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古树名木保护与乡土生态文化传承

2022-10-10 00:23冯宝春刘以龙侯占勇赵玉杰郭光智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树名潍坊市乡土

冯宝春,刘以龙,郭 斐,侯占勇,赵玉杰,郭光智

(山东省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山东 潍坊 261041)

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观赏、研究、利用和纪念意义[1]。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2]。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的“土著居民”,是一个地区乡土生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老百姓“记得住的乡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古树名木保护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多集中在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科研价值等某一方面,对古树名木保护与乡土生态文化传承关系缺少系统研究[3-6]。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潍坊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当地乡土生态文化传承的关系,为今后古树名木保护和生态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1 潍坊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1.1 古树名木数量、组成、保护级别及时空分布

为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潍坊市绿化委员会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摸清了市域内自然生长保存下来的树龄100年生以上古树名木资源情况,见表1。据统计,潍坊市现有古树名木30118株,按树木学分类隶属于26科47属58种。按保护级别划分,500 a以上的一级古树20325株,300~500 a的二级古树4842株,100~300 a的三级古树4951株。按朝代划分,周朝2株,汉朝5株,晋朝1株,隋朝3株,唐朝11株,宋朝33株,元朝37株,明朝3298株,清朝26728株。其中,散生1367株,散生树种主要有国槐、银杏、侧柏、圆柏、油松、流苏、小叶朴等7个树种,占古树名木总量的4.02%、占散生古树名木的88.66%;群生12处,共28751株,群生树种主要有黄栌、板栗、柿树、侧柏、小叶杨、刺槐、海棠等7个树种,占古树名木总量的95.46%。

表1 潍坊市主要古树名木树种统计表

1.2 部分代表性古树名木概貌

古树名木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绿色文物,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物质文化遗产,不少的古树名木都有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潍坊市部分代表性古树名木概貌见表2。

表2 潍坊市部分代表性古树名木概貌

表2(续)

1.3 古树名木保护情况

潍坊市古树名木多分布于公园、院校、寺庙、乡村,虽历经成百上千年岁月的洗礼,除少数遭受雷击、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破坏外,大部分生长良好。近年来,潍坊市通过登记挂牌、拍照建档、设置围栏、抚育管理等措施,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以及开展科普教育、拍摄专题片、编撰画册、评选最美古树名木等活动,让人们了解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走近人们,全民爱护、保护古树名木意识不断增强。但还存在着个别管护主体不明、管护意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生态文化价值仍缺乏全面深入认识,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参与度低,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

2 古树名木在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1 蕴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历史传承、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铭刻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潍坊古属青州和齐国首府,历史悠久,众多古树名木散落城乡,既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又是地域历史发展的踪迹佐证,积淀了浓厚的特定文化内涵。例如,安丘市公冶长书院、寿光市槐香公园古槐、青州市范公亭三贤祠唐楸宋槐、奎文王家村圆柏,均与文化古迹、名人典故有联系,具有丰厚的文化考古、历史考证价值。

2.2 具有较高的生态景观价值

古树名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沧桑,有的依旧枝叶繁茂,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部分古树名木由于生长地理环境特殊,有的形成独特的形状,极具观赏价值,有的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例如,临朐沂山万年松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历久弥新,枝干宛若飞龙在天,没有一丝衰老迹象;诸城刘墉板栗园,几千棵古树占地数公顷,树型千姿百态,自然天成,仿若古树名木的大观园,成为周边少有的天然氧吧;临朐石门坊,黄栌古树群天然滋生,随山势铺满山谷,耸立山崖,每到深秋丛林尽染,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叶观赏地。

2.3 承载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古树名木作为“活化石”“活文物”,既是一部好的爱国爱乡教科书[7],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珍贵素材,亦是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关注自然的重要载体[8]。例如,高密市滕家庄圆柏,抗战时期曾有一共产党女干部晚上在树下宣传抗日理论,白天在群众掩护下躲于树上休息,后被汉奸发现,被捕后英勇就义;昌乐县响水崖村国槐,相传响水崖村始祖王柏定居此地后,为感念迁途繁衍不易,亲植槐树9棵,取“长长久久,生生不息”之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宗造福儿孙享,儿孙孝敬爹和娘”的儿歌在当地广泛传唱。

2.4 凸显乡土树种绿化应用优势

古树名木是经过若干年竞争和自然选择遗留下来的乡土树种,是对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长期适应的产物,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特点[9],是优秀的林木种质资源宝库,在国土绿化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潍坊市市树为国槐,该树种占潍坊市散生古树名木数量的73.29%。在潍坊市众多的古树名木中,国槐、刺槐、毛白杨、旱柳等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侧柏、圆柏、油松、黄栌等是重要的生态防护林树种,板栗、柿树、核桃、文冠果等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银杏、流苏、海棠、龙爪槐、五角枫等是重要的景观树种。

2.5 彰显本土特色规划设计理念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古人注重运用高大或姿态优美的树木,塑造特色景观,提振聚落山水人文格局意境。同时,古人注重以木“喻德”,经常运用松、柏等不同树种的文化喻意,营造具有特定文化主题和深意的空间场所,借由树木存续,延续地方文脉[10]。例如:临朐县沂山东镇庙中的汉武三柏,相传为汉武帝致祭时亲手所栽,如今3株柏树高大雄浑,叶冠如云,游人站在3株擎天柏树之下,会感受到万马逐鹿的秦汉风云意境;位于青州市松林书院的8株古柏,姿态各异,挺拔俊俏,使古老书院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使游人一走进松林书院就能感受到静谧文雅氛围和古代文化教育的悠然气息。

3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乡土生态文化传承的建议

3.1 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水平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压实各级管理部门和管护责任人责任,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保护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具体工作中,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结合工作实际配齐配强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和应用复壮技术,保护好古树名木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为古树名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其生理生态需求,提高树木活力,增加树体抗逆性,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3.2 提升公众文化认同感和古树名木保护意识

古人历来注重树木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借树木“长存于世”,表征和传承不朽的道德精神[10]。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乡土生态文化,要充分发挥古树名木资源“以文化人”的重要价值,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认识到古树名木是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进而深化对乡土生态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3 传承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动力,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古树名木凝聚着乡土之美和人文之美,树龄越老,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越丰厚,其文化价值也越高,在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中作用也越大。在乡村振兴中,应充分利用当地古树名木资源这一重要的乡土生态文化载体,通过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因地制宜打造以古树名木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产业,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在乡土生态文化创新传承发展中助推乡村振兴。

3.4 应用乡土树种造林凸显独特地域特色

古树名木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是乡土树种的重要来源,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了重要参依据。在生态建设中,要加强古树名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重大生态治理战略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古树名木树种的研究与应用,加大育苗生产扶持力度,让古树名木这一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尽可能长久地存留于世,承载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守住乡愁印记。

3.5 利用古树文化价值传承地域文脉和精神

天然古树表达的是自然力的强大、生命力的持久,人文古树名木可以让后人看到先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前人植树为后人带来福祉的仁爱精神,启迪着后人向先辈学习,不忘祖先,代代相传[11]。在城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用心挖掘弘扬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故事、思想与美德,以及在地方文脉传承中的价值,保持古树名木与本土风俗民情、文化信仰的情感联系,在保护利用中延续并强化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社群凝聚力,传承地方文脉和区域精神,体现当地的乡土生态文化特征。

4 小结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踪迹佐证,古树名木是乡土生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古树名木珍贵自然遗产和历史记忆的同时,大力传承弘扬优秀的特色乡土生态文化,积极推动生态文化价值回归,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助力。

猜你喜欢
古树名潍坊市乡土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乡土中国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