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肺癌病人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10 01:18武士宝
循证护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程度肺癌恐惧

武士宝,贾 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山东271000

我国肺癌每年新增发病约78.7万人,死亡约63.1万人,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1.5人患上肺癌,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五分之一,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1]。最新调查显示,肺癌发病率在18~60岁人群中急剧上升,在80~84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发病人群呈现中青年和老年人“两头翘”的趋势[2-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肺癌病人在治疗后进入康复期已成为常态[4],因此,帮助病人调整心态、重归正常生活成为这一阶段的目标,尤其是中青年肺癌病人。研究显示,中青年肺癌病人在康复期仍存在较高水平的症状负担,且由于部分角色丧失更易降低与他人的互动,产生与外界及他人疏远的感觉,极易产生社会疏离感[5-6]。社会疏离指个体在进行社会活动时被来自外界的人或事消极对待,导致个体与社会等关系进行了自动疏远,并表现出回避、拒绝等消极行为[7]。社会疏离感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病人自我疾病感知程度、癌症复发恐惧程度和社会支持力度,更会加重病人的疾病恶化,进而威胁其生命健康,尤其是以病人患病初期首次确诊住院期间最为严重[8-9]。因此,本研究对中青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感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为中青年肺癌病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提供指导,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文关怀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的311例中青年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顺序对入选病人进行数字标号,纳入所有奇数病人。纳入标准:①住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病人;②年龄18~59岁;③临床病理诊断为肺癌并已进入康复期[10];④病人对病情及调查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调查期间病人正在进行相关诊疗操作,病人中途因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311例中青年肺癌病人。本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研究者在咨询专家意见后,选取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tion Scale,GAS)、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作为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17项内容。

GAS是由Jessor研制而成,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疏离感状况[11]。包括4个维度,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计1~4分,总分15~60分,得分越高则显示个体的疏离感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FoP-Q-SF由Mehnert等于2006年研制[12],主要用于测评癌症及慢性病病人的疾病复发恐惧水平,包括生理健康和社会家庭2个维度,共12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总分12~6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对疾病复发的恐惧程度越高,总分≥34分表示达到临床意义的界定水平。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具有良好的信度。

BIPQ由Broadbent等[13]研制,包括9个条目,除病因外,各条目采用0~10级评分法(其中条目3,4,7为反向计分),总分为0~8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的疾病感知越严重,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1。

SSRS由肖水源[14]编制,用于各类病人社会支持评估,包含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为12~66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 0.821。分值越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青年肺癌病人,在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和支持后,由研究者使用标准的、统一的语言为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研究的意义、过程和注意事项,并承诺本研究遵循保密性原则。发放和填写过程中,如果遇到文化程度低且不识字的病人,由研究组成员对研究内容进行朗读,在确保病人听懂后,再进行正常填写。本研究共发放31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回收率为99.6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疾病感知、癌症复发恐惧及社会支持水平(见表1)

表1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疾病感知、癌症复发恐惧及社会支持得分情况(n=311)

2.2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311)

2.3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和疾病感知、癌症复发恐惧程度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与疾病感知、癌症复发恐惧程度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4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赋值情况见表4。结果显示,疾病复发次数、是否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承担者、疾病感知、癌症复发恐惧程度和社会支持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311例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2.82±6.24)分,说明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相对较高,且高于国内研究结果[15]。可能原因为:肺癌在国内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并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对于正处在人生壮年时期的中青年病人无疑是一种重创。再者,中青年病人平时忙于工作、照顾家庭,很少有人全面了解肺癌的相关知识,出于对疾病的恐惧,会严重导致中青年肺癌病人治疗积极性降低,配合度降低,很多中青年病人在机体功能和心理支持方面较弱,在进行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常会选择退缩和疏远,同时也明显缩减了社会活动的参与范围和深度,长此以往,极易产生社会疏离感。本研究社会孤立感维度得分为(14.18±3.99)分,且相对其他维度较高,这也与当下社会各界对癌症的恐惧及认识度不够所致有关,身患肺癌的中青年病人在心理上感觉与社会即将脱离,导致社会孤立感维度得分较高。提示护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中青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问题,及时识别社会疏离感较高的病人,针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3.2 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支持越高、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承担者,其社会疏离感水平越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感总感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723,P<0.01),说明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病人的社会疏离感得分越低,其社会疏离感程度越低,与杨艳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社会支持度高的中青年肺癌病人在日常生活和就诊治疗时均有家属、朋友等人的陪伴,复杂的心理情绪可以得到来自家人、朋友等的宽慰,能够提高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交圈,同时降低了在青年病人的社会疏离程度。结果显示,中青年肺癌病人如果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承担者,社会疏离感得分越低,社会疏离感水平越低。分析原因主要是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者,承担了主要的照护责任,在身患肺癌后会得到来自家人、朋友的多方关注,再加上担心自身疾病影响了家庭经济来源[17],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以期早日恢复,融入社会。相反,不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承担者,在患病后会感觉自身已成为家庭的负担,在治疗积极性和配合程度上均会降低,从而导致疾病愈发严重,身心都不足以支持中青年肺癌病人增加社交频率。上述因素提示护理人员可以联合社区、家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调节中青年肺癌病人的负性情绪,辅助这类人群不断地进行心理调整,争取更快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3.3 中青年肺癌病人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疾病感知越高、癌症复发恐惧越强,其社会疏离感水平越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病人社会疏离感得分越高,其社会疏离程度越高。由于疾病复发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以及预后康复问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经历,从而使病人产生复发恐惧;同时由于中青年肺癌病人在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后,得知癌症治疗需要经历手术、化疗等过程[18],更加深知多次复发带来的严重后果,更会引起病人由于担心疾病的复发而出现疏离心理。提示护理人员应引导病人正确地看待疾病的复发,帮助调整不良生活方式,重视病人心理护理,做好病人的疾病管控,防止肺癌的再次复发,进而不断地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中青年肺癌病人的社会疏离感水平与癌症复发恐惧得分呈正相关(r=0.546,P<0.01),说明中青年肺癌病人的癌症复发恐惧得分越高,社会疏离感得分越高,其社会疏离程度更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癌症复发不仅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性创伤,导致机体活动和免疫力均明显下降[19],还会给病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降低了病人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最终导致病人的社会疏离程度加强。提示护理人员可以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详细帮助病人了解疾病,指引其正确面对疾病,减轻其对癌症复发的恐惧感程度。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和疾病感知呈正相关(r=0.634,P<0.01),说明病人的疾病感知得分越高,病人的社会疏离感得分越高,其社会疏离水平越高。主要由于病人对肺癌疾病及其并发症了解不全面,过度关注疾病,担忧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自我照护能力较低,会激发病人对疾病副作用的担忧[20],增加社会疏离水平。提示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入户式健康宣教,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切勿道听途说,缓解病人的社会疏离感水平。

4 小结

本研究中所调查的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处于偏高水平,中青年肺癌病人疾病复发次数越多、不是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承担者、疾病感知越高、复发恐惧程度高、社会支持越低,其社会疏离水平越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制订干预对策,降低中青年肺癌病人社会疏离感水平。本研究在样本量选取上仅限于1所医院,地域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程度肺癌恐惧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