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的制作与应用1)

2022-10-10 00:54梁启玲
循证护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移动式横杆滑轮

吕 燕,梁启玲,梁 波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537000

牵引治疗是利用持续的、适当的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通过牵引达到复位的目的,并依靠持续牵引来维持复位后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故牵引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牵引术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1],尤其是针对小儿下肢骨折。虽然目前多数牵引治疗可在牵引床上完成,但牵引床价格高,大部分基层医院配备受限制,且临床上使用的牵引治疗架又多为固定结构,不能根据患儿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节,从而影响牵引疗效。本着提高患儿牵引治疗效果及舒适度的原则,本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既能满足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又能达到骨科临床治疗效果的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选用材料包括方通管、木板、轮子、方通铜、不锈钢等。

1.2 制作

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由床体和牵引装置构成。床体包括床框、床框中的床板、床头及床尾延长板、床框底部四周的支撑腿以及设置在床框两侧的护栏。设置规格:床体长120 cm、宽55 cm;床头延长板作为枕托,其长为20 cm、宽为55 cm;床尾延长板分为左、右腿托2部分,规格一致,长15.0 cm、宽27.5 cm,床框底部四周的支撑腿高为50 cm。各床腿下设置万向轮,同时在床头下的万向轮安装刹车片,床头上方设置推把,推把长55 cm、宽28 cm,把手与床框的夹角为120°;床框两侧有护栏,长90 cm,高15 cm。

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架b、重力锤d、牵引绳e和一对托马氏架a。牵引直架与床体固定成一体,高90 cm,宽55 cm,其横杆b12、b13通过竖杆上限位孔进行上下调节高度并采用螺母进行固定;横杆b12上设置两组滑轮底座,两者平行,可左右滑动调节,每个底座放置2个滑轮与牵引架固定相连,且外端滑轮距离床沿15 cm。托马氏架:对我院原使用的托马氏架进行改良,以更符合患儿下肢生理特点,大腿托内侧杆长90 cm,外侧杆长105 cm,上宽10 cm,下宽15 cm;小腿托内外侧杆设置于大腿托外侧,内外侧杆长均为60 cm,上宽9 cm,下宽13 cm,调节大腿拖长度的方通管上的螺母设计在大腿拖杆外侧。见图1。

图1 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示意图

1.3 使用方法

患儿行下肢骨折骨牵引术后常规使用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使用时,先将托马氏架放于床板上、小腿托搭于横杆b13上,大腿托搭于横杆b12上,再根据患儿身高选择使用枕托及腿托,若患儿身高在120~150 cm,打开枕托及腿托,再让患儿躺床上,并将患肢放置于托马氏架上,随后调节托马氏架上螺母以滑动空心管来调整合适的大腿托长度,再调节牵引架横杆b12高度来进行调整骨牵引角度。选择合适的牵引重量,对患儿实施牵引治疗。平常关闭刹车,移动时松开刹车,利用推把移动牵引床。另外,横杆b13高度也可进行上下调节,以达到屈曲膝关节作用,避免膝关节僵硬。

2 讨论

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采用可移动式的牵引床一体式设计,移动轻便。患儿外出检查时无需临时解除牵引,可直接移动牵引床运送检查,维持持续牵引状态,降低骨折端移位风险,减轻患儿疼痛,同时也便于家长带患儿到户外活动,减少患儿哭闹及不良情绪,减轻陪护压力。

牵引床体长度灵活。牵引床体长120 cm,适合身高在120 cm患儿使用,增设枕托及腿托部分后能满足身高在150 cm内的患儿使用。

牵引架横杆上的2组滑轮,可满足双下肢同时进行骨牵引的需求。每组均为双滑轮且外端滑轮距离床沿15 cm距离的设计,增加牵引力线的安全性,同时避免牵引重锤倚靠在床体上,保证有效牵引力。

托马氏架的改良设计,避免了大腿托前端压迫小儿的会阴部引起的不舒适感或压力性损伤,同时也避免了小腿托固定的螺母卡压到患肢皮肤引起疼痛。可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的安全性设计(刹车、护栏功能设计),能确保患儿安全。

小儿骨牵引治疗时间长,加上小儿情绪波动大、好动,易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位困难,延长住院时间。移动式小儿下肢骨牵引床可通过牵引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来减轻患儿疼痛,减少躁动及不良情绪,提高患儿舒适度,进一步提升小儿牵引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移动式横杆滑轮
那根杆......
应急移动式输油管道的失效形式以及修复补强方法的研究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本性难移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智能遥控拉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