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离到融合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

2022-10-11 06:17毛海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信息

毛海宇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提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明确要求。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的要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标志着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已从顶层设计迈入全面落实的新阶段[1]。同时,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全网用户高达11.74亿。移动新媒体辅以通信技术的加持,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延伸变换的概念,这一发展形势下的新媒体具有较多优势,因此与其融合成为传统媒体适应时代发展必经之路。

1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技术的革命不断引发产业的变革,新媒体占据了大范围的视听领地,所生产传播的内容越来越贴近大众的生活。这一发展形势驱动下的新媒体使得传统媒体受到猛烈冲击,以往凭借线性媒体方式输出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失去了往日风采。伴随着新媒体史无前例的信息传播效率,传统媒体在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中逐渐让渡,面临着责任、内容、人才等方面的艰难抉择,媒体融合也步入艰难前行的深水区,传媒产业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局。

1.1 权威性的责任困境

伴随移动新媒体和手机短视频的迅猛发展,娱乐内容、购物消费领域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服务生活、互联协作领域数字化升级持续推进,社会群众的泛娱乐化取向不断突显。其中,短视频行业玩法迭出,月活跃用户与用户黏性迅猛增长,使用总时长超越即时通信占比25.7%,成为占据群众网络时间最长的行业。此时,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难以吸引潜在的用户群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走低,以至于向新媒体学习共创共享的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模式时,也难以从根部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数百年发展历史的行业,传统媒体依靠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成熟的新闻运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又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了权威的传播形象,塑造出了巨大的传媒品牌价值。因此,以报刊广电媒体为首的传统媒体承担着繁重的社会责任、公共职责与宣传任务,肩负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这个特性决定了传统媒体在履责的同时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先,在核心内容把握上不能像众多新媒体一般侧重于受众的娱乐需求。而这也就造成了传统媒体在发展方向上首鼠两端、进退两难的局面:若在内容上靠近新媒体的娱乐性质,容易导致自身社会政治责任淡化缺失;倘若执迷于内容上的一以贯之而不作出创新,容易致使传统媒体在现实中被边缘化,并且会失去大量市场用户群体,承受难以预判的生存压力。

1.2 衔接中的人才困境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技术层面、渠道层面、终端层面、服务层面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异(见表1)。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技术产物,数字化的出现驱使传统媒体逐步进入新媒体阵营。基于新兴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以电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主要输出终端,体现出媒体的技术变革。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人员往往在固定时间段进行采访、编辑、剪辑,节目编辑、摄影录像、出镜采访等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导致在选择新闻、记录新闻、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常常因为错过最佳的传播时机而降低信息的传播效率。而新媒体的互联网应用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工作系统,倘若一个单位中拥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大模块,那么新媒体工作人员与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往往处于脱节分割状态,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难以立即输送第一手消息,发布符合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的信息内容,难以实现与用户的深入互动;而新媒体运营者也无法核查瞬时更新的消息内容,在质量难控的同时难以有效发挥传统媒体的品牌价值。因此,在传统媒体面临人才困境时,新闻工作者必须向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发展,既要具备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思维,也要能够把握传统媒体的报道手法,从而在人才队伍方面突破发展困境。

表1 新媒体四个层面的功能

1.3 覆盖性的内容困境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环境不断趋向于万物互联的高效变革,音频、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各类信息资源跟随传播媒介的改变而极速更新,信息传播范围迅速扩大,能够高速地接收、储存和共享。在卫星等通信设施的影响下,新媒体的覆盖领域和传播范围不断趋于广泛[2],不仅仅体现在各种文件远程互传、隔空视频语音的功能实现上,更在于用户角色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一员,人人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和创造素材,新媒体平台中每时每刻都有新闻内容生成。近几年,众多地方传统媒体意识到与新媒体融合转型的必要性,但往往只是开辟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实质内容并未出现变化,只是将原有的新闻内容上传转移至线上媒体端口,确保信息的流通、资讯的更新,在线上为用户提供便利。基于此,传统媒体应树立流动式用户群体的追踪观念,构建应对信息热点多变的长效机制,从而破除传统媒体的内容困境。

2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并存的传播应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造就信息形态、内容存储、投放平台多样化的现实利器。而为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出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二者的充分了解之上,从整体进行规划,从全局进行统筹,从制度着手建构,以此有步骤、有次序地层层推进。

2.1 集群媒体平台,优化资源配置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珍惜自身原有的资源优越性,通过打通集群平台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传播渠道等关键性资源加快媒体融合步伐,从而在发挥传统媒体自身内容质量优势的同时,有效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采集和生产,满足群众对于新时代“高质量信息”“高速度传播”的新要求。例如,对于2019年“两会”的报道,我国中央级传统媒体《人民日报》率先推出全媒体高端访谈栏目——《两会e客厅》,运用演播厅、直播室、录音室的优势条件,使十位部委领导、社会代表、专家学者在同一平台上共话改革,迅速形成《人民日报》访谈专题的权威版“两会”特刊,并在《人民日报》的多个客户端快速流动传播,为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突显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光明日报》以“接地气”的姿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推出的“光明云媒”,即光明网移动媒体良好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面优势,成为官媒《光明日报》打造新媒体、抢占新阵地、开发新业态的重要成果。郑州报业集团将集团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以及地铁报、社区报等报刊媒体的“两微一端”平台全然打通进行集群建设,优化并配置各个环节部门的先进技术,构建“海陆空”全方位全媒体新闻传播平台,在把握时代走向、加强媒介融合之时做到了树立主流权威形象、发挥引领作用[3]。这些大型官方传统媒体集团和媒体服务中心转变以往工作思路,综合运用各个部门在内容生产、核心技术、分发渠道方面的优势资源,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字摄像机、网络直播设备、无人机、全景相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等高科技设备的技术优势,创设新媒体运营平台所难以取得的视听产品。

2.2 关注人才建设,铸牢发展根基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资源共享效率,也可以推动我国媒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新旧媒体的高效融合对于人才、技术层面的要求十分严格。传统媒体在近百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打造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闻人才队伍。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大变革了媒体的传播路径,不仅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还使不同传播媒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壁垒和矛盾。传统媒体的固定工作队伍、固定工作方式、固定传播形式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难以匹敌,对信息的传播产生了阻碍,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必须从满足质量、数量与速度的三重保障入手,既要保证队伍掌握传统媒体的高质量报道手法,又要推动其对于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掌握,从而助力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工作应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加强传媒工作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使其熟练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并将新媒体技术积极有效地应用于传统媒体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在传统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完毕之后,传媒相关部门也需对工作人员定期展开专业培训、考核工作,使真正具备全媒体多元思维、精通先进技术的人才获得更多的晋升渠道,尝试采取按需取稿付酬的办法,从政策与物质上给予创作者充分的动力,从而反作用于传媒领域的人才培养,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同时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此外,传统媒体工作人员也必须快速转变心态,改变叙述方式,熟练掌握“小快灵”的制作方式,善于通过融媒语态讲事件、亮观点,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身的信息驾驭能力。

2.3 关注受众需求,深化媒介融合

面对来势汹涌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态势,传统媒体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不单单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思维革命[4]。新媒体的时代语境串起了多方传统媒介,群众不再仅仅是消息接收者,而是可以自主选择信息,甚至生产信息。技术更新推动了产业变革,工业文明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难以适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现实发展。由此,在媒体形态边界日渐模糊的当下,传统媒体专业分工、单向传播的模式也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消费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公众逐渐成为媒体的主导,悄然转变了自身角色[5]。基于此,传统媒体应当及时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用户心理需求出发生产产品,俯下身子、迈开脚步、潜心观察,运用大数据技术描摹准确的用户“画像”,从而建立稳定的消费用户群。比如,在2022年春节及冬奥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我是冰雪高手”AI互动小程序,公众只需上传一张正面照片,即可生成花样滑冰、双板滑雪、冰壶运动等逼真视频,同时在抖音小程序同步上线,何冲、郎朗等纷纷热烈参与互动,一时间激发起了全民对冰雪的热情。《人民日报》、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等官方传统媒体紧跟社交平台的日常化趋势,不断在各个平台开展直播、互动等,力争与用户群体的“零距离”亲密接触。另外,众多官方传统媒体在树立主流权威形象之时,根据受众需求生产内容,吸引了众多受众,这是融合传统媒体品牌优势与新媒体传播优势的一次有益尝试。基于此,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传播工具的变化,还需关注在传播内容和经营方式上的转变,借助双方媒介的集中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更深层次的传播融合[6]。

3 结语

伴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作为高质量内容生产的主力军,拥有强有力的采编团队、高新技术和核心资源,在内容生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旦连接上新媒体高速传播的新渠道,则必将在保有存量的同时做大增量。因此,传统媒体应积极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推动思想厚度与情感温度的结合,不断从背离走向融合与发展,在延续新闻内核的同时凝聚社会共识、抓住时代机遇,探索出一条能够纾危解困、持续发展的突破之道。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信息
《融合》
破次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订阅信息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展会信息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