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评价研究①

2022-10-09 03:36张鹏霄张文政
热带农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甘肃省绿色指标

张鹏霄 张文政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应逐步实现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展绿色生产。2017年发布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以现代化创新机制建设为基础,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在绿色道路上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伟大举措中发挥战略地位。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构建绿色发展生态体系。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调节、整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持续有效提升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让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有效引领乡村振兴稳步前行。《“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作为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规划,提出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结合,有效防止农业面污染源,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投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推动甘肃省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现农业绿色发展[1]。推行“可持续发展”“两山理论”等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的不断渗透和践行,让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行道[2]。

1 农业绿色发展概述

目前,农业绿色发展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核心观点基本一致。本研究认为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提高产量为前提,发展产出高、农业综合效益高的农产品生产新模式。宏观上讲,农业绿色发展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农业;从微观上讲,农户低碳、环保行为,生产者使用节能减排技术,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也包含在农业绿色发展中。

2 评价指标构建

根据甘肃省实际情况,结合《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高效发展、绿色供给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3],共建立了13个三级指标,资源利用包含3个正向指标: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用水总量;环境保护包含3个负向指标和1个正向指标:农用化肥使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以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高效发展中包含3个正向指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总产值;绿色供给包含2个正向指标和1个负向指标:绿色食品当年认证产品数、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食源性疾病发病事件数。具体见表1。

表1 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以甘肃省为研究主体,选取山东、河南、四川3省为对比对象,分析2015~2019年各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品牌农业年鉴》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3.2 数据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性质不同,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直接用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会突出高数据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削弱低数据指标。为了避免各指标原始数据量纲与数量级间差异对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的评价结果产生影响,评价之前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Min-Max标准化法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当指标为负向指标时,其标准化公式为:

式(1)~(2),x'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ij为原数据,为xij的最大值,为xij的最小值。(2)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可能会出现数值较小或负值情况,为计算统一与方便,将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平移处理,以消除数值较小或负值情况:

式(3)中H为指标平移的幅度,一般取1。

(3)利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4)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4]:

(5)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为:

现在很多管理工作者注重制度化而忽视人性化,从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制度得不到很好落实的同时人性化也得不到很好地体现,人性化管理一定是在制度的前提下才可以谈,人性化的管理绝对不是不要制度,因此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二者都不能少,没有制度就没有理论,要用人性化的思维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时可以有一些人性化的手段,如果制度没有人性,肯定是没有办法执行的,要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执行对所有人有利而破坏了规章制度,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

式(6)中,j=1,2…

(6)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

式(7)中,j=1,2…

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3.3 计算方法

TOPSIS法是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现有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评价。本文采用TOPSIS法计算各指标数据。

(1)指标数据的向量规范化处理

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向量规范化处理,可用式(8)进行变换:

规范化后,各方案同一属性值的平方和为1,常用于计算各方案与某种虚拟方案(如理想解点或负理想解点)的欧式距离的场合,然后权重乘以规范化矩阵得到加权规范化矩阵。

(2)确定正理想解C*和负理想解C0

设正理想解C*的第j个属性值为,负理想解C0的第j个属性值为:

得出13个指标的正负理想距离,如表3所示。

表3 各指标的正负理想解

(3)计算各方案离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的欧氏距离。

分别计算每个评价对象i综合评价指数Ci值,即与正理想解的接近程度,0<Ci<1,Ci越接近1,表明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越接近“正理想解”,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越强;Ci越接近0,表明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越接近“负理想解”,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越弱。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以上赋权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甘肃、山东、河南、四川4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

4 结果与分析

由表4可知,2015~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2019年四川省,0.568810,综合评价指数最低为2015年甘肃省,0.403717,相差0.165093。甘肃省综合评价指数从2015年0.403717持续增长到0.483063,河南省综合评价指数从2015年0.457060持续增长到0.553080,山东省综合评价指数从2015年0.490530持续增长到0.553680,四川省综合评价指数0.475228持续增长到0.568814,表明无论从整体还是4省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指数都在持续上升,但是甘肃较其他3省上升幅度更慢。

表4 4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数

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高效发展、绿色供给4个维度得出不同维度综合评价指数,如表5。

表5 4省各维度综合评价指数

4.1 资源利用

计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用水总量。2015~2019年,4省资源利用情况最好的是河南省,其次是山东省,甘肃省略好于四川省(图1)。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农业产业集群化,土地流转面积逐步扩大,河南省绿色经营体系已基本形成[5]。这可能是由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优越的气候资源、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以及生物资源夯实了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基础[6]。建议大力推广资源节约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环境保护

计算化肥施用折纯量、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15~2019年,环境保护最好的为四川省;甘肃省虽略低于四川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缩小,由2015年2省相差0.163500缩小到2019年的0.054497;2015~2018年,山东省环境保护情况比较稳定;2019年,河南省环境保护情况有明显提高,综合评价指数从2018年0.279454上升到2019年0.422670,上升了0.143216,如图2所示。

4.3 高效发展

计算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业总产值,得出山东省和河南省高效发展情况较好,四川省居中,甘肃省与其他3省差距较大;从时间来看,2015年甘肃综合评价指数为0.048407,2019年 为0.116481,增 长 了0.068074,如图3所示。

4.4 绿色供给

绿色供给主要是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食源性疾病发病事件数和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进行评价。4省中绿色供给能力最好的为山东省.2019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指数0.73500,甘肃省为0.359842,2省相差0.375158,但甘肃省与其他两省绿色供给能力无明显差距,如图4所示。

5 结论与讨论

对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情况展开了调研,并对甘肃省及东中西地区抽取3省进行农业绿色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高效发展、绿色供给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其他省份情况,借鉴有效经验以更好服务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分析发现,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能力显著,绿色供给和资源利用方面与其他省份无明显差异,而高效发展能力与其他省份差距较大。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农业资源日益趋紧、农业专业人才短缺、农业绿色供给能力不足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力度不足。

对比甘肃省和我国东中西部3省综合评价指数发现:2015~2019年,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农业绿色发展能力相差不大,甘肃省虽有一定差距,但在持续增长,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运用新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将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完善规范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换,实现绿色农产品的增产、提质、增效。建立数字化电商平台,拓宽销售范围、创新销售方式,提高销售数量。以简单、环保、牢固为主要基调,改进农产品包装,增进农产品附加值。

第二,因地制宜施策管理。充分考虑甘肃省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产业,在充分调研后,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合理性、针对性的发展思路促进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如戈壁农业,在戈壁滩、砂石地、沙化地等不适合耕作的土地上,利用戈壁面积广阔、昼夜温差大、日光照射足等特点,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形式发展种植特色农产品。

第三,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从农民被动继承“农民”身份到主动选择“农民”职业,培养以农业为职业、具有农业专业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提升文化水平,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才会掌握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识;二是提升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使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主义”转变。

猜你喜欢
甘肃省绿色指标
绿色低碳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席晓辉作品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