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9 例,女性患者9 例;其年龄为2 ~93 岁,平均年龄为(47.2±3.4)岁。疾病分布情况:重症肺结核患者有56 例、重症肺炎患者有13 例、呼吸衰竭患者有12 例、大咯血患者有11 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有4 例、肺性脑病患者有2 例、颅脑损伤患者有2 例、肝性脑病患者有2 例、肺部肿瘤患者有1 例、休克患者有1 例、其他疾病患者有4 例。108 例患者的陪检转运情况、使用的呼吸机、贮氧瓶、皮氧仪及指脉氧情况详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108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例)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108 例患者进行检查转运的过程中,均为其采取完善的陪检转运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做好陪检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陪检转运前,检查救护车的设备和急救用物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及出车急救箱的物品是否齐全,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对于意识清醒的气管切开患者,在转运前应详细向其说明检查项目、检查目的、检查流程等,使其了解后续的操作流程,以缓解其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对患者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转运过程中,优先考虑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确保其病情稳定无变化,其次考虑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最后考虑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相应的预防急救措施,全程严格遵守安全转运的基本原则。注意做好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确保其呼吸畅通无阻。在转运前5 ~10min,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尽量避免转运过程中行吸痰操作。检查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情况及吸氧管路的顺畅、安全情况,检查便携式呼吸机的模式是否适合,各个接口是否连接紧密、是否有漏气,检查供氧压力是否在有效范围。我院急诊转运过程中使用的供氧设备为氧气钢瓶。开机前连接氧气钢瓶,将压力保持在0.3 ~0.5MPa 之间,开机时待机器自检后,检查相关设备,开启模拟肺测试功能,调试呼吸机的功能,观察管道连接是否有效,检查便携式呼吸机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携带充电线及模拟肺备用。由陪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年龄调节呼吸机的工作模式。检查患者输液用药的情况,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确保静脉管道输液通畅。对于未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为其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确保陪检转运过程中能随时抢救、用药。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液速度。对于拒不合作、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在转运前适当为其应用镇静药物。检查各引流管的情况,转运前不要让患者进食或对其进行鼻饲,适当抽吸胃内容物,避免转运途中因振动颠簸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或食物反流,造成窒息。转运前及时倾倒或更换引流袋、尿袋,避免患者发生逆流感染。确认患者符合转运出行的条件,对其日间血清离子化验、血气分析等结果进行检查。对于存在较高风险的患者应暂停转运,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转运风险,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运,避免发生医患纠纷。2)制定陪检转运时的护理计划。陪检转运时,需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明确陪检人员,为了使转运途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充分的技术与安全支持,应选择专业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熟练、观察力敏锐、应变能力突出的专业护士作为陪检人员。对于病情严重或有特殊需求的患者,陪检人员除了有护士外还要加入医师。准备好相应的药品、物品、仪器等。例如,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准备镇静剂、急救药品、急救箱,常规准备吸痰管、便携式吸引装置、便携式8L、15MPA 满瓶贮氧瓶,避免因氧气不足造成转运或检查过程中换氧、球囊通气等不必要的麻烦。准备便携式德格尔或吉斯呼吸机,必要时可准备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人工气囊、便携式指脉氧监测仪。若转运途中需要经过室外,还需准备好保暖设施和雨具。护士在收到陪检任务后,先对患者进行核对登记,提前安排好转运时间、转运途径,通知电梯等待,联系目的地做好接收准备等,以保证患者的转院安全。3)完善陪检转运中的护理配合。在陪检转运的过程中,要掌握搬抬患者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减少搬抬次数,若条件允许可直接推送患者病床进入检查室。搬抬患者时应多人配合,保证动作协调、稳定、轻柔,避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推车上下坡时,要保证患者处于头高位,避免引起卧位不适反应。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陪检人员应位于患者头部两侧,以便能随时沟通和观察其病情。注意观察患者四肢末梢及口唇的颜色、神志变化、胸部起伏频率等,妥善放置便携式呼吸机和氧气瓶,保证呼吸机通气顺畅及各管道连接紧密。转运途中将呼吸机的供氧模式调至混合氧模式,检查时将呼吸机的供氧模式调至纯氧模式,以防患者因检查时紧张、不适而发生呼吸困难,造成缺氧,影响检查的正常进行。在转运及检查的过程中,用指脉氧监测仪全程监测患者的指脉氧。若患者的指脉氧低于90%,应及时通知陪检医生、护士进行处理。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对症处理,注意保持其呼吸通畅。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应注意避免其人工气道被各种线路或衣物牵拉牵绊,导致脱管。在陪检转运的过程中,可采取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持续吸氧、间断吸痰等操作。转运时注意检查气管切开套管是否漏气,避免患者因突发呛咳而造成误吸。对于套管外口,应全程保证固定牢靠及清洁卫生,避免发生感染。转运途中对于患者使用的各种管道,都要保持畅通,并妥善固定。例如,对静脉输液通路进行检查,适当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度。妥善固定各引流袋,避免发生脱管或引流袋高于患者体位的情况,以防发生逆流。转运过程中必须确保患者安全无虞,采取恰当有效的安全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例如,推车时保持平稳,避免患者坠床。对有需要的患者使用镇静药物,避免其躁动过甚,同时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患者在转运途中若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要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抢救。气管切开患者在转运送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要注意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陪检人员应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向患者解释清楚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尽量保持心态平稳,能够安全地接受检查。检查完成后,做好陪检转运后的护理交接工作,与ICU 护士进行仔细的交接,确保将患者安置到位。安置好患者后,及时完成陪检转运记录单的填写。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108 例患者陪检转运过程中携带各种静脉通路、管路的情况、生命体征、指脉氧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调查108 例患者(或其家属)对陪检转运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用χ²、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108 例患者,转运过程中除实施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外,均携带有各种静脉通路及管路(如股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留置针、胃管、尿管等)。转运过程中患者携带的静脉通路及各种管路见表2。转运期间其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稳定的水平,其中意识清醒的患者有66 例,昏迷患者有19 例,嗜睡患者有13 例,烦躁患者有10 例。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意识状态见表3。转运途中为烦躁患者使用安全带固定体位,其中仅少数患者需要接受2 次转运。所有患者均由医生护士全程陪同转运,并使用救护车转运。全程使用便携式皮氧仪监测指脉氧,转运全程其指脉氧均在95% ~100% 之间,指脉氧维持在安全范围的比例达100%。转运途中无死亡病例,其中有2 例患者因氧气不足需要更换氧气瓶。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包括:转运途中脱管2 例,经妥善处理后无异常情况发生。108 例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85%(2/108)。在108 例患者中,有104 例患者(或其家属)对陪检转运护理满意,满意率达96.30%。转运过程中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见表4。

表2 转运过程中患者携带的静脉通路及各种管路(例)

表3 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意识状态(例)

表4 转运过程中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例)

3 讨论

很多危重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目的是解除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功能失常、喉源性因素等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6-7]。气管切开患者经常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其中一些比较复杂或需要使用大型器械的检查项目无法在床旁完成,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陪检转运[8]。而气管切开患者与普通患者相比,在转运途中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例如可能发生坠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等[9]。因此,考虑到气管切开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陪检转运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是陪检转运护理的首要职责,需要在陪检转运前进行充分的评估与准备,同时利用精湛的技术,有效保障患者转运的安全性。陪检转运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转运途中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足完善的准备工作,并熟悉相关的抢救程序,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在陪检转运前的评估准备中,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做好气道管理,仔细检查输液用药的情况,保证各种引流管道的通畅,确保转运出行条件适合。陪检转运过程中需注意对患者进行监测与保护,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确保其呼吸及各管路通畅,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转运安全。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气管切开患者的陪检转运过程中,医生、护士全程陪护,采取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患者进行各项非床边检查过程中通气及供氧通畅,保证其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管静脉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急救生命类设备呼吸机的维护与管理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颈内静脉的静脉丛引流模式及影响因素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支架助儿童畅快呼吸
静脉曲张“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